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碧波,华南农大水产系毕业,水产圈里摸爬滚打过几年,目前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工作。得以从水产圈以外的角度看问题。理想是开发一套能深度集成监控、安防、投饵、增氧以及收鱼的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听听他怎么说?
目前渔业物联网产品百家争鸣,各家产品各有优势,本行业对此类产品的报道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有美国的,挪威的,还有以色列的产品纷纷走进国内大养殖户的视野。以至于外界看来都有点装备得有点过火。水产养殖业是否能像评论员们说的,从此可以走上科技化的道路?
由于一直接触智能化系统开发工作,我发现水产养殖也许可以借鉴智能化系统的网络搭建策略。
下文推论都基于以下定义:互联网思维下的现代渔业,可以将每一个养殖单位定义为一个网络的终端。水产服务站是网络的服务器。
水产养殖场的系统集成(SI,System Integration),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每一口塘,每一个增氧机/每一台增氧机,每一个员工)、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渔场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多端口,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同一个电脑界面实现渔场监控/饲料投喂/增氧机开关/光照/温湿度调控和死鱼发现报警识别等。在我的畅想中,未来渔场应该是一个系统集成管理软件下面带着无数的脱离人而工作的传感器和电动机。
为啥要脱离人?人是个有感情的东西,只有机器能真实地采集数据。这个系统不能单独的存在,还要带有远程遥控功能。所以还需要互联网进行传递各种指令和数据。
鱼塘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养殖池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水产养殖系统。
鱼塘网络主要具有如下4个功能:
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主要提供鱼类、存塘量、养殖周期、上市规格、实时观看现场录像和浏览生产日记等功能。
资源共享:凡是入网用户均能享受网络中各个水产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养殖技术员、鱼塘和购销信息资源。
提高渔业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网络中的每个鱼池都可通过网络相互成为后备池塘。一旦某个鱼塘(销售点/技术员/收购点)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可由其他的鱼塘(销售点/技术员/收购点)代为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在单独鱼塘情况下,一个鱼塘发生故障引起整个系统瘫痪的现象,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当网络中的某个鱼塘(销售点/技术员/收购点)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以将新的任务交给较空闲的鱼塘(销售点/技术员/收购点)完成,均衡负载,从而提高了每个鱼塘的可用性。
分布式处理:通过用户选择将大型的综合性问题交给不同的鱼塘(销售点/技术员/收购点)进行处理。具体的案子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就近快速地进行处理。
农村合作社和计算机网络中“局域网”两种事物都是基于相同的理念:整合资源。
故事一:
一个财主家有水面万亩,雇了几百个佃农给他家做事。放苗/分苗/收鱼的时候所有佃农都来参加,平时的时候只需一半人负责喂鱼清扫,其余的去做路或做房子。鱼塘冬天的时候鱼苗集中过冬,夏天的时候水面全开做成鱼养殖。其中,有的水面用于水处理,有的水面用于养殖,有的水面啥也不做,只单纯储水应急。也有专人安保,日夜都有巡逻。
故事二:
另一个地方,也有万亩水面,却都不是一个财主的,财主们互相提防,于是它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荒废……有一年有人养鱼,竟然被别人下毒毒死了。
一个地理位置相近的鱼塘可以形成一个类似局域网的农村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如果是做石斑鱼的,那么里面应该有做石斑鱼饲料的,有做石斑鱼鱼药的,有做石斑鱼销售平台,有加工的。他们的资源只在内部流动。向外,只输出成品石斑鱼或者展开促销就近消费掉。这就是相同产品成本最低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节省大量运输成本和中间商利润,在网络里的语言里就叫做节省了大量网络资源。只在收到远程数据申请的时候才去应答,发送数据。
在互联网的通信系统中,OSI系统是个经典通用的案例。它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分层优点:
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
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
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各层的功能。
假设互联网没有7层协议,信息的传输会怎样?
同样假设水产养殖没有执行标准会怎样?
所以,如何让水产养殖形成标准化生产?
故事三:
村里的老王,有十亩鱼塘,他春天的时候进20000尾草鱼苗,由于爆发水霉病,损失几千块,年底鱼到了2斤,有一天他正在犹豫卖不卖鱼,因为行情正在上涨,结果后来几天气候不稳定,水体缺氧,爆发草鱼出血病,老王买了几百块钱药,病情控制了,鱼也死了三分之一。马上出手,价格却降了下来,损失几万块。有天他听到隔壁村老李说放一种黄色药粉,鱼可以快速生长,老王又做了,结果养出来的鱼被人家检验出使用违禁药品,直接干塘清空,损失几十万。老王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故事四:
自从有了水产执行标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干。老王的草鱼苗是打过疫苗的,下单之后育苗场会派技术员亲自上门调水,挑日子将鱼苗从育苗场直接到老王鱼塘里。并且保证三天内成活100%。技术员有专门上门的,也有专门远程监控水质的,一年365天*24小时水质保持在鱼儿舒适的地带。各种高端增氧机提供租赁服务,一言不合就上门增氧,水体溶氧直接到9毫克以上,每天租金只要100元,一般一个疗程5天,水色变化大,鱼吃食改善明显。到了销售时期,每天会有4-8条需求信息推送到老王手机上,一个电话,专门的活鱼运输车上门服务……所有这些,老王只需付一点服务费,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当所有的水产养殖服务和产品已经标准化,养殖户就不需要考虑他的风险和运作的困难。给我们带来了好处:
人们可以很容易讨论和学习每一个生产链条的标准
不同的产业链条之间的标准接口容易被市场约束。
创建了良好的互联环境。
降低了养殖风险,使养殖户选择养殖对象更容易,接受新品种速度更快。
每层利用紧邻下层服务,产业链条接合紧密。
这不就是鱼塘网络中的OSI 吗?
我们如何让智能化渔业产品脚踏实地的造福于养殖户?
答案就在于仔细分析每一个养殖户的实际需求。比如一个需求网络的公司老板,他只是上网看看新闻聊聊天,功能强大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对他而言是浪费。只有我们给他设定好了最高网速和最低网速的情况下,出来的方案才是最合适的。同样道理,只有仔细列出一个养殖户的养殖对象/规模,周边设施/市场等因素,算出他最大和最小的利润空间,才能最好地为他配置合适的智能化方案。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谢谢~
输入【关键词】获取最全内容
我是饶碧波,我是水产人。
![]()
做有乐子的
技术性原创文章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