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香蕉鱼事件再现!广东黄颡鱼养殖优劣分析 黄颡鱼产业困局②

香蕉鱼事件再现!广东黄颡鱼养殖优劣分析 黄颡鱼产业困局②

2021-04-06 23:34:10


“鱼体全部变成灰色和金黄色,一条也没人要!”7月底,湖南南县北河口乡光荣村养殖户张先为老板285亩黄颡鱼全部发生变色,存塘量30万斤左右,平均规格3-4两/尾。据悉,张老板于2014年6月投苗,全程投用湖南岳阳某饲料厂生产的饲料,今年7月准备上市,不料黄颡鱼发生变色,损失严重。


据《农财宝典》记者调查了解,今年浙江湖州地区黄颡鱼也出现不少变色事件。近年,黄颡鱼的体色变化(俗称“香蕉鱼”)事件陆续增多,不断困扰众多养殖户;由于“香蕉鱼”收购价远低于行情价,甚至无人问津,已经给一线养殖户的正常生产、卖鱼等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张先为供图

作为黄颡鱼主产区,广东地区“香蕉鱼”事件同样数见不鲜,而且往往是重灾区,近几年连续暴发;与此同时,广东黄颡鱼产业也普遍被认为优势越来少,面临内外忧患的局面。


广东黄颡鱼的优势在哪?哪些方面落后了?本期《农财宝典》记者,从种苗、养殖、饲料、病害、流通等方面分解广东养殖黄颡鱼优劣。

广东黄颡鱼优势:

1、养殖亩产量大


黄颡鱼,广东又称黄骨鱼。广东、湖北、浙江、四川等地成为黄颡鱼的主产地,主要消费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东北等地。其中,广东的供应量为4-5万吨,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广东本地消费三成,另外七成则远销省外等地。


据了解,广东养殖黄颡鱼于2002年开始在南海区西樵镇儒溪村、顺德勒流镇等地率先养殖,至今已经有13年的养殖历史,于2004-2005年开始大规模养殖。养殖区域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的南海西樵镇、九江镇,顺德乐从镇、杏坛镇,三水白坭镇,珠海斗门,新会沙堆镇,惠州博罗,广州花都、从化,清远等地,2014年养殖面积扩大至3-4万亩,主要集中于南海和顺德。


据《农财宝典》综合调查统计,2014年广东黄颡鱼的饲料市场容量达到9万吨左右(包括用于黄颡鱼养殖的塘虱料2-3万吨),其中,南海有5万吨,顺德则有1-2万吨,新会、珠海新会等地约2万吨。


相比浙江、湖北、广西等地,广东黄颡鱼的亩产量很高,平均5000-6000斤/亩,南海西樵和顺德乐从等地甚至有亩产上万斤的,而外省养殖最高水平的浙江湖州,平均亩产只有3000斤,苏南等地亩产2000多斤,近年兴起的广西、福建、华中地区,亩产只有2000-3000斤,所以亩产量高代表着技术水产高,这是广东黄颡鱼最大的优势。


2、气候优势明显


毫无疑问,广东的气候也是很大的优势,高温季节长,且冬季低温不明显,广东的黄颡鱼拥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据了解,一般平均3-4/两(放水花)规格的黄颡鱼只要10个月左右,而华东等地需要13个月左右。而且,冬季下雪,外省往往无法出鱼,所以一般冬季主要是广东供鱼。


此外,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所以广东的黄颡鱼规格一般相对外省较大,而且分级细化,根据不同消费市场运输。


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暖冬季节越来越长,北方地区冬季出鱼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广东产区有不小的影响。


3、种苗临近产区


广东南海和四川眉山是全国黄颡鱼苗主要供应地。相比四川种苗主要供应外地,广东种苗除了供应外地市场,还大量满足本地市场,拥有临近主产区的区位优势。


全雄黄颡鱼苗就率先在广东推广,但是目前广东全雄黄颡鱼苗普及率并不高;据《农财宝典》调查了解,目前黄颡鱼全雄苗接受程度最高的是广西、福建、湖南市场各占6成,湖北市场3-4成,广东市场2成,浙江市场1-2成,四川1成。


