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华东地区黄颡鱼“黑身”现象调查独家

华东地区黄颡鱼“黑身”现象调查独家

2021-11-10 22:40:38


《当代水产》杂志社独家报道:


与广东黄颡鱼料相比,华东黄颡鱼料配方营养较高档,厂家配方师除了对饲料料比的追求,对黄颡鱼颜色也很注重。从华东区域出鱼情况来看,黄颡鱼颜色情况在出鱼过程中的重要性逐年增大,尤其是市场价格低迷时候,颜色反而成为了养殖利润影响的较主要指标。


黄颡鱼料配方的目标之一是如何恰到好处地提高黄颡鱼颜色的黄色亮度,同时保有正常黑色素体色,条纹清晰正常,体表光滑。黄颡鱼体色调控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质、疾病、苗种、饲料等均能导致黄颡鱼颜色发生变化。去年,黄颡鱼体表不光滑,呈现“花身”现象,塘头养殖户也认为主要是水质、鱼体原因所导致的。


今年,在鱼价低迷的节点,华东区域黄颡鱼又出现黑身现象,导致养殖户在养殖成本线下出鱼,亏损卖鱼。为此,笔者实地调查黄颡鱼“黑身”现象,查找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对于如何避免黑身现象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1 黄颡鱼“黑身”现象


黄颡鱼“黑身”主要呈现体表黑色素过多,尤其是背部、侧面、鳍条黑度高,体表侧面黄色素不足,且体表条纹不清晰(见图1)。图1中,左图黄颡鱼较右图黄3#料摄食时间半个多月。



在走访本地众多品牌饲料的养殖户,经过塘头抛网打样上来的黄颡鱼,发现此现象发生的比例较高,同塘鱼里面如果占到3成类似的鱼。鱼贩收鱼时,这种体色的黄颡鱼会影响卖相,价格要比正常黄颡鱼低。


2 “黑身”各类原因分析并与实际情况的对照


通过塘头实际情况,对产生黄颡鱼“黑身”现象的各类原因进行了探讨。发现下述原因与“黑身”黄颡鱼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2.1 黄色素不足导致的黄颡鱼黑身


“黑身”黄颡鱼一出现,或者出鱼时颜色不黄,首先应该想到的是黄色素是否存在不足。黄色素不足主要体现在饲料色素不足、饲料摄食不足、色素沉积不足三大环节,此三大环节任何一个均会影响黄颡鱼色素沉积,因此,对以下三大环节均利用条件进行了考察。


2.1.1 饲料黄色素添加量不足


黄颡鱼料添加的黄色素取自于天然植物,安全符合国家规范。经过研究资料表明,对于黄颡鱼来说,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类色素60~100mg/kg正常投喂1个多月鱼体黄色素沉积较好。饲料叶黄素含量做为企业常备的检测指标,数据基本每年均有储备。因此,利用各方资料,将塘头出现黄颡鱼“黑身”问题的饲料样品进行检测,如表1所示。


表1 华东区域各品牌黄颡鱼3#料中总叶黄素含量情况(ppm)


通过表1可以看到,在考虑到色素加工有所损失的情况下,厂家一般保持色素添加水平在40~50g/m3范围,与实验结果有部分差异,是由于厂家考虑的是使鱼体色素正常逐步沉积过程,各大料号均有色素增加。还有就是过多色素会导致鱼体色素沉积过黄,若中途黑色素稍褪掉一点,鱼体颜色偏黄的话,对出鱼价格会有影响。


①今年厂家大号料均稍调高黄色素的添加水平,从鱼体腹部的着色效果来看(见图2),今年黄颡鱼鱼体与去年腹部着色效果差异不大。



②在黄颡鱼2#料各厂家也有相应的提高,含量可达到10~40g/m3范围,吃食2#时间也较长。鱼体在前期黄色素沉积量有充分的保障,加上大号料的色素添加量的提高,黄颡鱼整个养殖周期色素沉积需求量是足够的。


