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六间王朝的兴衰

六间王朝的兴衰

2022-03-08 01:44:08

写在前面:

大约15年前,笔者饲养三湖慈鲷道路上的启蒙老师-老王先生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大概是说,在浩瀚无垠的Tanganyika湖中,有两种强大的慈鲷为了谁是湖中的王者而争论不休,一种是六间(Cyphotilapia),一种是90天使(Boulengerochromis)。有一天,六间对90天使说:“别再争执了,我们比一比耐力和速度,谁强谁就是湖中的王者。”90天使想,“真是笨蛋,就凭我梭子型的身材,再看你那胖乎乎的样,爆发力或许差不多,但是比耐力你一定输。”于是就答应了。六间说:“我们以湖心为起点,向湖岸边游,谁先到了谁就是湖中之王。”90天使听了以后,想也没想立即就向湖岸边冲去。六间看见90天使远去的背影哈哈大笑,立刻对湖中的慈鲷们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就是湖中之王了!”90天使过了很久很久,游到湖岸,没发现六间的身影,于是就围着坦湖日复一日的寻找六间,再也没能离开湖岸。(ps:90天使沿湖岸分布,六间分布于坦湖全境)


六间被Boulenger博士发表于1906年,最初被命名Paratilapiafrontosa。1920年时,Regan, Charles Tate先生在“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上发表了名为"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shes of the Family Cichlidae.-I. The Tanganyika Genera"文章,将这种后来大名鼎鼎的慈鲷正式命名为Cyphotilapia。Cyphotilapia意为弯罗非鱼,意思是“头部像驼峰般弯曲的罗非鱼。”


六间的体侧从眼睛开始有6-7条黑色的栋线,这是它最显眼的地方,也是它中文商业名的由来。成熟的雄性六间会有一个高高隆起的头部,根据个体的大小和年龄的差异各有程度的不同,有些雌性的头部也会有隆起,但并不明显。他们有3-5排牙齿,外围第一圈的最大,幼年时为双瓣尖牙,成年后为单瓣尖牙(或部分双瓣),咽喉齿非常小。幼年时尾鳍为截型,成年后变得圆润。


2003年,高桥博士和矢博士描述了一个产于坦湖南部的一个全新的六间物种并将它命名为 C.  Gibberosa。这一做法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因为大多数学者都发现南北部六间在颜色上的不同)与之区别最大的是在坦湖北部kigoma地区发现的六间有七条栋线,这证明了Cyphotilapia属不会只有一种鱼。通过对比侧线间鳞片数,更发现这个属至少有三个种,即北部的C. Frontosa、Cyphotilapia sp. '6-bars  frontosa'和南部的C. Gibberosa。(其中南部C. Gibberosa按照色型还可以分为产于东南部的浅蓝色系和西南部的深蓝色系)。所有的六间属成员都有着罕见的长寿,他们通常可以在水族箱中生活20-30年。


下面,就对这三个种分别作出阐述:


 1. 皇冠六间Cyphotilapia sp. '6-bars frontosa'

 

Cyphotilapia sp. '6-bars frontosa'是最早做为观赏鱼引入大陆的种,sp.  '6-bars frontosa'顾名思义是六条栋线的意思。应该是为了与另一种产于北部的六间C.  Frontosa予以区分。本种穿过眼部的第一条栋线是三种里最细且最清晰的,无论情绪如何,一般都不会产生变化。

本种有着乳白色的底色,尾鳍,臀鳍和腹鳍均为蓝色,背鳍为镶有蓝色边框的金色。虽然相较于其他六间,颜色显得比较素雅,但却是六间属里头部凸起最大,体型最为雄壮的。在水族箱中的雄性最大个体可达50Cm,颇为壮观,而雌性最大往往只有25Cm左右。

本种在幼年时会吃一些植物性食物,随着年龄增大,动物性食物的比例占的越来越多,成年后完全成为一名掠食者。成群结队的在傍晚捕捉一些迷失的小鱼小虾。在水族箱中,本种的取食积极性往往低于C. Gibberosa,更像一个伏击性猎手去捕食飘到自己身边的食物。

在野外,本种生活在15-80米深的水中,是典型的群居性单亲口孵鱼类,一个成熟的群落往往由15-20条鱼组成,其中有2-3条雄性,剩下的都是他们的后宫佳丽。占据第一顺位的公鱼有着优先交配权,它会尽可能的跟群落中的雌雄交配,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个较为隐蔽的场所,在野外或许是一处石洞,而在水族箱中,可以是一个花盆内。交配后的雌性会像大部分非洲慈鲷那样把受精卵含在嘴里,通过一系列呼吸的动作保持嘴里的溶氧,还会将未受精的卵咽下去。


没有经验的雌性往往会不小心将受精卵也吞下去,孵化需要多次练习。而卵的多少往往与雌鱼的大小没有关系,这在水族箱中很容易观察到,含卵最多的那个经常是一个群落里较小的雌性。而当第一顺位的雄性不能与全部雌性交配时,出于第二或第三顺位的雄性就会与未受精的雌性交配。六间不是一个房中术技巧高超的鱼类,他们的交配过程显得很笨拙,以至于雄性经常恼羞成怒的追逐雌性,这在空间不大的水族箱中经常会对雌性造成致命的伤害。在野外,口孵完成后的雌性不会把幼鱼释放到水位较浅的区域,而是会让幼体跟随父母的群落共同生活,待其成年后方可任其建立自己的群落。