不过,全雄苗在传统的三大主产区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但是拥有偌大的市场,种苗厂一直着重开发这个市场;尤其是随着百容水产的大力推广功不可没,养殖户逐渐认识以及黄颡鱼全雄苗的优势,黄颡鱼全雄苗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广东是我们重点开发的市场。”百容水产副总经理蒋恩明表示,广东全雄苗的潜力很大,优势明显,百容水产主要从养殖模式上进行适应,先是找到适当模式,然后先做示范后做推广。


广东黄颡鱼劣势:

1、远离消费市场


作为北运鱼,广东黄颡鱼远离消费市场,70%产量销往华中、华东等地,这是广东最大的劣势。


相对于广西、华中、四川、华东等地,大部分是满足于本地需求,相对来说运输成本就低很多。而且近年黄颡鱼病害增多,比如高温季节,广东鱼大部分只能运输到华中地区,极少能运输到东北、北京等地,因为运输死亡率越来越高,运输的半径不断缩小,逐渐影响黄颡鱼的销量。


2、塘租高涨推高养殖密度


南海、顺德等地鱼塘的塘租平均高达4000-5000元/亩,而且还不断增加,而浙江湖州当地的塘租平均只有1000-2000元/亩,而且广东的塘租逐年增加。


据《农财宝典》记者综合调查,目前南海西樵、九江、沙头,顺德勒流、乐从等地的塘租平均高达5000元/亩,珠海、新会等地塘租稍低,2000-3000元/亩。随着塘租的飙升,养户逐渐增大投苗密度,从早年的1万尾/亩,增加至今3-4万尾/亩,养殖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增氧的难度也加大,病害随之增多,尤其是近年的烂身、烂肉、爆头、出血、肠炎等病害比较普遍,而出现两年的烂身、烂肉等病害至今在业界内仍然无解。


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地区黄颡鱼的养殖模式主要是精养模式,投苗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6月和9-10月,投苗密度3-5万尾/亩,增氧机为1.5亩/台,养殖周期为10-18个月,亩产量3500-7000斤,高产的可达一万斤。养殖周期10-14个月左右的产量为4000—5000斤/亩,养殖周期为16-18个月的产量则在5000—7000斤/亩。在2005—2006年以前,黄颡鱼的养殖密度为1万尾/亩,病害较少,主要用消毒杀虫药品较多,增氧机为2.5-3亩/台;而如今的养殖密度普遍增加至3-4万尾/亩,增氧机高达1.3-1.5亩/台。


因此,塘租上涨,导致投苗密度增大、病害增多是如今黄颡鱼养殖的困局


3、外省养殖量增大,冲击广东市场


近年,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地黄颡鱼养殖黄颡鱼面积越来越大,而且广西、福建等地也不断兴起黄颡鱼养殖,导致主要外销为主的广东鱼受到严重冲击,正如广东的工业面临转型升级困局一样,广东黄颡鱼产业也不例外。


由于拥有地理气候、养殖技术等优势,广东地区黄颡鱼养殖仍然具有投苗成活率高、养殖周期短、产量高的优势;但由于养殖黄颡鱼周期长、产量低,效益不明显,加上近年病害增多,成功率下降,所以养殖黄颡鱼对于广东养户的吸引力越来越低,越来越多养殖转养泥鳅、生鱼、加州鲈、太阳鱼等品种。


此外,广东黄颡鱼的价格日益受到外省产区的制约,尤其是冬季。因为随着全球气温变暖,致使省外的暖冬时间逐渐加长,比如这两年12月中旬后,浙江的气温才开始低于0℃,当地出鱼量不断增加,导致当时广东地区黄颡鱼的价格受到外省影响严重。


可见,外省固有的消费市场为当地黄颡鱼销路提供了保障,而广东鱼的销路主要依靠外地市场,一旦外地生鱼产量增加,对市场造成很大冲击力时,广东鱼的销路将受到影响,开发更多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摆在广东黄颡鱼产业面前的严峻问题。


