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技术交流】人工养殖黄颡鱼病害防治技术

【技术交流】人工养殖黄颡鱼病害防治技术

2022-04-05 21:49:05

   黄颡鱼又名黄骨鱼、黄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黄颡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无肌间刺,且具有滋补、药理作用,成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养殖。黄颡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两种,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放养密度大幅增加,黄颡鱼病害逐年加剧。根据养殖户的反馈情况,现在总结以下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建议供大家参考。养殖生产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有红头病(俗称“一点红”)、细菌性溃疡病(俗称“烂身病”)、出血性水肿病、寄生虫病。

一、红头病

  1. 流行特点与主要症状 红头病,又称爆头病、一点红病,其致病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或鲇鱼爱德华氏菌。黄颡鱼红头病流行的水温为 18~28℃,水温高于30℃或低于 15℃,黄颡鱼较少发病。在江浙地区每年的5-6 月和 9-10 月为发病高峰期,在珠三角地区 4-10 月均可能发病。黄颡鱼红头病主要危害 25~200 克/尾的黄颡鱼鱼种或成鱼,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0%。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悬垂于水中,有时呈螺旋状游动;鳍条基部、下颌、鳃盖、腹部可见细小的充血、出血斑;肝肿大,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肾脾肿大充血,颜色灰黑;后期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发红,在颅骨上方形成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颅骨裂开,露出脑组织。

  2. 预防措施 定期换水,使用益水宝小球藻种等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并坚持开动增氧机提高水体溶氧量;在疾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渔丰碘(500 毫升/瓶)进行水体消毒,每 15 天消毒一次,每次连续用药 2 天。用量为 2 亩/瓶。使用水体消毒药后,还应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以保持水体中有益菌类的足够含量。可定期拌喂杜原康增加鱼的消化功能和抗病能力。

  3. 治疗措施 第一天全池泼洒渔丰碘,按每瓶用1-2 亩的用量。同时,用渔氟康 100 克+肝肾康宁 200 克+富多威 200克拌40千克饲料进行投喂,连用 5 天。

二、细菌性溃疡病

  1. 流行特点与主要症状 细菌性溃疡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均为条件致病菌。该病具有流行区域广、流行季节长、暴发性流行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珠三角地区,每年的 6-8 月为该病的高发季节,病鱼治愈后仍可重复感染发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体表溃烂,身体中后部常有大面积的退色斑,胸鳍和背鳍基部发红、溃烂,有的尾鳍腐烂,下颌和腹部发红,口腔周围和鳃盖边缘溃烂;鳃瓣发白呈贫血症状,鳃丝和鳃小片肿胀、融合甚至溶解;肝脏肿大,并呈不同程度的糜烂状,空肠。

  2. 预防措施 与红头病的预防方法相同。

  3. 治疗措施 第一天全池泼洒菌毒克消毒水体,第三天再使用小球藻种补充水体中的藻类,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同时用鱼血康宁 200 克+肝舒乐200 克+哈多维 200 克拌 40 千克饲料进行投喂,连用5 天。

三、出血性水肿病

  1. 流行特点与主要症状 出血性水肿病属细菌性疾病,但其病原体尚未确定。该病在黄颡鱼苗种与成鱼阶段均可发生,对黄颡鱼苗种危害较大,水温在 25~30℃时易暴发,死亡率可达 80%以上。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病鱼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肠内无食,充满黄色脓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点;病鱼在水体中不停旋转,不久即死亡。

  2. 防治措施 参考红头病的预防方法调控水质与消毒水体;在高温季节,拌喂杜原康,具体用量按产品说明书标明的预防量,从而增加鱼的消化功能和抗病能力。可长期拌料使用。

  3. 治疗措施 第一天全池泼洒渔丰碘消毒水体;同时用鱼血康宁 200 克+富多威 200 克+肝舒乐 200 克拌40 千克饲料进行投喂,连用 5~7 天。病情稳定后再加渔氟康投喂,用量参考产品说明书。

四、寄生虫病

    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较敏感,在选用杀虫药的时候需要谨慎使用。建议选用五指峰公司的纤必克立克净伊微乳等安全系数高的高效杀虫剂药物。具体用法用量请参考产品说明书。



湖南五指峰

助养殖成功

微信:hnwuzhife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