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大宗淡水鱼类低温季节病害的防与治(一)

大宗淡水鱼类低温季节病害的防与治(一)

2022-05-11 22:44:20



众所周知,高温季节是鱼类疫病高发季节,但随着气温降低,特别是冬季和初春,各种疫病逐步“销声匿迹”的表面现象,使得养殖户容易忽视鱼类安全越冬,特别是疫病防控。如不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鱼类成活率将严重降低,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并会影响来年水产养殖的运行。在我国,大宗淡水鱼类都养殖在露天塘口,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采访了几位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以期能为广大大宗淡水鱼养殖者的生产提供借鉴。



吕利群: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渔药临床岗位专家


笔者:目前,在低温季节危害大宗淡水鱼比较严重的病害有哪几种?有哪些较好的药物防治方法?


在我国,大宗淡水鱼类(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都饲养在露天塘口(温室饲养大宗淡水鱼类成本高、性价比低),均面临低温越冬的问题。按照是否结冰的情况来区分,一般将越冬情况归为两类,北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水面结冰越冬和南方低温越冬:


①北方尤其是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从入秋开始水温降低到冬季开始结冰形成较厚的冰面。在冬季阳光照射强度低,进入池塘的光线不足,使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导致水少溶解氧供应不足,易造成养殖品种缺氧泛塘。而在早春季节,阳光照射强度高,气温回升迅速,冰面尚未完全融化,藻类繁殖速度快,光合作用强,使水中气体饱和度急剧升高,越冬池塘春季融冰期间是气泡病的高发期(主要症状为鱼的鳍条血管内和鳍基部皮下组织内有大量气泡,各鳍都有充血,眼球凸出,鱼体腹部有轻微充血),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结冰池塘十分常见。通常患气泡病后没有发生急性死亡的病鱼体表受到损伤(鱼的唇部、鳃盖后缘、鼻孔周围、鳍条间的皮肤下层和眼角膜与晶体间),越冬后养殖品种一般免疫力低下,在气泡病的病灶处很容易继发水霉病使养殖水质下降造成大量死亡。常见病例主要发生在东三省越冬池塘的养殖品种,相较于鲢鱼和草鱼,鲤鱼病例较多。


② 南方、北方地区低温越冬中均容易发生的病害:水霉病、赤皮病和竖鳞病。




药物防治方法:


气泡病主要是养殖池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防治方法:


①越冬池塘施用的有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用量适中。

② 越冬池塘水层较浅的且过冬前水质较肥的鱼池开春后应及时加注一定量的新水。


③ 一旦发病,立即泼洒食盐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 5 克,以此调节鱼体内外的渗透压,使体内气体“渗”到体外水中去。待病情减轻后,再大量换注水。鱼种或成鱼患气泡病,可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它们会很快好转。


水霉病:


① 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具体用法:全池泼洒 30 毫升/米³福尔马林,隔天泼洒。


② 食盐具体用法:每立方米养殖水体使用 30~50 千克,浸浴 5~10 分钟,严重者连续浸浴 2~3 次。另外,万分之七的小苏打与万分之七的食盐合剂混合使用,适用于小水体,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使用 2 天。


③ 过氧化氢具体用法:每立方米养殖水体使用 500~1000 毫升.每隔 l 天浸浴 10 ~15 分钟,严重者连续浸浴 2~3 次。


赤皮病:


在冬季水温较低,鱼体出现冻伤后,或捕捞造成鱼体受伤,引起病菌入侵而发病。此病主要危害青鱼、草龟、鲤、卿和团头鲂等鱼种。防治:


① 漂白粉消毒治疗(含有效氯 30%)每立方米水体 1~1 . 2 克。先将漂白粉溶于水,滤去残清后再全池均匀泼洒。


② 全池泼洒一次 0.3 克/米³溴氯海因。


③ 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 l ~ 4 克/米³。


竖鳞病:


有病例报道从患竖鳞病鱼体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也有报道是点状假单胞菌。该致病菌株主要流行于冬未春初。防治方法:


调节水质,使用消毒剂,配合氟呱酸和氟苯尼考等只有较好的疗效。


“是药三分毒”。低温季节淡水养殖要以预防为主,秋末冬初做好池塘的清塘整塘,底泥厚度不宜超过 10 厘米,使用前用生石灰、漂自粉、强氛精等消毒剂彻底清塘。在大宗淡水鱼冬季的养殖中,要重视水质调控。


笔者:针对冬季出现的大宗淡水鱼营养性疾病,怎样防治较好?