③从今年黄颡鱼体侧颜色来看,即使今年较去年厂家色素普遍增加然而对体侧颜色没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同时在色素来源、价格稳定方面,都没有大的变动。


因此,从上述3个方面综合来看,以黄色素添加量这一指标来说,黄颡鱼“黑身”问题不会是饲料黄色素添加量不足造成的。


2.1.2 黄颡鱼饲料摄食不足


虽然饲料厂家在色素方面有所提高,但是今年7月以前,天气异常,雨水较多,塘头水质较往年更难处理,黄颡鱼吃料不正常。从塘头走访来看,部分养殖户7月还在使用5月份的料,每天吃食量也较少,如10亩的正常放养密度塘头投料仅4包/d,较去年同期一般6包/d的吃食量有明显的减少。


由于吃食量减少,黄颡鱼身体黄色素的沉积会相应减少,主要体现在腹部与背部的沉积量。从以往黄颡鱼着色情况来看,不并不能导致黄颡鱼“黑身”,而只能使黄颡鱼整体黄色素沉积量减少,使鱼体背部颜色呈现青灰色,黄色亮度不足,但条纹较为明晰。如图3中黄颡鱼正常着色过程中黄色稍微不足的鱼体体色。



因此,从黄颡鱼身体黄色素沉积来看,黄颡鱼饲料摄食不足不是导致黄颡鱼“黑身”现象的原因。


2.1.3 黄色素在体内沉积不足


黄颡鱼能直接吸收叶黄素贮存于体内,满足自身色素沉积的需要。在黄颡鱼正常摄食饲料后,吸收饲料中的黄色素沉积于身体表面、脂肪及部分组织中,当沉积的黄色素受到饲料有害物质的破坏,尤其是饲料中存在大量氧化油脂分解产物,黄色素可能会被部分分解掉;同时,大量的氧化产物会对鱼体肝脏造成损伤,肝脏颜色发生变化。


因此,对于饲料有害物质的观察主要通过2项指标进行检测来判定:1、检测本地饲料厂家饲料样品丙二醛指标;2、解剖“黑身”鱼体观察肝脏情况与正常鱼体的差异。


①饲料样品丙二醛指标情况:


丙二醛做为饲料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对于饲料氧化有害物质有间接的指示意义。浙江粤海公司技术人员2014年全年重点研发MDA检测方法,通过各因素梯度试验,建立了测定动物蛋白类、油脂类、饲料类MDA含量的最适因素参数,方法准确性、精确性高,2015年MDA检测指标纳入公司饲料常规检测体系中。


通过对本地各品牌黄颡鱼3#料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


表2 华东区域各品牌黄颡鱼3#料中MDA含量情况(ppm)


从表2数据可能看到,今年各品牌黄颡鱼3#料较去年虽有所增加,但总体波动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7~12g/m3范围。MDA指示的饲料中氧化有害物质对肠道及肝脏有明显损伤作用,最普遍的即为导致鱼体脂肪肝、花肝的形成。对于饲料中MDA含量限量问题,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数据出台,因此需要与鱼体肝脏健康情况进行对照判定。


②“黑身”鱼体肝脏情况


从塘头打样解剖观察(图4),黄颡鱼“黑身”鱼体肝脏血红色,无脂肪肝现象,健康正常;腹内脂质乳白色泽,无黄疸(黄膘)现象出现,“黑身”鱼体整体健康正常。



结合饲料中MDA含量指标数据及“黑身”鱼体肝脏、肠脂健康情况,可能推断目前饲料导致鱼体“黑身”现象未发现。与腹部黄色素良好而侧面颜色黄色较浅情况相参照后应该发现,饲料有害物质导致鱼体“黑身”可能性很小。


