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印象·建瓯/ 建瓯:民间技艺异彩纷呈!

印象·建瓯/ 建瓯:民间技艺异彩纷呈!

2021-10-20 23:58:35



《建瓯广播》第641期

页面底部   [ 写评论 ]

交流观点   提供线索

微信广告热线:0599-3833961


多年来,

建瓯实行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并举,

抢救、发掘了一批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

弘扬了闽源文化。

这些民间技艺不仅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今天,

小编就与您细说几个建瓯经典的民间技艺~



挑   幡


建瓯拥有大面积的竹子,被称为中国竹子之乡。在这个特别资源的基础上,建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杂技——挑幡。1996年1月建瓯挑幡表演队参加上海电视台“天下第一''栏目表演后,被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殊荣并列入《吉尼斯大全》。同时,建瓯挑幡还被列入福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建瓯挑幡的幡要求选用一根约10米长的笔直毛竹毛竹的年数要求1-2年。毛竹砍下,削去枝叶,晾干后,在竹杆表面涂上朱红油漆,画上各种吉祥图案。杆顶扎着彩灯,彩灯之下是一座用竹骨和彩绸制成的六角宝塔,四周缀挂着数只小铜铃,塔底顺杆悬挂锦幡一幅,锦幡上绣有煲颂。据鉴定,最长的幡为10.2米,幡重为20.6公斤。

建瓯挑幡有着精细的制作工艺,同样,它的表演工艺也是相当精湛的,拥有着多种套路和招式,如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肘擎中军令,牙咬北海塔,口挑百战旗,鼻托乾坤棒,脚踢西方柱。


伞   技


建瓯是闻名全国的竹子之乡。以竹制品为道具的建瓯伞技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倍受民众喜爱。

建瓯伞技是福建省的汉族传统民俗艺术,它集杂技、舞蹈于一体。它是将道具置于伞面上,让其在旋转的伞面上飞转。这些道具主要有竹篾球,藤球,无沿帽,铁圈,火圈等。

建瓯伞技表演者在操作道具的同时,还要做出各种惊险而巧妙的动作。传统的有直走、横走、旋体、跳跃、倒旋体等,如今又加上了舞蹈和武术动作,身上还增添了呼啦圈、手圈、手帕等,表演难度不断增加。

建瓯伞技表演要在运动中求得最佳平衡,因此,它要求表演者神情专注、思维敏捷,手、足、腰要协调配合。目前,建瓯伞技这项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又成为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健身强体项目之一


弓    鱼

建瓯是著名的淡水鱼盛产区,年产淡水鱼一万五千多吨。弓鱼”技艺建瓯所有淡水养鱼户必须掌握的一门独特技艺曾经受到央视等各大媒体的热切关注。

弓鱼,就是用一条小草绳,将鱼捆绑成“弓”的形状。其制作过程分初绑、喂水和绑水三步。初绑即捕到鱼后,用草绳将鱼头、尾绑住。喂水就是将初绑后的鱼放入小溪活水中,让其吐污纳新。一个小时后再对喂过水的鱼尾进行绑水,绑水时的绑位上移到鱼肛门稍上的地方。

建瓯弓鱼,是建瓯人民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全国仅有、极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同时也极富民俗研究价值。2009年,“弓鱼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线木偶戏


建瓯木偶戏为提线木偶,俗称抽傀儡。具体传入时间已无从考证,但传说宋代就有“悬丝傀儡”。木偶形体高约40公分,关节部位各缀以线,演员提线操纵木偶动作,并配以锣鼓、二胡乐曲和演员的唱腔道白,深为群众所喜爱。

解放前建瓯木偶戏演出活动遍及城乡每逢喜庆、佳节、佛诞之日,许多殷实人家、商贾店铺、庙宇都有提线木偶戏演出。每个剧组少则3人,多则7--8人,剧目有《西游记》、《白蛇传》、《李陵碰碑》等几十个。

解放后,曾以建声瑶台剧组为基础,组建建瓯县木偶小组。1952年10月,由叶文钦代表县文化馆领队(6人)赴省参加首届木偶戏会演,获优秀奖。省有关部门领导及民间老艺人认为,福建省以泉州、龙岩和建瓯的木偶较为著名。建瓯木偶戏的提线手法和乐器的“打五色”(一个人操作5种打击乐器)尤具特色。



捏 面 人


建瓯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然后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面人形象。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建瓯水南栈道上有位捏面人的郭长乐师傅1963年出生于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塘下自然村,他捏啥像啥,格外生动。从戏曲神话中的人物到十二生肖,再到花鸟虫鱼等,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生命形象精美,神态淳朴敦厚,色彩艳而不俗。

管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从事这一老手艺的人数较过去少了很多,但出于对这一行当的热爱,郭师傅目前仍然坚持做一行,他捏的面人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板 凳 龙


板凳龙畲族的一项民间技艺汉族一般很少见,在建瓯市房道镇西际村村头自然村就有一个流传至少数百年、每年农历23举行的传统板凳龙活动。通过板凳龙活动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和谐、国泰民安。

农历23这天,西际村60多户人家,每户均做个丰盛犹如年夜饭的晚餐。6点半至7点,各户村民就出门,将各家准备的板凳、蜡烛搬出,进行拼接,每户的小板凳约有2米长,全村60多户板凳连接起来后整条龙长达百余米。7点过后,板凳龙全部点上蜡烛,必有一个大火笼,由人提携在前面向导作龙头,板凳龙在村庄沿村道和田间机耕道行走,环绕一圈,然后在村巷环绕。

长长闪亮的板凳龙在宽广的田野,夜间远远望去,就是一条活生生的火龙在娓娓蜿动,漂亮极了。板凳龙随行者沿路整排放起烟花,空璀璨四射,五彩缤纷。经过村庄巷道时,每家每户也放起鞭炮,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今夜星光灿烂不眠之夜”图。据说这板凳龙活动至少也有几百年历史。


一门技艺,

就是一朵奇葩,

它是一个民族民间世代积累的智慧结晶。

挑幡、伞技、弓鱼,

提线木偶戏、捏面人、板凳龙,

这一门门技艺的传承与弘扬,

都离不开具体的传人,

在此,小编真诚感谢他们

为传承和弘扬建瓯民间艺术文化作出的贡献!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和本台记者拍摄,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与本台联系)


往期热点回顾

1

建瓯市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

文明窗口/厉害!建瓯这个窗口成为省级“标杆”

3

方言说建瓯/建瓯木樨林的故事

总      编:林    海

值班主任:施    洁

责      编: 官剑英

校      对: 施   洁

投稿邮箱:zfddb@126.com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