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湖北一村民竟在黑暗洞穴中饲养这种生物?

湖北一村民竟在黑暗洞穴中饲养这种生物?

2022-05-24 00:46:23



近些年来,湖北丹江口作为中国水都,历来看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的景色在这儿比比皆是。

 

在庄子村,有一个神秘山洞,漆黑潮湿,村民魏明在洞里饲养了一种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珍贵动物:它攻击性强,比蛇要大,黏黏的、滑滑的,视力差。

 

走吧,跟着晓飞,开始这次神秘之旅。


四百多米的黑暗洞穴,

阴冷潮湿的环境,

满地褪下来的黑皮


洞穴探秘,一直是电影界热捧的主题之一:湿滑漆黑的暗黑环境中,空间有限且压抑,往往会演化出独特的洞穴生物,越不可思议越令人激动万分,这类科幻电影往往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感受肾上腺素急速飙升、瞬间吓出一身冷汗最终劫后余生的虚脱快感。



神秘踪迹

 

镜头转回现实生活,现在晓飞正跟着村民魏明大哥一路向洞里面走去,地面上积攒了很多水,空气潮湿,显然,这是一种喜欢水的生物。

 

一直走了400多米,还没有到达目的地。

 

此时洞内如果不开灯,四周漆黑一片,缺乏阳光的照耀,此时温度明显降低,确实增添了丝丝阴冷的意味。

 


可目前的这种自然环境,恰好符合这种洞穴生物的独特需求:低温、喜水、无光。一路踩着它褪下来的皮,女汉子国晓飞开始有点儿紧张了。

 

放眼望去

未来好像所有脚下的路

都要踩着它的皮往里走

 

比蛇要大、黏黏的、滑滑的,褪下来的皮是黑色的,哎,魏大哥你这样给晓飞介绍真的好吗?


走在它的洞穴中,任何一个人都要祈祷这种生物好好在池子中待着,千万不要随便出来溜达啊。万一随手一摸,黏黏的、滑滑的、还会动!那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幸好,魏大哥说它们一般都会乖乖在池子中待着的!

 

四百多米的深度黑暗洞穴,阴冷潮湿的环境,满地褪下来的黑皮,这种生物是什么呢?

 

庐山真面目


来到了养殖的池子,终于见到了这种神奇的生物:娃娃鱼,学名大鲵,野生娃娃鱼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因此人工养殖很困难。


而这个阴暗的山洞中,恰恰高度满足了娃娃鱼生存所需要的好水质和低温。所以魏明在11年前,在这里搞起了娃娃鱼的人工养殖。



池子里的娃娃鱼像一个一个的小壁虎在那里爬,这些都是一岁的娃娃鱼,还在用腮呼吸。因为喜欢常年生活在黑暗的地方,所以它们的视力不好。

 

这一种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珍贵动物,它们的存在就是环境的检测仪,唯有高纯度清澈的好环境,它们才能继续存活。为此,魏大哥在山洞中引来了天然的山泉水,水质极好——这个山洞对娃娃鱼来说,便是极好的生存环境。

 


长大了之后的娃娃鱼,有了一定的攻击性,会咬人,而且它们还会分泌一种液体,表面很滑,不容易逮到,即便是熟悉它们的魏明徒手抓起来也要费些工夫。



十几年的时间,让魏大哥从一个刚开始对娃娃鱼还有些害怕的门外汉,变成了如今的养殖能手。每只娃娃鱼在这里都会得到他的细心照料,尤其是几条体型最为庞大的功勋娃娃鱼。

 

这是头一米多长的娃娃鱼,今年16岁,是作为繁殖用的种鱼。在娃娃鱼中,这算是寿星了。

 


它的视力很差,还没有吃鱼的时候在那静静地趴着;鱼来了以后 左右一甩直接就把鱼嘬进去了。

 

 

山洞外的大千世界

 

娃娃鱼在魏明的眼里,不仅仅是可以带来财富的商品,更是他童年的一种回忆。


在他的印象里,几十年前,当地随便就能发现娃娃鱼的影踪,可是近十年这种情景都很难再看到了。所以他决定每年定期向山中放生。

 


于是,在每天尽心照顾这些娃娃鱼时,魏明还会准备一些活泥鳅,对它们进行野外放生前的捕野食特训。

 

从3岁开始训练,一般到5岁就可以外出放生了。经过训练的娃娃鱼逐渐恢复了凶猛的本性,可以单独捕食了。

 

2012年开始,魏明大哥就开始几十条几十条地放生,逐年就放多了,到现在可以一年放个几百条了。

 


原来像在小石头

走个十来米

你随便翻

翻个十来米都能翻出

十几公分的 二十几公分的

都能翻几条出来

经常生长在这个石洞里


魏大哥打小儿就生活在这条河边,水质极其清澈。淘气的小孩儿们经常结伴下河捞鱼、打水仗,河流中的小生物们自然也是他们童年的小伙伴儿。


这是一条有着当地人记忆的河流,保持它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对当地人来说正式留住最深的乡愁。

 



童年的小河依旧在流淌,四季变换,河岸边玩耍的孩童如今已经变成了强壮有力的成年人。他想念小时候的时光,小时候家园的样子,于是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了自己的改变。

 

原来,想念,也是一种力量。


水都幸福生活

首播时间:2017年11月27日  18:58

播出平台:CCTV-10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