在水族市场中,皇冠六间是经久不衰且大名鼎鼎的观赏鱼,很多年以前是作为亚洲龙鱼的主要配角存在。而随着国内水族爱好者知识的提高,专业的六间饲养缸层不出穷,在一个布满石景的水族箱中饲养15-20条威严雄壮的皇冠六间是一件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而由于他们硕大的体型和在交配时的追逐行为,饲养他们的水族箱最少不要小于1000L,最好是一个2-3立方的水体,以便让他们展示最好的状态。混养的品种最好是Neolamprologus、Lepidiolamprolgus、Trematochromis、 Limnochromis、Benthochromis等尺寸大且灵活的物种。因为他们虽然看起来很迟缓而优雅,但永远不要忘了他们是坦湖中最出色的猎手。


2.奇果马七间Cyphotilapiafrontosa

frons意思是额头; fronto 一个隆起的大头。本种有七条栋线,第一栋线非常具有特点,是一个上窄下宽的水滴型,黑色基本集中在眼睛下方的面部。颜色上与C. Frontosa最大的区别是本种的金黄色会从背鳍延伸至背部,有的个体背部金色十分明显与脸部的蓝色交相辉映,煞是好看。本种的尺寸是Cyphotilapia属中最小的,大约雄性30Cm,雌性20Cm,而体型也是三个属中最为狭长的。其他方面与Cyphotilapia sp.  '6-bars frontosa'雷同,本文不再赘述。

本种是混在C.sp. '6-bars frontosa'中一同进入大陆观赏鱼市场的,而在玩家的水族箱中往往可以与C.sp. '6-bars frontosa'杂交,但繁育出的后代往往是C.sp.  '6-bars frontosa'居多,这也反映出C. Frontosa的基因不如C.sp. '6-bars frontosa'稳定。


3.蓝六间 C. Gibberosa


 gibberosa是驼峰的意思。本种有六条栋线,生活在东南部的浅蓝六间的第一栋线在情绪稳定时会呈现一个倒三角形,在情绪波动时会在眼睛的位置变成一条横纹,如蒙面一般,而生活在西南部的深蓝六间无论情绪是否波动,第一栋线均呈现倒三角形。颜色上,生活在东南部的浅蓝六间的栋线是所有六间中最模糊的,整个身体都覆盖了一层浅蓝色,在某个特殊的状态下,甚至会将全身的栋线隐去,形成整体的蓝色,有时候会被一些国外玩家称呼为“5间”,而生活在西南部的深蓝六间有着六间里最分明的黑白栋线和宝蓝色的鳍与面部,是公认的观赏价值最高的六间。

本种不同于本属另外两种的两排侧线间鳞片,拥有三排和更多地(34-36 versus 33-34)侧线间鳞片,更高的体高 (43,3-51,2 versus 38,2-46,5 %SL),更长的背前骨(37,5-44,9  versus 37,1-42,7 %SL);更长的背鳍 (57,1-64,6 %SL versus  53,8-60,9 %SL) 更长的胸鳍(36,0-47,2 versus 31,3-41,7 %SL),更窄的嘴和凸起不大的头部,这就是本种得以定名的具体依据。

浅蓝六间在繁殖的时候会有雄性参与口孵的类似于双亲口孵的奇特行为,这一点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爱好者都观察到了,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雄性会持续口孵到幼鱼孵化,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偶尔的一种帮忙行为,深蓝六间则是典型的单亲口孵者。其他繁殖行为与本属其他种雷同。

后记,六间独立存在于一个叫 Cyphotilapiini的族群,那意味着上千万年来六间的外表并没有太大改变。作为一个出现时间超过人类的古代鱼,六间是一种相当狡猾且成功的猎手,他可以轻而易举的利用周围不断进化的新物种从而使自身的进化变得非常缓慢。他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06年评价为LC级(无危级),但是每年数以千计的六间被捕捞用以水族贸易,还有相当一部分作为当地人的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的底拖网让六间不断去往更深的水域,如果我们不善加保护,或许这个统治坦湖上千万年的六间王朝,终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走向黄昏。


部分参考文献 (10):

Boulenger, George Albert. 1915. "Catalogue of the fresh-water fishes of  Africa in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London. vol. III; i-xii + 1-526 (crc00038) (摘要)

Boulenger, George Albert. 1906. "Fourth Contribution to the Ichthyology  of Lake Tanganyika - Report on the collection of fishes made by Dr. W. A.  Cunnington during the third Tanganyika Expedition, 1904-1905".  

-END-


庆祝月销破百!九折特惠中

(长按二维码购买)


▎往期精彩


1.2蝴蝶缸,卵石白沙,开缸完毕

岩栖之雌雄变色和品种配搭

1.8萨伊缸你不爱?宝宝不信!

石头、绿藻配岩栖,这才是真绝色!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