冬季出现的营养性疾病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入冬前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没有给养殖品种进行入冬前的营养补充,导致在冬季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类疾病主要包括缺少氨基酸、维生素和脂肪酸等,引起鱼的体质下降,平衡失调,脊椎弯曲,并严重影响肝胰组织。缺乏维生素等,时有病例报道一些鱼种会引起白内障等疾病。一般情况下冬季营养缺乏症较容易控制,只要在开春后适当调节饲料配方、改善膳食情况、增加营养就可以弥补由于过冬引起的营养不良症状。


另一种情况,一些养殖户秋末冬初为了给鱼上秋瞟,使养殖品种营养过剩。有病例报道,过量投喂饲料,鱼粉含最过高会造成灰分超标,还会造成养殖品种患上白内障。另外由于脂肪含最过多,脂肪代谢可能受影响,会造成机体胁迫比较大,造成脂肪沉积在腹部或者肝脏,从而造成脂肪肝,影响体内一些氧化酶活力,如线粒体活性和过氧化物酶体活性。


防治方法:冬季水温低,大宗淡水鱼摄食少或不摄食。故应在尚能摄食的时期,适当增加投喂量并投喂优质饲料,以便鱼类积累较多能量越冬。




笔者:在低温季节防治大宗淡水鱼病害,施用药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大宗淡水鱼在低温季节病害防治用药过程中相比于夏季,水温低,鱼类摄食少或不摄食,鱼体代谢相对于高温季节慢,在使用一些内服药物过程中,口灌药物的达峰时 间要延长12~ 48小时,有案例报道氟苯尼考在鲤鱼体内,低温口服灌药相对于高温口服灌药达峰时间要延迟48小时左右。可见低温季节用药,药效慢、效力低,建议相对于高温季节要加大用药量。另外,药物的消除曲线相对于高温季节也要延迟很多,所以建议给药间隔相比于高温季节要适当延长。如果在此过程有上市销售的需求,要考虑药物的休药期,相对于夏季要延长休药期1~2天甚至更长,才能有效控制药物残留。


针对一些在高温季节拌饲投喂的口服药物,由于冬季鱼类摄食少,通过口服给药很难达到较好的给药的效果。建议采取泼洒浸泡的用药方案。一些药物在低温会析出少量结晶,需加热后全溶解,再进行稀释泼洒使用。


另外,对于一些改良水体的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在低温季节,微生物制剂有效微生繁殖效力慢,代谢缓慢,不适宜在养殖水体中使用,使用不当反而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带来不良的养殖效果。




笔者:防治大宗淡水鱼低温季节病害的新型药物有哪些?


主要是水霉病药物防治取得突破。水霉病作为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它的暴发一般伴随着其他细菌性、寄生虫病的发生,一般多病原性的混合感染增加、并发,继发性疾病普遍。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水霉病化学防治药物并不是专一性的抗水霉病菌药物,一旦使用,不但效果达不到预期,而且还会伤害养殖环境和鱼体内的有益微生物菌群,造成养殖环境和鱼病的恶化。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孔雀石绿的替代制剂,外用环保型鱼药制剂已初步完成药效、药理及安全性实验,符合绿色鱼药“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用量小、次数小、副作用小)的发展方向,已进行了生产规模试用。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4年期间,“复方立达霉粉”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北等计22个省和直辖市,累计试用面积达2.5万余亩,受试对象涵盖大宗淡水鱼类(青鱼、草鱼、鲢、鳙、鳊、鲂)。


转载声明

图文来自“ 科学养鱼”,由“水产热点”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水产热点》大量接受水产行业内草根一族的任何优秀文章。

《水产热点》大量接受水产行业内优秀单位、公司、个人的长期战略合作,我们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和共享。

《水产热点》前期,大量广告位接受预定、不收费、无条件。

《水产热点》邀请广大正义、激情、活力、创新的水产人共同参与,共同书写,共同关注我们身边的水产人、水产事,我们都有缘成为水产人,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开创水产的美好明天吧!


编辑部联系方式(可长按二维码添加)

小悦悦(微信号:hua805904738)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