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辟谣】吃鱼生感染病毒死亡?别再让“炸鱼贴”流传朋友圈啦!

【辟谣】吃鱼生感染病毒死亡?别再让“炸鱼贴”流传朋友圈啦!

2021-11-11 04:14:01

点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注


一则关于“怀有双胞胎的孕妇感染SB250病毒抢救无效死亡,原因是吃了从菜市买的皖鱼做的鱼生”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传开。



辟 谣

内容看起来十分吓人,经记者核实此为假消息。梅州没有接诊类似孕妇,也无孕妇死亡报告,“ SB250病毒”本来就不存在。事实上这是一则由旧传言加工炮制的新版本,在全国多地都有通行版本,除了地名、菜名(酸菜鱼变鱼生)不一样外,内容几乎如出一辙,而广西、江西等多地媒体和官方部门先后都进行过辟谣。


与吃有关的谣言

容易让人中招


早在今年春节期间,“ 孕妇吃鱼感染 SB250 病毒死亡 ” 的谣言就在肇庆、汕头等地都流传过,相同的内容被套上了不同的医院。这是典型的“炸鱼帖”(网络用语:比如发一些很震撼的东西,看了让人情不自禁地回复,把潜水党惊起来),为的是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此次还是有不少人相信了,继而转发朋友圈。




互联网谣言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加之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与吃有关的谣言似乎最容易让人中招。如何辨别真假,避免成为散发谣言的“帮凶”?记者认为,对待一条突然出现在朋友圈里的信息,要多想三分钟,第一时间不是转发,而是核实信息的真伪,可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关键词,或是向权威部门求证。细看这条信息,它属于典型的填空式谣言,只要将地名、人名或病毒名稍作修改,添以危言耸听的词语如“死亡”“隔离”等,摇身一变又能成为一条新的谣言。


针对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上发布虚假消息的现象,我国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一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


吃鱼生

有感染肝吸虫病的风险


皖鱼属于淡水鱼的一种,“虽然吃鱼生感染SB250病毒是谣言,但是,吃淡水鱼生到底安不安全?”对食品安全不放心的陈小姐提出一个疑问。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肝吸虫病专科门诊主任医师郭文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到,吃鱼生容易感染肝吸虫病,即使没吃鱼生,但接触了生鱼虾,也有可能中招。“在肝吸虫病患者中,有2%其实从未吃过鱼生,有的家庭主妇或鱼贩可能只是接触、加工过淡水鱼(虾),切菜砧板没冲洗干净,生熟食砧板混用,最后就染上了肝吸虫病。还有,处理完鱼虾后,手未洗干净就拿其他食物或喝水,也可能染上该病。”因此,他提醒大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一定要注意把切鱼、虾的砧板、菜刀和其他器皿生熟分开洗净,防止交叉污染,同时要勤洗手。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者多因进食了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受感染。肝吸虫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肝吸虫寄生在胆管附近会刺激胆囊黏膜增生炎症,与繁殖的虫体一起阻塞胆管,从而形成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等。如果长期不理睬,最终还可能诱发肝硬化、胆道癌。


不少爱吃“鱼生”的食客说,用酱料、芥末、醋、烈酒拌过的生鱼片,其寄生虫卵可被杀死。然而,实验证明,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酒都不易杀死在鱼肉中的囊蚴,就是把厚度约2~3微米的鱼片投入90℃热水中,也要经3秒钟才能将囊蚴杀死。如果煮大鱼时,即使加热到80℃煮一小时,其中的囊蚴仍能存活。因此,吃用酱料拌过的生鱼片,或打边炉时生鱼片煮的时间不足,都不能杀死肝吸虫囊蚴,有可能感染。




既然吃淡鱼生会感染肝吸虫病,改吃深海鱼生是否就能放心了?并非如此,郭文称,肝吸虫囊蚴喜欢寄生在淡水鱼虾,深海鱼虾一般不会受感染,但是深海鱼生可能存在其他寄生虫,(如:异尖线虫)。家庭处理鱼生的工具要有讲究,如果砧板和刀都是分开用来切淡水、深水鱼的话,那感染肝吸虫病的几率就很少;反之,如果是两类鱼共用一套砧板、刀,那么感染的几率就大了。另外,即使有一套深海鱼生专用的砧板和刀具,如果吃鱼生的配菜如姜丝、葱丝等是用切过淡水鱼生的砧板、刀具来切的话,同样也会增加感染疾病的几率。

文/健康养生周刊记者 王俞


投稿邮箱:gzno1hosp@163.com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记得点赞转发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