2.2 疾病、水质问题致使黄颡鱼颜色变化


在养殖过程中,鱼体经常处于疾病、水质的攻击,如爆头病、车轮虫、水质问题能导致鱼体颜色变化。因此,根据塘头跑动实际情况,罗列以下因素进行简要探讨。


(1)爆头病前期体色变化:爆头病是黄颡鱼在养殖过程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发病期间均能在黄颡鱼头顶部明显观察出来。爆头病、一点红等词语仅为养殖户该病的通俗性叫法,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称此病为“囟门腐烂”。囟门腐烂前期黄颡鱼体色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黄颡鱼花身现象,而“黑身”现象倒还未发现。且爆头病在本地均每年频繁性发生,今年病情与去年相比并未明显增高,去年观察“黑身”鱼体并不多。因此,囟门腐烂导致黄颡鱼“黑身”的可能性较小。


(2)车轮虫导致鱼体颜色暗化:车轮虫寄生过多会导致鱼体颜色暗化,从塘头走访,取“黑身”鱼体鳃丝显微镜观察发现,车轮虫寄生较少。因此,此因素也能排除掉。


(3)水质问题:在水质正常与泥浆水塘头黄颡鱼花身情况严重程度不同,但均有黄颡鱼“黑身”现象存在。因此,水质问题因素排除。


3 黄颡鱼“黑身”性状调查及原因初步分析


从上述我们寻找了各类原因,但终究还是没有能找到黄颡鱼“黑身”现象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偶然的时间点,通过大面积鱼体观察到“黑身”鱼体与正常黄颡鱼鱼体在性状上有部分明显的特征。


3.1 黄颡鱼“黑身”现象鱼体性状调查


观察同塘头、同苗种黄颡鱼,“黑身”鱼体不仅条纹模糊,同时胸鳍刺前端锯齿不明显,而条纹正常的黄颡鱼胸鳍刺前端锯齿较明显(如图5~6)。



为进一步了解“黑身”鱼体的更多的信息,我们在塘头打样50余尾鱼(均重150g/尾,四川苗),对鱼体数据、照片进行收集。


指标说明:体长等指标按照理论标准要求进行数据测量;感官鉴定胸鳍刺前端带齿程度情况、上颌须是否超过胸鳍基部、体侧条纹是否清晰。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塘头黄颡鱼性状测量数据


3.2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从表3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1)胸鳍前端带齿与条纹清晰度、体重关系明显


通过表4结果可能看到,胸鳍前端带齿较明显,则黄颡鱼体侧条纹清晰比例鱼体更多,反之,则体侧条纹模糊。同时,胸鳍刺前端带齿越不明显,则体重规格越大。同苗种中,胸鳍刺非常不明显的黄颡鱼占总量28%;不明显占比28%,明显占比44%。条纹非常模糊鱼体占总量28%。


表4 胸鳍前端带齿情况与条纹、体重的关系


(2)条纹清晰度与鱼体体型相关


从表5可以看到,鱼体体型与条纹清晰模糊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体现在条纹模糊鱼体其尾柄长比例较条纹清晰鱼体大,而躯干部分比例稍小。因此,条纹模糊鱼体从鱼体尾部起来尾长,且感觉尾部肌肉偏瘦不饱满。


表5 条纹清晰度与头长、躯干长、尾柄长关系情况


(3)背鳍刺占胸鳍刺比例与体型关系


图8是背鳍刺长度占胸鳍刺长度比例,从低到高排序。



从图8看到,背鳍刺占比越小,即胸鳍刺相对背鳍刺越长,鱼体尾柄部比例越小,躯干部比例越大。反之,鱼体尾柄部比例越大,躯干部比例越小。


3.3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形态区别


从图9可以看到,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性状最显著的区别有2点:胸鳍刺前后是否有锯齿,体侧是否有斑纹。



瓦氏黄颡鱼生长速度较黄颡鱼快,生长规格大;且瓦氏黄颡鱼条形较黄颡鱼长,尤其是尾部长度占体长比例较长。

目前市场普遍存在黄颡鱼杂交苗,为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杂交的子代较多,杂交主要利用瓦氏黄颡鱼生长较快、规格较大的特性,提高鱼体生长速度。

