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喧一挂湟鱼】湟鱼&鳇鱼傻傻分不清楚?别怕,看了此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弄混啦!

【喧一挂湟鱼】湟鱼&鳇鱼傻傻分不清楚?别怕,看了此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弄混啦!

2021-02-22 01:03:49

青海经济生活频道

青海经视


说起湟鱼,可能有人会联想到黑龙江的鱼王—鳇(huáng)鱼

因为读音相同,常被人混淆

其实,两者毫不相干

你了解这两种huáng鱼吗?

今天经视小编带你探寻这两类鱼的区别

看了此文,保准你再也不会搞混!

名称由来  

Name



 >>>>湟鱼

湟鱼,是青海湖裸鲤的俗称。学名裂腹鱼亚科,原产于黄河流域,所以酷似黄河鲤鱼。它的祖先是有鳞的,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几乎全身裸露的鱼类。湟鱼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耐盐和碱的鱼,但它们却是淡水鱼。每年小湟鱼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青海湖中长大,成年后湟鱼再溯河洄游重返故乡,生殖后代。


>>>>

鳇鱼

鳇鱼,是鲟鱼的一种,学名为达氏鳇。主产于黑龙江水域,故乡为黑龙江。身躯庞大,一般体重50~100公斤,大者可达1000公斤,为大型食肉性鱼类。以其寿命长,身体大,食量多,力量强而著称,被誉为“活化石”“水中大熊猫”有淡水鱼王的美称。现仅存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黑龙江之中


关于鳇鱼名称由来的传说

乾隆年间,剽悍的赫哲族人捕获了一条古怪的大鱼,当时,谁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感到非常惊奇。按照当时的惯例,凡是民间珍稀的物品都要送到京城献给皇帝,所以这条“大怪物”就被当地的渔民从黑龙江,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送到了京城。当时的文武百官谁也叫不出这条大鱼的名字,谁也没见过它,只能根据检验的结果,认为这鱼肉不仅无毒,而且是上等的美味,于是御膳房赶紧做一盘美味的大鱼肉,请乾隆皇帝品尝,乾隆皇帝品尝了一口,顿时龙颜大悦,并赋诗一首。旁有大臣称赞并请皇上给大鱼赐名。这时乾隆想了想说,这条大鱼是目前发现的淡水鱼中最大的鱼,可称作鱼王,从今儿起它作为皇家贡品,每年要进贡,为皇家作贡品的大鱼王就叫“鳇鱼”吧。




外貌特征

Face

>>>>湟鱼

体延长,稍侧扁,头锥形,口近端位,上颔为突出,下颔无角质缘。无须。眼中等大,上侧为。体裸露,仅在臀鳍至腹鳍基部的两侧各有一排不规则的退化鳞片。雌鱼臀鳍呈椭圆形,无锯刻。雄鱼臀鳍圆形,边缘有较深的缺刻,其后两根变硬,末端有倒钩。尾鳍分叉。腹膜黑色。体背部黄或褐色,两侧有云斑,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


>>>>鳇鱼

鳇鱼体长约2米,最大的可长达5米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下位宽大,稍成弧形;口前方有吻须2对,内侧的须稍在前方,外侧的须较后。眼小,距吻端较近。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表黑青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背部骨板黄色,侧骨板黄褐色。



分布范围

Distribution range

>>>>湟鱼

青海湖早在200多年以前就有湟鱼。湟鱼是青海湖独有的鱼类。“水中绕有鱼类,色黄无鳞……”这是关于湟鱼的最早记载,见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中。


>>>>鳇鱼

鲟鳇鱼是区域性洄游鱼类,栖息在河道中,长期在黑龙江抚远市境内江段作较大水域洄游活动(较少在乌苏里江里出现),喜在底质砂砾江段索饵,冬季游集在河流深水区越冬。


生活习性

Live  habits


>>>>湟鱼

生活于湖泊及其支流,有明显的繁殖洄游。每年3~7月份上溯至支流,选择水质清澈、流速缓慢而平稳、水深0.1米左右的砂砾底质环境产卵,产卵活动在昼夜进行,繁殖力低。杂食性,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落入水中的昆虫为食。本种绦虫、线虫等寄生虫感染率高,常充满鱼体腹部使其膨胀,称“大肚鱼”。



