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七大淡水鱼的生活习性】

【七大淡水鱼的生活习性】

2022-06-16 22:48:10


鲤鱼

    鲤鱼也叫鲤拐子、鲤子,属鲤科,是鱼类的大科之一,共有两千多种,分布在除澳大利亚和南美洲之外的世界各地的淡水水域中。江河湖泊。水库、池沼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由于地域和水系的不同,在我国最常见的鲤鱼有黄河鲤、武昌鲤、健鲤、岩原鲤、乌原鲤、团鲤、荷包鲤、散鳞镜鲤等等。

    鲤鱼是淡水鱼类中个体较大的品种之一,成鱼以动物性饵为主,也食水草、藻类和植物的种子,属杂食性淡水鱼。松软的泥底和水草丛生处,水底有沟坎、斜坡、木桩、岩石等易于隐蔽或觅食的地方,都是鲤鱼喜欢停留和嬉戏的场所。鲤鱼喜动,若长期存在于某一固定的水域(如池沼、坑塘等),会形成一定的洄游路线。鲤鱼喜群游,一般三五成群,喜浑水、弱光、缓流,喜在松软的泥底或腐殖质较多处拱动觅食。鲤鱼生性警觉,对非习惯性食物,特别是悬浮于水体之中而非落底的食物,会本能地采取试探性行为,或利用其鳃和嘴的配合使水流对食物先推而后吸入,或用尾甩动食物(正因为如此,鲤鱼必须钓钝,提竿时机宜迟不宜早)。

    在遇到危险时,鲤鱼有三种本能的动作。其一,尾高头低拱入泥中,俗称“打桩”;其二,发力直线逃窜,决不回头;其三,将尾圈向头部,体成圆形,然后像弹簧一样突然猛力弹开,这也正是鲤鱼之所以能高高跃出水面的原因。鲤鱼的侧线对震动和声波感应更灵敏。鲤鱼最适宜的温度是10℃—25℃,低于5℃停止摄食,低于2℃进入冬眠,高于30℃则躲到阴凉处或潜入较深的水域。对水位的涨落反应灵敏,水涨则游向浅滩,水落则游入深水。

    鲤鱼每年有两次高峰摄食期:一是产卵之后,腹中空空,急需补充营养;二是秋季入冬之前,需要储存大量脂肪,准备越冬。

    鲤鱼对低温和低氧的耐受力比鲫鱼略差,但远远优于鲢鱼、鳙鱼和草鱼等,且繁殖力强,适应水体相当广泛。

 

 

草鱼

    草鱼又叫鲩鱼,淡水大型鱼类,鲤科,遍布我国除西北高原外的各大水系,咸鱼最大个体可达50千克以上,养殖最大个体可达30千克,被列为草、鲤、鲢、鳙四大家鱼之首。4~5龄成熟,一般3—20千克的草鱼较为常见,上钩后逃窜力道猛,手感极佳,是淡水垂钓爱好者的首选大型鱼垂钓对象。

    草鱼一般是在水的中层活动,有时也在中上层或者中下层,这要看季节、天气、水深等因素。特别是在摄食的时候,甚至会到水面或者水底。除了季节、天气、温度、水深和人为等因素对草鱼水层的影响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食物。因为草鱼的食量大,总是吃不饱,除了天擦黑和放亮时的两个变光期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处于觅食状态,哪里有食物就到哪里。傍晚和夜间会到近岸的水表,探出头来拽拉岸边伸向水面的草叶。这一点,正是我们判断水中有无草鱼的依据之一。草鱼同样也有喜静怕惊的习性,因为它常常活动在水体的中层或上层,因此,人影、竿影、喧哗声等易使其逃之夭夭。

 

 

鲫鱼

    鲫鱼别名很多,最常见的叫法是喜头和鲫瓜子,分布的地区非常广泛,自亚寒带直到亚热带,几乎所有可以允许鱼类生存的水体,都有鲫鱼的踪迹。在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各地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稻田和水渠中都有鲫鱼分布,其中水草丛生的浅水湖汉和池塘中较多。鲫鱼的适应性很强,一般其他养殖鱼类不适宜的生活环境,它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鲫鱼比较机警,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水中有倒树、木桩、水草和水底地形有陡坎、斜坡、沟、凹凸不平的地方,都是鲫鱼喜欢停留和觅食的场所。在流水中,急流和缓流的交界处、回水湾等是鲫鱼喜欢嬉戏的区域。鲫鱼还喜欢靠岸边游动觅食。鲫鱼的习惯性摄食动作是尾高头低在水体的底部摄食,将食物吸吞入口后原地向上抬头,身体平衡后再向前游动。但在摄食旺盛期受外界因素刺激可改变习惯性摄食动作和摄食水层。野生鲫鱼在摄取同类食物时有小不吃大,在钓窝诱饵较多时,往往会只吃细碎诱饵不吃钓饵。因鲫鱼喜群游,对有动感的食物极易抢食,因此在遇到鲫鱼群时,会有鱼饵在下沉半途被“截”的现象。

