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突发!黄颡鱼发红溃烂带水霉?是冬季常发病,这里有最全的黄颡鱼越冬技巧!

突发!黄颡鱼发红溃烂带水霉?是冬季常发病,这里有最全的黄颡鱼越冬技巧!

2020-12-02 04:12:35

点击上面“水产职业经理人”关注我们

我们为从事水产相关行业的经营、管理人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通过水产物联网和大数据系统,为您提供水产养殖整体解决方案。


黄颡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因此,在调水上,要注意其生长温度、ph值、溶氧。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在饲养中受季节、气温、水质、投料、鱼体表无鳞和养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甚至在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因此,在防治鱼病时,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冬季,黄颡鱼容易得水霉病、小瓜虫等鱼病:


| 水霉病 |


病因及症状:


水霉病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除了食用鱼上已禁用的孔雀石绿外,目前还没特效药可用于治疗。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一般发生在13℃-23℃的水温,也就是春、秋两季,但是较低的水温也能生长,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 小瓜虫 |


病因及症状:


患病鱼表现为池塘底层集群,焦躁不安,体表、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黏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11月份以来,天气比较反常,昼夜温差大,气温也徘徊在16-20℃,水温也随之改变,鱼类新陈代谢大大减缓,摄食活动明显减弱,各类水产品种的养殖逐渐进入“收尾”阶段,辛苦了一年的养殖户也终于可以放下整日悬着的心,享受丰收的喜悦。但这并不意味着养殖户可以完全放松警惕,寒风吹,气温低,黄颡鱼越冬准备不容小觑。


保肝护胆,从肠计议







预防为主,提高体质免疫力


养殖经验发现,水体的肥度直接影响黄颡鱼越冬期间的健康程度。越冬期间水体保持较好肥度的池塘,黄颡鱼不容易发生病害,而越冬期间水体清廋、滋生青苔的池塘,黄颡鱼往往容易发生水霉、腐皮等严重病害,甚至全军覆没。黄颡鱼越冬期间要保持水体较好的肥度、较好的藻色,透明度25-30cm,根据水体肥度情况,选择晴好天气不定期泼洒生物肥、有机肥等肥水产品。


万变不离其宗,抓好这三环


越冬期间病害的发生,多半是由于越冬前准备工作不足、不当导致。病害的主要问题一个是环境因素另一则是鱼本身的体质问题。改善好环境,提高鱼的体质,病害也就相应的减少。


持续的低温,将给一些虫害提供入侵的机会。近年来,冬季黄颡鱼频发小瓜虫,小瓜虫在水温15~25℃易发,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不耐低温10℃以下自动死亡,个别30℃也有发生。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不能觅食,继发细菌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营养不良、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也容易发生。夏、秋季节饲料使用量大,粪便排泄量也大,有机质过多利于原生动物滋生,有机质分解消耗大量底部溶氧,致使水质恶化,黄颡鱼也就感染小瓜虫。最好的方案还是在出现小瓜虫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来防止疫情发生。


预防小瓜虫,一方面在越冬前应当提高黄颡鱼体质,另一方面在于改善养殖环境,主要是培藻、改底。实践证明,辣椒粉、干姜、青蒿对小瓜虫的防治有一定的疗效。入冬前建议预防性的进行驱虫,可以搭配使用虫虫草+纤灭连续2-3天内服拌料,并进行消毒杀菌。




要注重改底、消毒,多巡塘


黄颡鱼越冬期间很少投饵,也很少开启增氧机,更加不会换水,容易造成水体老化,在池塘底部滋生有害细菌,恶化池塘底部黄颡鱼的栖息环境,容易引起黄颡鱼发生腐皮病等病害。黄颡鱼为底层鱼类,停食后中后期集群趴在池塘底部,造成局部溶氧变低,要求在黄颡鱼越冬期间每隔1个月左右,消毒或改底1次,消毒与改底轮流进行。


冬季水体水温上低下高,出现逆分层现象,黄颡鱼集群滞留底层,正常情况下观察不到鱼类活动,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事实上,冬季溶氧下降速度比较慢,不像夏季变化突然,而是逐渐来临的。因此,坚持每天中午巡塘,仔细观察水层下鱼类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巡塘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测量池水溶氧含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进入三月份,水温逐渐提升,黄颡鱼活力逐渐恢复。此时,底部有机物(粪便等)会被黄颡鱼搅起来,搅起的有机物不仅耗氧,还会大量吸附早春仅有的营养元素,同时水体变得浑浊,影响藻类光合作用,种种状况,加剧了池塘水瘦、倒藻。池底大量虫卵、致病菌也被搅到到了水体中。溶氧低、水质差导致越冬后的黄颡鱼体质更弱,更容易感染寄生虫。鱼不适开始往池塘边游蹭身体,身体出现损伤,继而感染水霉病、腐皮病。接二连三出现的状况,往往使养殖户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要做好改善环境、外泼消毒剂(温和型消毒剂为主)外,更应当在气温逐步稳定后,适当降低池塘水位,提高水温,尽早促使黄颡鱼摄食,恢复体质,才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越冬工作重于山,前期工作做足了,后期管理到位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来源:通心粉社区、黄骨鱼

水产职业经理人sczyjlren

一个水产人实用的公众号

关注微信号每天为您推送精品文章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