链接:“香蕉鱼”主要是配方不成熟所致

饲料是导致黄颡鱼养殖变色的核心原因,近年一直困扰业界。广东也不例外,不过广东的黄颡鱼饲料普遍比华东地区便宜,华南地区黄颡鱼饲料价格8000-8500元/吨,华东地区一般在8500-9000元/吨,加上广东不少养殖前期普遍使用塘鲺料代替黄颡鱼料,饲料成本相对来说较少。


事实上,黄颡鱼的体色主要存在三种变化:1.缺少黄色素的黄颡鱼,经过饲料养殖的黄颡鱼黑色体色较为正常,但缺黄色体色;有较为明显的黑色斑块,但皮肤颜色较浅,没有黄色体色出现。2.黄色体色黄颡鱼,鱼体黑斑基本消失,但黄色体色较为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皮肤中成熟黑色素细胞数量、分布密度的减少和黄色色素如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皮肤和肌肉中沉积的共同作用结果。当鱼体皮肤中成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分布密度减少后,如果伴随脂肪吸收、沉积的叶黄素、类胡罗卜素数量较多时,鱼体就会出现黄色体色。3.黄颡鱼体色出现严重变化,鱼体黑色和黄色体色均严重不足,鱼体表现为白化现象。这是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鱼体生理机能受到严重破坏的结果。


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曾公开发表,黄颡鱼体色的变化与其他鱼有相似之处,即除了由于水域环境条件、疾病等影响体色的因素外,重要的就是饲料物质对养殖黄颡鱼的体色产生了重大影响。饲料物质对鱼体体色的影响,实质是反映了饲料物质对鱼体整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因为鱼类和其它脊椎动物的色素细胞一样,尤其是黄颡鱼非常敏感;如果在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生理性错误,都将影响到黑色素细胞的迁移、分化和生长发育,并导致皮肤中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密度,进而影响到鱼体的体色状态。


“发生‘香蕉鱼’主要是饲料配方、原材料等出现问题,尤其是饲料配方。”珠三角某饲料厂配方师表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的鱼体除了受到养殖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饲料因素的影响。因此,出现“香蕉鱼”时,应该是饲料物质严重影响了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形成,而类胡萝卜素吸收较多或是油脂水平不够的结果,这表明饲料中含有能够影响鱼体正常生理机能的物质,如含有较多的氧化油脂、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维生素不足等原因,应该检查饲料配方和饲料原料的质量,采取排除有害饲料物质、保障足量的维生素等技术措施。


他表示,就目前的情况分析,直接原因是饲料原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或使用了较高剂量的氧化油脂,其次是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部分微量元素。饲料氧化油脂对鱼类体色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氧化油脂进入鱼体内后,可能继续氧化并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或其他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导致类胡萝卜素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发生氧化、断裂,使类胡萝卜素色素物质失去色素功能,并导致鱼体体色退化。另一方面,饲料氧化油脂对养殖鱼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可以严重影响色素细胞、主要是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地分化、生长和成熟,在鱼体皮肤、鳞片中导致成熟的色素细胞、主要是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密度显著降低,其结果是导致养殖鱼类体色出现白化、或出现黄色体色。


不过业界认为,目前黄颡鱼饲料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可能性不大,“香蕉鱼”屡屡发生的核心原因还是目前业界饲料配方不成熟所致。


“我主张淡水鱼料中不用鱼油,始终会有氧化,氧化就会有损伤。”今年3月份叶元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老百姓是喜欢鱼油的,养殖户一定要闻到饲料里有鱼腥味才能觉得鱼粉含量高,用豆油或猪油都闻不到。这个观点希望大家改变 颡鱼,7-8月份高温一晒,鱼油氧化,再喂食,很容易变色。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如转载,请按以下格式。

篇尾注明:

1.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2.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

3.农财宝典水产版微信号:ncbd0000。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这个叫苏若晶的家伙要要书写水产料行业当代史,你会支持他吗?


苏若晶是谁?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在校期间曾担任《海大青年》报纸主编。2012年大三暑假在利洋水产实习,2013年初在海大集团见习,2013年6月毕业后进入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工作,主要从事水产行业采编工作。


他要众筹出品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水产饲料行业的当代史,是水产业务员入行必备的工具书——《2015•中国水产饲料行业大变局》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进入众筹页面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众筹详情。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