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认识你自己——物我两忘,与道同化

认识你自己——物我两忘,与道同化

2022-01-27 20:03:28


22
三月


每一天的生活

从静坐中开始,在静坐中结束。


在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入口处有一块石碑,

上面镌刻着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的一句名言:   


 “认识你自己”!


当然,德氏这里所谓的“自己”显然不是指每个人的外貌、名字、身份、性格等等, 而是指每个人的“真我”。“认识你自己”,可以理解为认识你最内在的自我,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而这个“真我”,其实就是我们的先天本性,也就佛家所谓的“自性”、“真性”。





那么我们的本性是如何面目不清的呢?

或者说,是怎么迷失了的呢?

难道是时间的森林太庞大、太茂密了吗?


也许这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根本的原因。


有一个动物的例证可以很微妙、很妥帖地图解这一指问。


王鱼的故事   




在碧波浩瀚的太平洋里有一个布拉特岛,在这个岛的水域中有一种鱼,叫王鱼。

王鱼分为两种,一种有鳞,一种没有鳞,有鳞没鳞,全是由自己来选择。


如果王鱼从小到大都没有鳞,就比较好活,一生都较为平静。

但有的王鱼会选择另一条道路,让自己慢慢有鳞。


它有一种本领:从自身腺体分泌出一种激素,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粘附在自己身上,便把它们吸干,慢慢地吸收为自己身上的“鳞片”。

如此长年累月的增加层积,身体不断庞大,最后竟比没鳞时至少大出四倍。


然而到了壮年以后,有鳞王鱼的身体机能开始退化,那些附属物会慢慢从身体上脱离,使王鱼回到了没有鳞的样子。

可是,“鳞”的失去对王鱼来说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越是身上附属物多的王鱼,越是感到生不如死。总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适应这个世界,表现得异常狂躁,每时每刻都在绝望中挣扎。


那种挣扎其实是一种自残;用身体往岩石上猛撞。到生命的最后,常常会浮上水面,跳上跳下,挣扎数日,而后死去。死了的王鱼,身上红肿、溃烂,眼睛也被自己撞瞎。


  


看完这个故事,回头想想自己......

想想我们人类自身,有几个人不是生活在茫茫人海里的“王鱼”呢?


当我们从母腹中呱呱坠地后,都是赤条条而来,谁的身上带着名、利、情等欲望的“鳞片”?

当我们命数已尽、撒手人寰之后,亦是赤条条而去,谁的身上带走了那些一丝半毫的“鳞片”?

可是,我们偏偏却选择了“鳞片”。


当然,这最初的选择并非出自我们纯真纯美的本性。

我们的本性就象一块天成的宝镜,放射着圣洁的光辉。

为什么孩子就象天使一样的让你发自内心的欢喜,其实你是在喜欢他(她)整个身心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纯正无邪的天然能量,这种能量只能来自他(她)一尘不染的本性,进入这个场中,你的先天本性也不知不觉的被激活了,于是你感到了由衷的“欢欣”,其实就是与本性的沟通与同化。


然而,当孩子渐渐长大之后,随着对社会接触面的日深日广,眼里看到的,耳中听到的,直接或间接向思想里灌溉的都是些名啊、利啊、情啊等各色欲望,以及随着道德败坏之后所泛滥的以纵欲和享乐为主题的变异思潮,都在意识的层面上结构成种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在日常实践中不断强化、深化、固化,于是,欲望的“鳞片”长出了无形的规模,越庞大就感到活得越“尊贵”,越有“价值”,越有“王者之气”。


于是,先天的本性就这样被厚厚的覆盖和障蔽了;于是,我们看不到自己“无鳞”时的本来面目了,我们就是这样迷失了自己。如果当这些“鳞片”被动的失去了,甚至损失了一点,我们竟会感到那么的痛苦,怨天尤人,甚至痛不欲生。


其实,冷静的想一想,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呀!

所谓的失去也只是让我们回到了原来的“无鳞”状态,所以我们的“痛苦”其实也只能是我们的执著心所幻造出的一种错觉。说到底,是我们自己在欺骗了自己!并在自欺中自残残人,杀人!我们竟是如此的愚蠢!


所以,认识你自己——这是我们唯一自解自救的方式。中国道家所谓的返本归真,佛家所谓的涅槃,儒家所谓的内圣外王,基督所谓的“回到小孩子的样式”,就是让每一个生命解脱后天欲望的“鳞片”,还原本性的自由之身,在智慧的大海里,物我两忘,与道同化


活在当下,认识你自己



现代神秘学和灵性导师李尔纳·杰克伯森在自我认识上曾说到:“整个觉醒的重点在于完全敞开自己进入当下只有在那时,你才会感到安全,你会觉得与所有的一切连结,你会感受到同一体,你那自然的实性会被揭露出来,你那真正的定命才会显露展开。”禅与冥想,是实现活在当下的有力途径,帮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认识自己的内核,活出真实、充满活力的自己。


禅与冥想
微信进群备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