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湘河镇红鱼口的传说

湘河镇红鱼口的传说

2020-11-30 19:07:38

点击「商南首条 」可快速关注  
微信号:shangnantoutiao



商南首条

    商南首条真心感谢您的参与,我们诚邀您提供商南最有料、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商南首条又叫商南头条,商南人民关注和关心的才是头条!关注商南发展有您有我有大家!客服微信:luchengtong0914,联系电话:17729267039 


 阳春三月,一个有花能解语,无树不生香的明媚春日,我们一行去了湘河镇的红鱼口。

 红鱼口位于湘河镇过丹大桥上半里左右的回水大弯江边。红鱼口,口小肚大,像一个底朝上口朝下平面剖开的半边大坛子。出红鱼口下行约半里,是丹江大桥,桥高数十丈,汛期一到,江水二面封山,在红鱼口外的回水弯处,江水遇石翻雪浪,平波抖绿绸。江水的怒吼声与河石的撞击声,排山倒海,震耳欲聋,一泻千里,好一派丹江歌罢掉头东的宏大气势。

 红鱼口历史悠久,几经兴衰,有许多古往今来的故事串联其中。

传说红鱼是一种神鱼,千年难遇,晋人葛洪在《抱朴金丹》里说:“水中红鱼,先夏之十日夜,饲之鱼浮水,则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矣。”这种放赤光的丹鱼,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见过。但在丹江河里却有一种被称为“红板鲤”的红鱼,数量之多,十分喜人。每年清明前后,鱼群上游,举网可得,这种丹江红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传丹江红鱼的产生与春秋末期的范蠡有关。

 范蠡生在丹江岸边的顺阳川,既现在的淅川。他曾是越国大夫,也是世上第一个撰写养鱼经论的行家。范蠡经常会想,既然大地上是三山六水一分田的分布比例,水占了那么大的位置,要是能用水来养鱼多好。于是就在门前挖了一个鱼塘,把在丹江河里捞起来的小鱼丢到塘里养了起来。

一天下午,范蠡捞到了一条2斤多重的红鲤鱼,村里人闻讯都赶来看稀奇。有的说,这是神鱼,吃了它能长生不老,还有的说吃了它能得道升仙。众说纷纭,神乎其神,吓得范蠡的哥嫂连忙催促他把红鱼放回河里。范蠡虽不信鬼神,但众言可畏,于是他假意放生,却偷偷的把鱼藏了起来。那天晚上,范蠡早早就躺下睡着了。睡梦中伴随着一阵凉风,一位红衣女子来到范蠡床前,噗通跪下,一边哀哀啼哭一边向范蠡频频叩首。过了一会儿,那女子抬头说道:“我本是丹江河里的红鱼,今天被你抓回,特来求你施恩,放我回去,定以厚报。”范蠡一乍惊醒,原来是一个梦。

范蠡醒后,深感蹊跷,于是便把红鱼放回丹江。第二天晚上,范蠡又梦见红衣女子,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红衣女子是喜笑颜开的走来,冲着范蠡喊了声恩人。红衣女子告诉范蠡:“人人都视红鱼为宝,都想得到红鱼,恩人为啥不多多养殖红鱼呢?黄河里有红鱼的娘,长江里有红鱼的郎!”女子言罢便起身离去。范蠡醒来,想着红衣女子的指点,第二天就收拾了干粮和盘缠,先去长江捞回公鱼,又去黄河捞回母鱼,放在鱼塘里养了起来。第二年,果然育出了好多小红鱼。范蠡的红鱼越养越多,他养红鱼的事也越传越远,时间久了,池塘的红鱼经池塘退水渠道游进了丹江,在丹江生息繁衍。

春秋战国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致力复仇。他助勾践谋二十余载,勾践为人“长颈鸟喙”。范蠡辅佐勾践打败吴国后,激流勇退,于公元468年,带领家兄、西施、儿子和门徒一行从楚国泛舟,逆丹江而上。

沿着丹江,范蠡由出生地淅川李家桥至荆紫关、月亮湾、湘河古渡,每个渡口都停泊一段时间。在渡口吃饭打尖,考察民风民俗。一日,他带着西施转到丹江渡口(今湘河镇的红鱼口),当时这个渡口还不叫红鱼口。那时渡口非常繁华,秦、楚、吴、越等国,过往商贾都必须从这儿乘渡船过江,才能去邻国做生意。范蠡到了渡口,正赶上船工的老婆生孩子,暂时没人摆渡。他看这里风景优美,河床宽阔,山清水秀,气候温润,于是便在小村找了个客栈安心住下,等候摆渡。

