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鲫鱼养殖户注意了!梅雨来临,大宗淡水鱼病害防控岗位专家曾令兵研究员提醒注意防控鲫造血器官坏死症

​鲫鱼养殖户注意了!梅雨来临,大宗淡水鱼病害防控岗位专家曾令兵研究员提醒注意防控鲫造血器官坏死症

2022-01-22 03:15:04


作者│曾令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当高温遇上了梅雨,给人感觉是天气闷热而不舒服,同样,生活在水里的鱼儿遇到了这样的天气,也是感觉浑身不自在,容易生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是鲫鱼病害中危害比较严重的疾病,为此,我们邀请了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曾令兵研究员就此病的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减少养殖者的病害损失。


一、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诊断方法

1.流行病学特征与疾病症状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是近年来流行于我国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河北、天津等鲫鱼主养区域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江苏盐城地区尤为严重。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由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感染养殖鲫鱼而引起、以广泛性体表和内脏器官出血、充血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水温广泛,在15~30℃均可发病,25~28℃为疾病流行高峰,尤其春秋两季为甚。目前该病有向更广泛的养殖区域蔓延的趋势,尚未发现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其他养殖对象引起严重疾病的病例。

2.诊断方法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诊断可根据疾病的出血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图1),疾病确诊方法目前有两种:一是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图2A、图2B),二是针对鲤疱疹病毒Ⅱ型病毒特定基因序列(如解旋酶基因等)设计特异引物,依赖实验室专业设备进行PCR或巢式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比对分析(图3)。有关疾病诊断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等正在研究之中。

二、防控策略

近年来,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持续支持下,体系病害防治研究室围绕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学、诊断技术与防治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初步查明了其流行特征,确认其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图4),建立了国际上首个鲤疱疹病毒Ⅱ型敏感的异育银鲫脑组织细胞系,揭示了病毒感染机理与致病组织病理学特征,建立了分子诊断技术,研制出鱼体免疫促进剂、抗应激药物、抗病毒天然植物抗病毒复方制剂以及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建立了防治该病的药物防治方法、免疫预防方法与生态防控技术体系,并在生产实际中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现将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防控策略总结如下。

1.亲鱼、鱼苗、鱼种检疫  鲤疱疹病毒Ⅱ型具有潜伏感染的特性,宿主神经细胞、血液白细胞是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的主要细胞类型。因此,一旦亲鱼携带病毒,病毒就可能通过鱼卵传播给子代,导致病原迅速传播。鱼苗繁育与鱼种培育场应定期对亲鱼进行检疫,杜绝亲鱼带毒繁殖。在购买鲫鱼鱼种与投放鱼种时,应询问苗种产地发病历史或进行病毒检测,避免投放携带病毒的鲫鱼苗种。

2.水质调控与科学投喂技术  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质调控、底质改良,消除或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保持水环境稳定,减少鱼体应激,对于预防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以及底质改良剂和水质调节剂,可有效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保持池塘一定的水深,增加水体的自循环和外循环。在鲫鱼整个养殖过程中,特别是疾病高发季节,遵循科学投喂的原则,切忌过度投喂,避免高温条件下长时间投喂,确保鱼体内代谢健康。

3.免疫刺激代谢改良保健技术  在鲫鱼饲料中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免疫多糖制剂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等,可明显提高鱼体细胞免疫活性,改善鱼体内代谢环境,提高鱼体健康水平和抗感染能力。

4.疫苗免疫预防技术 免疫是预防鱼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团队已研制出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细胞培养灭活疫苗,室内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可诱导免疫鱼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免疫保护效果显著。

5.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防治技术  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除了对病毒复制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以外,还能调节鱼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病原生物感染的抵抗力,而且对鱼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包括黄芪、大青叶、板兰根等多种中药材,可将其超微粉碎后拌饵料,在发病季节前进行预防,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进行治疗。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的使用剂量一般为每千克鱼体重0.5~1.0克,连续投喂4~6天即可。天然植物抗病毒制剂在防治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实践中已被证明效果明显。

6.外用药物防治技术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暴发时,切忌滥用药,滥用药可能导致死亡数量急剧上升。碘制剂是杀灭病毒较为有效的药物,国外水产养殖过程中多用于鱼卵消毒与水体消毒中来防治病毒性疾病。碘制剂性温和,刺激性小,对养殖环境、水体以及鱼体影响小。碘制剂包括聚维酮碘、季铵盐络合碘、氨基酸碘等,其使用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在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暴发期间,可以连续泼洒2~3次,隔天1次。

7.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等并发疾病的防治 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发生常与细菌病原、寄生虫病原感染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细菌性疾病可以考虑内服与外用泼洒两种方法治疗,寄生虫疾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内服抗菌药物包括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磺胺类药物等,外用药物包括二氧化氯、强氯精、戊二醛等。由于治疗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养殖生产实践中常出现在使用抗生素或杀寄生虫药物后鲫鱼死亡量急剧上升的情况,因此建议在治疗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时,谨慎使用抗生素或杀虫药物。

8.养殖环境卫生管理 对所有因患造血器官坏死症而死亡的鲫鱼应采用深埋、集中消毒、焚烧等方法进行无公害化处理,避免病原进一步传播。对所有涉及疫病池塘水体、患病鱼体的操作工具应采用高浓度高锰酸钾、碘制剂消毒处理。切忌将患病池塘水体排入进水沟渠。

9.“休克”疗法  在防治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鲫造血器官坏死症暴发时,采取“不换水、不投喂、不用药”等“三不”原则,患病鲫鱼死亡率经过4~6天后可显著下降,进入一个平缓发生期。这一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其总体上是避免给患病鲫鱼造成进一步的应激压力,从而让患病鲫鱼自身建立抗病毒状态,达到缓解疾病进程的目的。在患病期间采取不换水、不泼洒外用药物、不内服抗生素、减少饲料投喂量至正常量的50%~70%,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病情可以得到较为迅速的缓解,死亡量下降明显或维持在不增长的水平。 


转载及征稿声明

如需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1.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

2.作者: 曾令兵

3.《科学养鱼》杂志社微信号:kxyyzzs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诚邀您投稿,爆料,投稿请注明发布平台,如想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请注明“微信公众平台”字样。一经采用,即付稿酬!稿酬由基本稿酬+点击率稿酬组成,欢迎来稿!投稿网址:http://kxyy.fish.cn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