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守护澜沧江 听云南阿卡人讲述大坝之下的故事

守护澜沧江 听云南阿卡人讲述大坝之下的故事

2022-03-10 03:39:32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唯一流经六个国家的国际河流。自古以来,这条“东方多瑙河”就是一条天然纽带把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的社会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澜沧江是云南省水系中的第二大河,因此,对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令人瞩目,与此同时,澜沧江-湄公河横跨寒、温、热三带,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那么这里的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冲突?糯扎渡的钓鱼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为自然、客观、真实的窗口,走进澜沧江背后的一系列问题:

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位于澜沧江中下游的普洱市境内,筑坝后,部分土地被淹没,沿岸原住民传统的生活模式被打破,他们改而利用近水的优势开起了专门为钓鱼人提供服务的食宿店,渔业的兴起将会给这一区域的鱼类资源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为澜沧江的保护找到更合理和持续的方案?都是这篇文章试图去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做了什么

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们共调查了11个分布在糯扎渡大坝淹没区不同位置和环境条件下的钓鱼点,主要调查这11个点的鱼类资源和环境状况,同时也对澜沧江糯扎渡库区渔业产业生态危机和糯扎渡库区管理进行了调查。

11个钓鱼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农场点,农场点位于普洱市澜沧县糯扎渡镇马鹿塘社农场,马鹿塘社的取名来源于这里曾经美好的生态环境,调查采访中当地人这样描述:“每当太阳出来时,马鹿就开始出来活跃了,一只大豹子就会来晒太阳……”,故而得名。

农场点附近水域

在农场钓鱼点经营的村民中,我们选取了李开和李保云家作为重点调查对象,调动两家人参与调查过程,对该点钓鱼情况进行了一年的记录。

李开、李保云钓鱼点位于农场生活区下方沿山坡而下两公里多的一个小山包上,李开、李保云两人是父子关系。钓鱼点开设地点属李开家的土地,在糯扎渡大坝未建之前,李开和妻子康小珍夫妇俩在这里种芒果、养殖鸡和猪。大坝筑起后,他们的芒果园被淹没,幸运的是还剩一个地势较平的小山包,为了生计,夫妇俩于2014年初开起了钓鱼点,是糯扎渡最早开设钓鱼点的人家,两年后大儿子李保云及儿媳王芳一家也在旁边的空地上开设了钓鱼点,剩下的一亩多空地被推成了田来种植水稻。

从某一个钓鱼点附近看水面

我们针对李开和李保云的钓鱼点共展开了两次调查。

第一次调查(2016年10月1日至5日):十一国庆期间钓鱼点爆满,共有33场钓鱼人来到农场点,有不少远道而来的钓友,整个钓鱼点江边占满了钓位,除了钓鱼人外还有很多钓鱼人带着妻子朋友来江边度假的,这些家庭大多自己搭帐篷,自己做饭,带来很多塑料包装的食物,所以出现很多垃圾。

项目人员也亲自参与钓鱼,但几天下来,钓到的鱼也就2公斤左右,并且都是小白条、小罗非之类的,当时的风浪较大,其它钓鱼人的收获也不多,没有大的鱼,稍大的也只是1公斤左右,调查期间拍到的鱼种有鲤鱼、红翅膀、乌鱼、罗非、江鳅、白条、石斑鱼等。

度假的钓鱼人家与江边的垃圾

第二次调查时间(2017年2月9日至11日):农场点的第二次调查除了对寒假春节前钓鱼情况的调查外,主要是对该点的村民参与记录情况的跟进回访,以便及时调整,做了一些遗漏信息的及时补充。

在村民谈论的话题中电鱼的危害成了重点。每次电船过后,就会漂出大大小小的鱼,什么鱼种都电,这些电船一般都是晚上出现,每次电船来过后,钓鱼点一个星期不会来一条鱼。对于这些电鱼船,当地渔政没有任何措施,渔政平时也无人,只是找人守船。为此,当地钓鱼点只能靠相互间的报信来保护自己的钓点区域。

被电击后的鱼

其次石斑鱼也是村民谈论的主要话题,自从水库管理方在糯扎渡投了大量石斑鱼之后,虾子几乎都找不到了,石斑鱼已经对鱼类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破坏。

李开描述了大坝没有筑堵之前,村里的捕鱼爱好者在澜沧江捕到的长胡子鱼,鱼头被扛在肩膀上,鱼尾巴还拖在地上,他感叹这样的情景再也不可能出现了。李开说钓鱼点刚开起的时候,每天每人可以收获20到30公斤,但从今年开始,就明显钓不到这么多了。

玉溪的钓友讲之前去过墨江的泗南江,五六年前的水质很好,但是后来因为大量的网箱养殖,水质已经相当糟糕了,有一年因为缺氧,造成几百吨鱼死亡,政府专门出钱用挖机填埋。到糯扎渡是因为水质好,鱼好吃,不然也不会舍近求远。但大家都担心如果糯扎渡的水质不加以保护,不久以后也会被污染成泗南江。

通过长达一年的调查,我们共采集到澜沧江糯扎渡库区现有鱼类品种共29种,以下是部分鱼种图片:

除了渔业方面,糯扎渡淹没区潜在的环境威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船舶污染:糯扎渡流域有铁皮船、游艇、渡轮等大小船舶几千艘,大量船只来往江面,维修和泄漏的油污很大。

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染:淹没区沿岸的居民区,没有任何垃圾处理的设施和管理办法,居民对垃圾污染没有更多意识,江域成了生活垃圾的最好去处。

