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菱湖勤劳村的“富美”之路

菱湖勤劳村的“富美”之路

2021-09-02 19:04:39


在菱湖镇勤劳村村民眼中,漫布的鱼塘、清澈的河水是致富的源泉。这里,地处南浔、德清、吴兴三地交界,曾因“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被戏称为菱湖的“穷人村”。十几年的时光里,横亘城乡之间的坚冰正被发展的热火慢慢消融。


一个村庄如何寻回发展的“初心”?昔日落后村如何挖掘自身基因、找准定位再出发?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索勤劳村蜕变之路。



转变
村里有了带头人

        2005年临危受命,从一个资产丰厚的冰冻仓库老板变成了勤劳村的村主任, 2007年又被大家推选为村支书,沈连宝一干就是12年。


        可上任之初,沈连宝的妻子却十分不乐意,一是村里难事多,二是沈连宝当了村干部后精力自然要分散,自家的“后院”谁管?但沈连宝不这么想,他说:“既然村民相信我,我就得为村里做点事。”


        勤劳村有近1100亩鱼塘,由于交通不便,活鱼运输起来很麻烦。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成了沈连宝上任后的首要大事。但修建公路的难度却超乎想象,早在2003年,村两委就把修路提上了议事日程,因为地理位置、征地补偿等问题,工程一直被搁浅。此外,还需建造一座桥梁把两段断头路连通,路才能顺利修通。


       “资金不到位,什么都是空话。”为此,沈连宝迎难而上,跑了50多次上级部门,还每天呼吁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民积极参与,动员他们捐钱造路。


        2012年底,全长2.1公里、宽6.5米的柏油路全面竣工,这条新路连接了村里的14个自然村,把勤劳村到中心镇区的距离一下子缩短到了3公里,也让村级集体经济由5万元增加到了50万元。



治水
换回童年好风景

        绿色水生植物点缀在一弯碧波上,白色的护栏与整齐的生态驳岸交相呼应。在许多村民眼里,村口清澈见底的清水漾是珍贵的童年记忆。这几年,勤劳村治水力度不断加大,也让曾经的梦里水乡重新展现出了水清岸绿的好风光。


        2013年以来,勤劳村累计投入近300万元开展水环境整治工程,陆续对门前港、清水漾等主要河道进行清淤和生态修复,通过坡岸整治、水系贯通等工程建设,加大水体置换力度,对流量变小、水质变差、生态功能降低等病症逐一开出良方。


        功夫花下去,关键在长效。为此,,制定了“河道保洁”专项考核办法,成立由村干部和老党员共同组成的“河道保洁小组”,每日巡查和打捞,接受村民监督,确保河道整洁和河岸干净。


        美丽的环境也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生态效益。前几天,村里来了一批乡村旅游投资考察团。未来,勤劳村计划以闲置的民房入股,由旅游公司出资金进行民宿化改造,待经营时双方互享利润。


        在清水漾的北侧,一个占地超8亩的河岸景观带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按照规划方案,到今年10月底,菱湖镇首个集植物迷宫、向日葵花田、水上长廊等元素的综合性村级公园将全面落成。



创新
跑道养鱼效益高

        在勤劳村1691名村民中,有近50%的农户以渔为生。经济利益之外,村民们对生态保护也十分重视,如何生态养殖不给环境添负担、把引以为傲的渔业产业持续下去,一直是勤劳村绿色致富的要义。


        几天来,勤劳村生态渔业精品园的渔农们正陆续把2万尾鲈鱼鱼苗投入新建成的“跑道”中。鱼苗锻炼的“跑道”,就是由8条长87米、宽2米的养殖水槽和推水增氧装置组成的“内循环流养殖系统”。


        该系统一头装着吸污装置,一头装着“推水增氧”装置,使两边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鱼粪残饵则被第一时间收集,水槽里的鲈鱼犹如过江之鲫,争先恐后地顶着水流不断摆尾,哗哗作响在水面上。


        小水体养鱼,大水体养水。新颖的“跑道”养鱼模式,也让周边的多户家庭农场跃跃欲试。“鱼群‘圈养’在水槽中不断运动,线条美、身体棒,品质更高,价钱更俏。”生态渔业精品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新颖的养殖模式得益于“校村结对”,通过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科学指导,不仅使鱼塘自身水体高效净化,同时鱼的养殖密度和品质也大大提高,效益翻番,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记者:李则名

主编: 姚佳  监制:陆小莉 李则名

总监制:章瑚纬 吴秋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