>>>>鳇鱼

觅食游动活跃,一年四季觅食,冬季在大江深处越冬,性成熟的个体,在初春开始向产卵场洄游。 达氏鳇性情凶猛,为大型的肉食性淡水鱼类。幼体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小鱼、小虾、昆虫幼体等。口位于头的腹面,较大,似半月形,口前、吻的腹面有触须2对,中间的1对向前。吻呈三角形,比较尖。左右鳃膜相互连接,这是与鲟鱼不同点,是鳇、鲟鱼的分类依据之一。有长吻型和短吻型两种类型。



繁殖特性

 Reproduce



>>>>湟鱼

繁殖时间

在青海湖,每年的春夏之交,湖内湟鱼的洄游是一件令当地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连数月的满目苍黄和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已经过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葱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渐渐消融,雨水增多,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也开始增加。启程的时间到了,湖内的产卵亲鱼开始在环湖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向着它们世代相传的产卵圣地进发。


 

生殖特征

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繁殖景象

起初,只见少量鱼群走走停停,溯河而来,接着大批的鱼群涌了上来,数不清的黑色纺锤形身体以及淡黄色鱼鳍瞬间塞满了河道,河水顿时暗了下来,河道里流得仿佛已不是水,而是湟鱼。它们排成纵队,穿过怪石嶙峋的河底,聚集在河水相对平缓的地方,休息,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前方漫漫征程中的艰险阻隔。


>>>>鳇鱼

生长繁殖

鳇鱼性成熟需16年以上,体长1.6-2米时,才能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雌鱼产卵期为5-7月份,水温为15-17℃,产卵在水流平稳、水深2-3米的砂质江段处,卵粘着在砂砾上。产卵的数量惊人,大约60万粒至400万粒。其怀卵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一般为40万至300万粒,卵巢重量多为17-38公斤左右,大型个体的卵巢重达75公斤。成熟卵呈灰黑色,每粒似豌豆大小。

幼鱼在春季河流解冻进入浅水水域索饵,成鱼在春季5—6月份开始产卵游动,在河流水温16℃—18℃进入产卵场,开始产卵。


人工繁殖

中国黑龙江鲟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在50年代末即已获成功。勤得利施氏鲟养殖放流试验站,于1988年建成竣工,1989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在黑龙江勤得利农场江段少量放流。

危机和保护

 Crisis and protection


>>>>湟鱼

危机

多年人为的滥捕已造成青海湖湟鱼的大量锐减,由于全球变暖,大气干旱,降水减少,加之青海湖水位年年下降,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湟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青海湖湟鱼资源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保护

从1994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已进行了3次封湖育鱼措施,2001年又第四次下令对青海湖实施封湖育鱼,为期10年。

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青海湖湟鱼已被纳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多年,是明令禁止捕捞的鱼类。



从2003年1月1日起,青海省政府实施为期十年的封湖育鱼计划。在封湖期内,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支流湟鱼主要产卵场捕捞湟鱼。并在流通领域禁止销售湟鱼及其制品。  


>>>>鳇鱼

根据资料,至19世纪末,黑龙江的鳇鱼的资源几乎尚未开发利用,自然存在的种群数量较大。从20世纪始,一经开发捕捞,便存在捕捞过度问题,资源遭受破坏,产量急剧下降。本种个体大,性成熟年龄甚迟,加上幼龄鱼期成活率特别低,补充群体数量小,恢复期缓慢。种群资源由于滥捕亲幼鱼而致使处于易危状态。


中国黑龙江省抚远市因盛产鲟鱼、鳇鱼而被定为“中国鲟鳇鱼之乡”。


通过以上介绍,是不是对这两种鱼类有了清晰的认识呢?觉得赞就转发朋友圈,告诉身边的小盆友吧!

来源:青海经视新媒体

声明:以上内容由百姓1时间整理编辑  转载请联系授权

推荐阅读

【喧一挂湟鱼】关于青海的尕鱼儿你不知道的事!

【喧一挂湟鱼】90%的人以为湟鱼只有一种!看完本篇,傲娇地给TA们科普吧!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