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白露将近,警惕草鱼苗种病毒性出血病

白露将近,警惕草鱼苗种病毒性出血病

2022-03-25 00:14:28

        白露前后一直是草鱼苗种病毒性出血病的高发期,该病来势迅猛,发病后短短几天死亡量就会上升到千尾以上。而且不易控制,给养殖户造成的非常惨重损失,重则整塘死亡率达90%以上,轻则也要损失一半。从8月13号开始,华扬技术专家在射阳港农牧公司、大丰养殖区陆续发现小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一  流行性特点

草鱼苗种病毒性出血病又称白露瘟,主要危害当5-20cm的草鱼种、青鱼种,麦穗鱼亦可感染,有时2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水温20-33℃都有发生,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每年的白露前后是一龄草鱼苗种发病的高峰期,次年的6月份是二龄苗种的发病高峰期。按照病情发展的快慢,草鱼出血病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发病急,来势猛,死亡严重,发病后的3-5天内便出现大量死亡,多发生于高密度的草鱼密养、单养池;慢性型则病情开始比较缓和,每天死鱼数量不多,死亡高峰不明显,但病程较长,多发生于稀养大规格鱼种池与成鱼池。

二  主要症状

最基本的症状为相关器官或组织的充血和出血外部主要体现为病鱼体色一般暗黑色或微红离群独游内部主要体现为组织器官充血和出血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布满血丝,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常变淡,而呈灰白色,多伴有代谢障碍(肝胆综合症,应激性出血)。

按其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同时出现,也交替出现。

①红肌肉型:主要症状为肌肉明显出血,在阳光或灯光下透视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丝因严重出血而苍白,多见于5-10cm的小草鱼种;

 

  ②红鳍红鳃盖型:主要症状为鳍基、鳃盖严重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也有鳃瓣呈鲜红色斑块状充血的有时眼球突出多见于10cm以上的大草鱼种;

 

    ③肠炎型:主要症状为肠道严重充血,轻者可呈现出血点和肠壁环状出血重者全肠或部分肠壁因充血而呈鲜红色。但肠壁仍具有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布满血丝内脏点状出血,体表亦可见到出血点,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均可见到。

三、防控方案

   根据根据我公司近十年的摸索及在湖北草鱼苗种主产区黄冈蕲春县,洪湖乌林成功的防控经验,严格实施1234方案可有效的防控草鱼苗种病毒性出血病的爆发。而现阶段(白露前20天)正是也是小草鱼苗种病毒性出血病最佳预防保健阶段。

一)预防保健方案

“1”:8月10号左右开始控料,沉水料不高于2.0%投饲率

“2”:杀虫消毒2次时间分别为开开始摄食配合饲料和白露前20天

    白露前20天检查鱼体,若有虫特别是车轮虫与之花草茶则杀虫,无虫则仅消毒一次。消毒最好使用高质量的“复合碘”碘可以杀灭病毒

“3”:内服预防3次

    8.15—8.20日 内服预防第1次

    9.5—9.10日 内服预防第2次

    9.25—9.30日  内服预防第3次

   内服预防方案:板蓝息毒敏500+应激宁三型150拌饲料40斤,喂1500斤鱼,一天一次,连喂7天。

“4”:调水4次

8.01–9.31 每7天用分别氧化性底改(洁水灵)+生物调水(益氺藻元)调水每月4次

二)控制方案

对于也确诊的塘口处理方案

第一步:进行调水改底处理,净水解毒剂+洁水灵;

第二步:复合碘(3-4亩)进行消毒杀菌;

第三步:发病进入稳定期后,根据死亡量进行内服控制

 死亡量小于30尾/亩/天,投饵率降到1.5%以内,每40公斤饲料添加达克菌(400克)+板蓝息毒敏(1000克)+应激宁三型(300克)+复合多维(250克),一天一次,连用7天(饲喂5天后死亡量可见明显降低)。

 死亡量大于60尾/亩/天,直接停料,待每天死亡量降到20尾/亩/天后,按死亡量小于30尾/亩/天内服方案进行生命料(0.8%的投饲率)投喂。

对于死亡量在30-60尾/亩/天,大家根据上述方案酌情考虑。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