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骨鱼养殖池塘由于开春后改底较少,再加上5月份雨水较多,天气反复变化,容易出现泛底的情况。泛底导致水质混浊,水偏瘦,池塘溶氧低,氨氮亚盐居高不下,混浊水为细菌和病毒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导致急性出血病频发。一旦发病,养殖户多盲目选择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从最近走访的结果来看,客户普遍反映一般的药物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么,黄颡鱼出血病到底该怎样治疗?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南海本地的实际情况,海大集团南海服务团队结合集团研究中心一起对出血病做了全面的研究。
一、出血病症状
1、外部症状
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鱼吃食减慢,严重时甚至不吃食。离群在池塘边游走或打转,有些悬垂于表层水体,只露出头(当地称“上吊病”),该病感染快,死亡率也很高。病鱼体表发黄,粘液增多,头部出血,眼球突出,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下颚发红,部分鱼躯体有点状出血,如图1、图2。
![]()
图1 头部出血
![]()
图2 病鱼外观
2、内部症状
解剖观察可见,腹部或胃积水,胃内没有食物或很少食物,胃表层血管严重充血。肝脏点状出血;脾脏点状出血,肠内也无食物,如图3。
![]()
图3 病鱼解剖图
二、出血病流行情况
三、出血病致病菌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下可看到细菌呈短杆形态(如图4),鉴定为阴性短杆菌。
![]()
图4 致病菌染色图
四、发病原因
五、药敏实验结果
经药敏实验发现,出血病致病菌对沙星类、头孢类和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西林类药物不敏感。
六、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菌及乳杆菌等菌制剂对鱼塘进行调水,保持正常水位,防止水质老化及水温突变引起的应激;
(2)使用的渔具要及时用碘制剂、氯制剂等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3)经常对水体底部消毒,防止病原体蔓延。
(4)定期使用乳酸菌、多维等内服保健,增强鱼的体质。
2、治疗措施
第一步:降低氨氮亚盐对其危害,减少应激
首先全塘使用解毒类的产品降低氨氮亚盐的毒性,接着使用增氧剂和分解类的菌制剂分解池塘中的粪便和底部有机质,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产生和繁殖。对于氨氮、亚盐过高的池塘,使用化学类改底产品,建议适当增加用量。
第二步:内服减少鱼体病原菌数量,增强免疫力
出血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从鱼的表观症状和解剖结果来看,细菌已经感染到了鱼的体内,造成部分器官败坏,所以需要先将鱼体内的有毒细菌杀死,增强鱼的免疫能力,防止疾病的传播。内服沙星、头孢或氟苯尼考类产品,杀死鱼体内的有害菌。另,由于抗生素类的产品对鱼体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建议配合多维类的内服产品,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第三步:池塘水体和底部杀菌,减少病原菌数量
内服杀菌后,先对池底进行消毒,然后对水体进行消毒,这样即可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性出血病。
总之,在疾病高发期的季节,要加强预防措施,勤巡塘,早发现,早治疗。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问题请联系 fishfirst@126.com
如需转载,请按如下格式注明出处:
来源:水产前沿(微信号:fishfirst)
文/图 海大集团珠海海龙技术服务部 冯连华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