 当晚,小村传来婴儿啼哭声,船工的老婆生了个胖乎乎的小子,船工一家欢天喜地。依当地的风俗,孩子出生时,第一个进此地的人,要认给孩子做干爹(干娘),于是,按照当地的习俗,范蠡、西施就分别被船工请上堂屋的正座。船工在香火桌上烧了一炉线香,船工老婆按着襁褓里的孩子的头给二人磕了三个头,至此范蠡夫妇就成为孩子的干爹、干娘。范蠡随即给干儿子掏了压岁铜钱。

范蠡和西施特别喜欢这个小孩,并非常情愿在这个小村多呆些时日,以此感受和干儿子的亲近以及战乱年代缺失的家庭温暖和快乐。

第二天,那个孩子却一直啼哭不止,哭得船工夫妇心如汤煮,哭得范蠡夫妇茶饭不思。原来,孩子的母亲缺乏奶水,孩子吃不饱而饿得哭个不停,范蠡夫妇回到客栈,一遍又一遍地为孩子默默祈祷,月上中天时才迷迷糊糊睡着。

不知不觉中,一位手持净瓶气度不凡的仙姑衣袂飘飘款款向他走来,仙姑问范蠡:上将军神情疲惫,满面愁容,是为了何事?范蠡叹气道:我的干儿子没奶吃,快要饿坏了。仙姑道:想不到堂堂范相国也有被难倒的时候。范蠡忙拜道:看姐姐慈眉善目,智慧过人,想必有妙计良法,敬请赐教。那仙姑不慌不忙对范蠡耳语一番后飘然而去。

天刚亮,范蠡醒了,他想着昨夜奇怪的梦,仙姑对他说的话清楚的印在脑海里。莫非是送子娘娘点化?于是,他叫醒了船工,带上竹篓去了梳洗楼下的泉水潭。

到了潭边,一缕白练似的瀑布挂在眼前,此时,正值清明时节,四周环境清幽,阵阵凉意袭人。突然,船夫大叫:红鱼!好大的红鱼!范蠡定睛一看,可不是,只见一串串二尺来长的红鱼首尾相连,从潭底缓缓流出,它们游了一阵子,想必在积蓄力量,在瀑布的水花前弓起身子,奋起直跃。激起层层细浪,晨曦照在鱼身,鳞片闪闪发光,红的耀眼。有的鱼一跃跳上瀑布上端,摆摆尾巴游走;有的力道稍欠,又落回水里,继续冲刺……二人瞧着此景惊呆了,这时范蠡想起了此行的目的,急忙拿过船工手里的鱼篓,放在水口,那些没跃上瀑布的大鱼就落在鱼篓里。不一会儿,鱼篓里就装满了红红的鲤鱼,二人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

回到家里,船工将鱼开肠破肚,熬了鱼汤给老婆喝,这红鱼的味道非常鲜美,营养丰富,鱼汤的香味飘散开来,左邻右舍馋的直流口水。当下范蠡的干儿子就有充足的奶水吃了,吃饱了便不再哭闹,非常乖。

船工夫妇非常感谢范蠡的帮助,而范蠡眼前一下子幻化出了船工数十次在惊涛骇浪中搭救落水人生命的感人画面。范蠡明白这是厚道善良的船工平时摆渡救人,才有此福报。

范蠡是个喜爱钻研的人,他对养鱼很感兴趣,但苦于寻不到好的鱼苗,这些红鱼柔嫩味美又好饲养,于是他就捕些,和西施带到五湖,隐居时,用它们繁殖,摸索出了很多养鱼经验,并著《养鱼经》一书,成为历史上第一部渔业养殖的理论书籍。

从此,范蠡发现红鱼救干儿子的小村,就被人们称为红鱼口(村),丹江也有了红磷耀眼、肉鲜味美的红板鲤鱼,供人们世代享用不尽,直到今天。

商南湘河镇红鱼口村,是一个奇特的去处。曾有作家在一部小说中写到:

“红鱼口是一个渡口的名字,也是一个村庄的名字。

庄子有一百多户,高低起伏错落于两条山脉夹出的狭长洼地上,拐过一道山嘴儿,便是红鱼渡口了。

渡口边常年泊了一只木渡船,渡船被两岸之间的一条粗大的钢丝绳系着,来往的顾客,都靠这只船来回摆渡。河面四十余米,河床达一二华里那是河水暴涨时水面达到的宽度,平时河水消减,只有二十几米宽。河水两边是白亮亮的沙子,离河面越近,沙子越细,细的如同金粉,越远沙石越大,到了山根处,便是双手抱也抱不拢的圆滚滚的巨石了。沙滩上有成群的白鹭、海鸥,它们时而立在前河滩嬉戏,时而在空中飞翔。



商南人民关注和关心的才是头条 

长按-关注商南首条微信公众号

联系/合作:17729267039

投稿邮箱:2841956313@qq.com。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