 

 

鲢鱼

    鲢鱼也称白鲢、跳鲢、鲢子,属鲤科、鲢亚科,分布于我国除西北和西部高原外的各大水系。鲢鱼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在天然江河湖泊及水库中,最大个体可达到25千克以上。

    鲢鱼的适温范围较广,从15℃ ~25℃都可以垂钓:也可耐高温,水温28℃左右依然充满活力;还可以在污浊的腐水泥水中生活,在温暖而肥沃的污水池中成长迅速,一年可增长2千克以上。

    鲢鱼性情活泼,善跳跃,有逆流而上的习性。鲢鱼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为主要食物,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在天然水域中,2~10米深的中层水域是鲢鱼的活动范围,而在水深只有1.5米方右的池塘中,它会由中层栖转变为底栖。

    

    

    

    

鳙鱼

    鳙鱼又名花鲢、胖头鱼、黑鲢,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此鱼,但以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主要产地。

    鳙鱼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鳙鱼的食性与鲢鱼不同,它以水中的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生物和藻类,有时小鱼小虾也照吞不误。鳙鱼和鲢鱼一样,是不断摄食的一类鱼种,只要鱼不断张嘴进行呼吸,食物就同时随水进入口腔。鳙鱼生长迅速,1龄鱼体重0.5~1千克,一般3龄鱼可长到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鳙鱼天然产量较高,为重要经济鱼类,冬季多栖息于河床和较深的岩坑中越冬。

    鳙鱼对素食气味的喜爱和白鲢比较接近,喜酸臭、香臭等。

 

 

青鱼

    青鱼又名乌青、青鲩、螺蛳青,属鲤形目、鲤科、青鱼属。长筒形,尾部稍侧扁,头顶宽平,口呈弧形,上颔稍长于下颔,无须,体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在我国青鱼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黄河、黑龙江及其他北方水系中种群较小,黄河以北河流、湖、水库中的音鱼数量远不及淮河以南各水系中的告鱼数量。

    青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大型鱼,最大个体重量可达80千克。青鱼习性不活泼,主要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很少在浅水面游动,体重超过4千克的青鱼更是“深居简出”,潜游水底,喜欢在水域的深处游弋觅食,栖息在水底的机会多,特别爱生活在2-4米或是更深的水下且有螺蛳或其他贝类动物的环境中。除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时的食欲较弱外,晚春和夏秋三季摄食猛烈,且能在气压较低、大多数底栖鱼类普遍厌食的情况下咬钩吞饵。在自然水域中青鱼常集聚于江河和湖泊的深浅结合部。青鱼最主要的特点是力大、性刚、喜弱光、对外界声音非常警觉。

    青鱼为洄游性鱼类,在江河附属水体生长发育,到冬季进入江河越冬,开春后上溯,并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发育至成熟,在江河干流产卵场繁殖,产卵后又进入附属水体育肥。每年5-6月为青鱼的繁殖季节,要求水温18℃~28℃。

    

    

    

鳜鱼    

    鳜鱼又名桂鱼,在江河湖泊中分布广,生长快,品质优良,与黄河鲤鱼、松江四鳃鲈鱼、兴凯湖大白鱼齐名,同被誉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是我国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更是广大钓友喜欢垂钓的对象。

    鳜鱼身形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以少刺著称,为鱼中之上品。

    鳜鱼常常隐蔽在水生植物的枝蔓和根部,或潜伏在水下的土坎、涵洞旁,或藏身于乱石沟缝之间,可以长时间一动不动,像块石头一般,并以它身上的斑块来迷惑其他鱼类,使之失去警惕。当过往的鱼虾游至近旁时,它就突然猛扑上去,将它们擒住。钓鳜鱼选择地点至关重要,下钩部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水流湍急;二是水底布满或堆砌岩石,有岩缝、溶洞构造者佳。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