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趁着天价说——黄鳝和鲟鳇鱼

趁着天价说——黄鳝和鲟鳇鱼

2022-04-11 00:02:07


这两天鲟鳇鱼很热闹,天价啊!我没时间去东北,去了也吃不起,只能聊聊。

黄鳝在中国南方很常见,很久以前,人们就用它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了。南北朝时,江陵有一个姓刘的人,以卖鱓羹为业,还被颜之推写进了《颜氏家训》。五代时,后周齐芷出使南唐归来,柴世宗向他询问扬州的情况。齐芷告诉他:扬州人吃的鱓(鳝鱼)形状象虵虺(毒蛇)一样,如果颧雀之类的鸟有点智商的话也不会吃的。言下之意,扬州完全就是个没有开化的地方。

扬州人吃鳝鱼的历史可以上至汉代,在邗江胡场汉墓的出土文物中一块当时的菜牌“一笥”,“”就是黄鳝。胡场汉墓是一个贵族墓,这也自然是贵族的日常美食了,而且可能是墓主生前所喜爱的食物。

清人严可均所辑的《全梁文》中有《表》一文,用拟人化的手法讥刺时弊。文中提到当时制作鳝鱼菜的方法有:粽熬、油蒸、臛、脯腊等,调味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做出来的食品,即可以当席上的菜肴,脯腊之类更可以寄远,可见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对鳝鱼的利用是非常全面的。

清朝时,淮安的厨师很擅长做鳝鱼菜,扬州也有不少鳝鱼菜。虽不能以此来逆推《表》的江淮背景,但从汉代至清代,淮安扬州一带有着悠久的烹制鳝鱼的传统,所以,清末淮安出现鳝鱼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扬州虽然没有长鱼席,但也是大烧马鞍桥、炒鳝糊等名菜的故乡。

有媒体说,鳇鱼是慈禧的赐名,这个有点扯。那我也跟着扯扯吧。

表》中说鳝鱼“美愧夏鳣”,意思是鳣鱼的美味要超过鳝鱼。 “鳣鱼”是鲟鳇鱼的古名。很多资料上说鳣鱼亦作“鱏鰉”,但是在清人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所收录的鱼里,既有“鲟鳇”,也有“鱏鰉”。对“鲟鳇”的解释是:“鲟鳇,一名鱣,产江河及近海深水中。无鳞,状似鱘鱼,长者至一二丈,背有骨甲,鼻长,口近頷下,有触鬚。脂深黄,与淡黄色之肉层层相间。脊骨及鼻皆软脆,谓之鱘鱼骨,可入饌。”对“鱏鳇”的解释是:“奉天之鱼,至为肥美,而鱏鰉尤奇。巨口细睛,鼻端有角,大者丈许,重可三百斤,冬日可食,都人目为珍品。”可知,在清人看来,这是两种不一样的鱼。东北苦寒之地,江淮则是比较温暖的水乡,鳣鱼的一些特征应该是不一样的。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一书中就提到过用鲟鳇鱼做的鲊,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翰墨大全》的记载称:“江淮人以鲟鳇作鲊,名片酱,亦名玉版鲊”。从这些记载来看,这应是江淮间的传统美味。

明代小说《三刻拍案惊奇》的第二十回中,湖广人秦凤仪来扬州仿友,带了些家乡的土特产,有:莲肉、湘簟、鲟鳇鱼鲊。清代小说《红楼梦》中也提到了庄户给贾府送鲟鳇鱼的事,那是东北的鲟鳇。在第一节中曾提到过扬州的鲟鳇鱼。看来,扬州市上的鲟鳇鱼有一部分是来自于长江上游的,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东北。清代扬州还常见到“拌鲟鱼”这样的菜。

鲟鳇鱼的体积较大,《本草纲目》说它小的近百斤,大的有一二千斤。如此大的鱼,只有大江大河可以藏身。现代长江开发利用远甚于明清,鲟鳇鱼很难觅得踪影。对于大鱼,我总觉得是一种神物,还是不吃的好。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