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值得一看,最全的黄颡鱼越冬技巧都在这

值得一看,最全的黄颡鱼越冬技巧都在这

2020-10-06 02:56:03


  进入十一月份以来,天气比较反常,昼夜温差大,气温也徘徊在16-20℃,水温也随之改变,鱼类新陈代谢大大减缓,摄食活动明显减弱,各类水产品种的养殖逐渐进入“收尾”阶段,辛苦了一年的养殖户也终于可以放下整日悬着的心,享受丰收的喜悦。但这并不意味着养殖户可以完全放松警惕,寒风吹,气温低,黄颡鱼越冬准备不容小觑。


保肝护胆,从肠计议

  

  华南地区还未真正步入寒冬,有养户反应,今年天气比较异常,十月中鱼就不怎么开胃,这样的现象比往年提早了一个多月,往年基本都是十一中下旬鱼才逐渐的不开胃、停食。不过目前黄颡鱼也一直处于投喂阶段,受天气影响,吃食相对减少。因此在昼夜温差大、溶氧不稳定的情况下,要适当的减料甚至停喂,并定期内服保肝护胆药物进行预防,不仅要从鱼的肝胆着手,更应从肠计议,肠道健康是关键,可以用些乳酸菌拌料以保护肠道。


       而华中地区气温已经很低,水温也跌破了15℃,黄颡鱼处于停食阶段,停食期至少在3个月以上。长时间的停食,会导致黄颡鱼鱼体变瘦,有专家称,停食一个月后,黄颡鱼体重会快速降低15%-20%。饥饿时,黄颡鱼首先会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糖原,最后利用蛋白质。体质方面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特点,养殖户在越冬前应当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做好黄颡鱼内服保健工作,保证鱼体膘肥体健。关键还是调理好肝胆以及肠道问题,为来年水温上升后更好的摄食做好准备。

  


预防为主,提高体质免疫力

  

万变不离其宗,抓好这三环


  养殖经验发现,水体的肥度直接影响黄颡鱼越冬期间的健康程度。越冬期间水体保持较好肥度的池塘,黄颡鱼不容易发生病害,而越冬期间水体清廋、滋生青苔的池塘,黄颡鱼往往容易发生水霉、腐皮等严重病害,甚至全军覆没。黄颡鱼越冬期间要保持水体较好的肥度、较好的藻色,透明度25-30cm,根据水体肥度情况,选择晴好天气不定期泼洒生物肥、有机肥等肥水产品。


  越冬期间病害的发生,多半是由于越冬前准备工作不足、不当导致。病害的主要问题一个是环境因素另一则是鱼本身的体质问题。改善好环境,提高鱼的体质,病害也就相应的减少。


        持续的低温,将给一些虫害提供入侵的机会。近年来,冬季黄颡鱼频发小瓜虫,小瓜虫在水温15~25℃易发,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不耐低温10℃以下自动死亡,个别30℃也有发生。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不能觅食,继发细菌染,可造成大批鱼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营养不良、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也容易发生。夏、秋季节饲料使用量大,粪便排泄量也大,有机质过多利于原生动物滋生,有机质分解消耗大量底部溶氧,致使水质恶化,黄颡鱼也就感染小瓜虫。最好的方案还是在出现小瓜虫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来防止疫情发生。预防小瓜虫,一方面在越冬前应当提高黄颡鱼体质,另一方面在于改善养殖环境,主要是培藻、改底。实践证明,辣椒粉、干姜、青蒿对小瓜虫的防治有一定的疗效。入冬前建议预防性的进行驱虫,可以搭配使用虫虫草+纤灭连续2-3天内服拌料,并进行消毒杀菌(泼洒姜+菌必清)。

  


  冬季,又到了水霉高发的季节。黄颡鱼一旦感染,吃食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大面积死鱼,危害较大。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此病危害大, 关键在于预防,具体操作是鱼体搬运前使用泼洒姜+三宝高稳C进行全塘泼洒,以防鱼体应激。搬运过后,要适当的消毒,避免出现搬运鱼体出现损伤。一旦出现可以用水杨酸、五倍子末进行处理。


  

要注重改底、消毒,多巡塘



  黄颡鱼越冬期间很少投饵,也很少开启增氧机,更加不会换水,容易造成水体老化,在池塘底部滋生有害细菌,恶化池塘底部黄颡鱼的栖息环境,容易引起黄颡鱼发生腐皮病等病害。黄颡鱼为底层鱼类,停食后中后期集群趴在池塘底部,造成局部溶氧变低,要求在黄颡鱼越冬期间每隔1个月左右,消毒或改底1次,消毒与改底轮流进行。


  冬季水体水温上低下高,出现逆分层现象,黄颡鱼集群滞留底层,正常情况下观察不到鱼类活动,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事实上,冬季溶氧下降速度比较慢,不像夏季变化突然,而是逐渐来临的。因此,坚持每天中午巡塘,仔细观察水层下鱼类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巡塘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测量池水溶氧含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进入三月份,水温逐渐提升,黄颡鱼活力逐渐恢复。此时,底部有机物(粪便等)会被黄颡鱼搅起来,搅起的有机物不仅耗氧,还会大量吸附早春仅有的营养元素,同时水体变得浑浊,影响藻类光合作用,种种状况,加剧了池塘水瘦、倒藻。池底大量虫卵、致病菌也被搅到到了水体中。溶氧低、水质差导致越冬后的黄颡鱼体质更弱,更容易感染寄生虫。鱼不适开始往池塘边游蹭身体,身体出现损伤,继而感染水霉病、腐皮病。接二连三出现的状况,往往使养殖户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要做好改善环境、外泼消毒剂(温和型消毒剂为主)外,更应当在气温逐步稳定后,适当降低池塘水位,提高水温,尽早促使黄颡鱼摄食,恢复体质,才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越冬工作重于山,前期工作做足了,后期管理到位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起来,做好越冬前的保卫战吧!








更多精彩请点击

开篇:小鱼不小——看小小黄颡鱼是如何红遍大江南北

对不起,我要辞职回农村养鱼了

杂交黄颡鱼小瓜虫病防与治

养殖7个月,亩近利润超2万元!----全雄黄骨鱼的养殖优势表现

黄颡鱼杂交与单性如何辨别

黄颡鱼常见病害之烂身

赐我火眼金睛可好?安能辨你雄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