游客产生的垃圾:糯扎渡建成后,人员往来频繁,随之带来的是大量白色垃圾。

垃圾污染威胁着这里的生态环境

工业用水:糯扎渡淹没区广泛,普洱的思茅河、大黑江、澜沧的黑河、景谷河等等都流入了淹没区,其中景谷有造纸厂、黑河有采矿,思茅河有整座城市的污水排放,除此之外,澜沧江糯扎渡淹没区流域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也是一个潜在威胁。另一个是抽沙、采石造成的水土流失。

存在什么问题

这说明澜沧江糯扎渡淹没区,已经处于生态平衡的危机之中,危机背后潜在着很多威胁和问题,凸显着泛滥无序的捕鱼产业和渔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混乱

糯扎渡淹没区涉及多个县的相关管理部门,没有统一对整个流域的相关管理办法,各管各的。笔者在调查采访中得到一个现象,就是当地老百姓几乎都不清楚库区主要管理部门是谁。虽然有联合执法活动和公告之类的行动出现,但糯扎渡库区目前仍然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

2、船只泛滥

整个糯扎渡淹没区有许多船只,种类有铁皮船、游艇、渡轮、钓船,其中铁皮船就有几千条,大量的船舶往来和维修对水资源的污染是可预见的,管理部门却对船只的购买和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基本就是靠个人的能力和用途,大钱买大船,小钱买小船。虽然2017年底有公告发出严禁不合法船只运营,这样的管理似乎仅是为了规范对江上运输的船只管理,但对船只数量带来的潜在生态破坏并没有进行根本上的改变。

3、捕鱼泛滥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6年前,对于巨大的捕鱼产业,有关部门却从未设过禁捕期和禁捕区,这直接导致了澜沧江糯扎渡整个流域鱼资源急剧下降。

4、外来渔利人员泛滥

糯扎渡水库广阔的水域和丰富的鱼资源很快成了目标,从蓄水开始,省外省内的外地人员蜂涌而至,他们大多是水产品生意专业户,无论捕鱼、养殖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从鱼获源头到销售有着成熟的产业链。糯扎渡混乱无序的管理成了这些外来渔利人群的天堂,他们很快成了“关系户”,要么与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要么和沿岸社区居民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外来人员从外面带来了渔业技术和工具,迅速地带动了当地捕鱼产业,成了澜沧江糯扎渡流域鱼类资源的疯狂获利者。这些外来人员的进入对当地社区的生活模式、生产管理和社区发展都是种破坏,从某种角度来说同时也是当地资源和糯扎渡鱼类资源的掠夺者和破坏者。

5、缺乏生态危机管理意识

糯扎渡水电站库区移民基本在淹没区沿岸安置。新迁建的社区都在沿江岸上,生活社区在水位之上,潜在的生活垃圾污染是可预见的,所以对这些淹没区新建社区,从选址到社区规划及其生态环境和社区发展理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社区和江岸之间应该划定一定的生态线,新建社区应该安置到距离江岸多少范围面积内,沿岸生态环境划定一定的管理标准。

6、职能部门执法薄弱

虽然多部门联合在糯扎渡流域开展过联合执法活动,政府也下发了整治公告,但澜沧县渔政执法船只5艘,管理人员不到10个,而糯扎渡库区广阔,渔政很难执法到位;若有执法行动,就有渔政的人员对电鱼者传递信息。

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综合以上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对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引起高度重视,增加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和保护投入。

主要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和完善库区管理,建立禁捕区和禁捕期

2、严格整顿和规范捕鱼产业,清理外来渔利人员。

3、组建库区保安团队、扩大执法团队、划分管辖区域、建立奖惩制度。

4、投入沿岸居民的社区发展和生态管理建设

5、规划水资源保护范围,划定生态保护红外线

6、建立环保基地,支持公益环保组织的专业保护

结论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澜沧江鱼类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流域特性。糯扎渡电站筑建后,库区淹没、大坝阻隔、下泄水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径流调节等等不利的影响方式,无疑改变了河流生态系统,这将给鱼类资源及其它水生物种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遭到毁坏性的打击。

俯瞰大坝

澜沧江糯扎渡库区钓鱼点鱼类资源的调查,让我们看到了澜沧江正在面临的巨大生态危机,若不加强对它的关注和保护力度,那不久的将来,澜沧江糯扎渡以下的鱼类资源和水生生物将面临水质污染等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站在糯扎渡江岸,总会想起澜沧江沿岸那些以物种命名的调查地名,马鹿塘、香竹林、黑河、柏木箐、大车树、热水塘……。那些数不清的地名就是澜沧江上的生物多样性,如今它们只有一个名字叫:淹没区。

一个个高坝之下,是澜沧江的前世,澜沧江的今生,希望不要再有大坝。


作者团队介绍

普洱市火塘文化社,注册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个致力于西南边陲山地民族基因文化守护和弘扬、传播敬畏和文明、提倡和保护生态农耕及生态环境的非营利民间组织。该社团本着尊重和发扬社区传统优良管理制度为运营模式,主张通过社区自然教育方,调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对社区传统生态文化的恢复和环境保护,通过对社区年青骨干和重要管理人员的扶持和辅助等方式,组建在地保护力量,坚持以团结当地居民一起探索可持续公益之路为出发点。经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第一期澜沧江保护项目的开展,火塘机构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开展经验,有能力接受更多的方面的挑战。


编辑/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彭聪(实习)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