4 黄颡鱼“黑身”原因分析


4.1 苗种退化,性状分离


从数据结果分析来看,“黑身”鱼体胸鳍刺前端不清晰,条纹模糊,生长规格偏大,偏向瓦氏黄颡鱼的形态,属于杂交苗中性状分离导致。因为无论四川苗、本地苗,苗种父本本身都不会太纯,经过几次的杂交下来,杂交苗种的性状会越来越不稳定,苗种退化,苗种中部分体现出亲本的特征。即使纯正黄颡鱼苗,也会在本地杂交几代后部分子代出现亲本特征。


黄颡鱼体色非常模糊鱼体的比例在全部的28%,但由于子代杂交次数的不确定性,比例也会变动。因此出现了大部分区域鱼体条纹清晰,仅有小部分区域黄颡鱼出现“黑身”情况。


杂交苗的广泛使用,有其现实的基础。首先养殖户需求鱼体生长速度快、出鱼早、规格大、价格好;其次本地苗厂条件一般,苗种的生长速度好则有利于苗种的销售;最后,杂交苗种在幼鱼时候各方面性状显示区别不容易用肉眼辨识,也为养殖户选择纯正苗种的辨别带来困难。

因此,杂交黄颡鱼体侧条纹没有甚至是模糊,相应掩盖了沉积在体侧的黄色素的呈现,然而腹部黄色素是能够较好的呈现出来的。


4.2 行情差导致“黑身”问题扩大


从大范围来看,“黑身”鱼体塘口数量占比不大,但是由于黄颡鱼价格今年都较差,低位运行。出鱼时,养殖户处于劣势地位,对鱼体颜色的感官评价易受到鱼中的影响。黄颡鱼出鱼价格的影响指标一般就是规格成数、颜色两点,在规格成数上,这是硬指标,大家都有统一的标准;颜色里面的指标就较复杂,如鱼体表面花身、香蕉鱼、黄色度颜色不够等标准均较模糊。黄颡鱼颜色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否很重要,这个不好评价。但是颜


色问题是近年鱼中收鱼主要关注的指标。


2013年华东区域主要是香蕉鱼问题,鱼体只要稍黄一点,就有压价的可能性,因此,那年养殖户塘头正常鱼体稍偏黑一点,说明鱼体健康,出鱼价格正常。2014年高温雨水较多,塘头鱼体表面划伤的较多,所以大家要求黄颡鱼表面干净、无划伤,价格就正常,不压价。但如果表面有划痕、花斑,那么出鱼价格就低了,如果追问到底,其实黄颡鱼表面划伤、疾病导致的黄豆花斑等历年均有发生,只是出鱼不关注,大家也不会重视起来。


因此,可能看到,出鱼及鱼体好不好,部分标准都是每年会有些许变化。


今年黄颡鱼“黑身”问题其实在历年也存在过,也仅只是出鱼时并没有要求,也没有压价,大家没有过多关注(图10、图11)。所以,出鱼流通环节人员现场对鱼体评价,对整个产业链发展是相当影响的。



5 结语


对于每年塘头出现的黄颡鱼体色问题,产业链各环节都会自发的进行调整适应。应对目前苗种差异导致的“黑身”,一者养殖人员需要对苗种质量重视起来,不是什么档次的苗种都能养好鱼;二者流通环节对此现象需要有正确的引导,饲料配套辅助引导。


目前,养殖环节过黄、花身等问题都有较为一致的认识,应归于问题的反复出现,采取针对性方法能减小上述问题的发生。因此,养殖问题的持续暴露,应该看作是积累的潜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过程,积极看待黄颡鱼黑身现象,察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此类问题也不再困难。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腾氏水产商务网和《当代水产》杂志社共同所有。如需转载,请在篇尾按以下格式注明:

1、来源: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2作者:广东粤海饲料集团有限公司 姚仕彬 康裕财 雷东海 李伟 张运强

3、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号:tsfish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感谢配合!

更多内容请关注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公众平台:tsfish

投稿邮箱:tschuanmei@126.com

广告、订阅:0759-2863733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