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音王至尊】第366期‖同窗‖老渔翁/小说‖我和同学们(十七)

【音王至尊】第366期‖同窗‖老渔翁/小说‖我和同学们(十七)

2022-05-18 01:18:08

关注音王//聆听音乐//欣赏美文

我和同学们(十七)

文/老渔翁

 

  【静颖回忆】(三)

  

  回想起来,那时所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都在眼前。1986年以后,是我在电镜室最辛苦、最努力的阶段。是学习掌握电镜的使用、科研、教学以及发表科研论文的最有收获的时期;也是从零开始,在实践中学习摸索、积累经验、获得第一手资料,最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那些年也是我家里发生变故最多的日子。

  

  母亲因胃病有半年不适,我当时也是天天胃不舒服,上班的事情也很多,所以也没有把她的病当回事,只是她说大连有家中医能看,我就陪她看过几次。胃镜查出有息肉需要手术,后来又查出了不能手术的绝症,而且医生告知时间只有2个月!这突如其来的结果,犹如审判官在法庭上“一锤”敲下的审判书,晴天霹雷炸在头上!我只记得那天晚上从长春路医院上车后,我就面对车门望着外边木然的站着。,我还木然的堵在车门口,“让开!”一声不高兴的斥责才把我叫醒。我略微转下身,后边一位男乘客恨恨的从旁边挤下车。我一点都没有埋怨他,因为谁会知道你现在的内心是翻江倒海的难受?

  

  母亲出院后系领导给了我假可以回金州陪护,有一次回学校去卫生所化验是不是得了肾炎(两腿走起路来发软),大夫说不是,你是累的。顺便回家看看,看见门后挂着儿子的运动服裤子,才想起来我还有个孩子(在奶奶家)。人真是傻了呀!

  


  上帝只给了我与母亲两个月的诀别、尽孝的时间,那时我多么想让时间凝固在那两个月啊!但还是让我悲痛的看着母亲被病魔夺取了和我们现在差不多的年龄—67岁。还清楚的记得,在她最后的日子天天念叨着,怎么今年冬天还没有下雪啊?大年三十的晚上,她期盼的雪如期而至,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她喃喃的说“下雪了”。子夜,我扶她坐起来,透过窗户她安详地看着子孙们在外边放着鞭炮。稍许,她说躺下吧,就睡着了。从初一的早晨就再也叫不醒她了,进入了深昏迷状态。那年的雪下得真大,家住农村的舅舅在家人的搀扶下,踏着齐腰身的雪来看她。初六是弟弟们上班的日子,她挺不住了就在这喜欢的洁白的雪世界里“走了”。姑姑说她不想你们大过年的为她办丧事,也不想让你们为她再请假啦。我在校读书时母亲来过,正好遇见了李熙宜和陈瑞雯两位上海籍的女老师,她们问我,你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是家庭妇女,她俩说不像啊?有句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二位老师没有看走眼,尽管我妈妈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但其得体的打扮以及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温和、端庄的内在气质,是隐藏不了的。她是一位特别喜欢念书的人,可惜赶上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我姥爷家是比较富裕的农民,本想让她读完了小学就行了。可是她还偏要进城读中学,姥爷就她一个女儿,拗不过就让她去了。中学读完又上了旅顺高等公学堂师范女子部学校,这在上个世纪40年代已经差不多靠近普通大学学历了。毕业后她在大连一家公学堂教书,后因得了一场大病回了乡下养病,姥爷就再也不让她上班。在金州有了家和子女后,她错过50年代初工作好找的机会。母亲从小受到的是“三从四德”的文化教育,她具有中国女性的道德情操。所以在我母亲的坟移进公墓后,我为她写了碑文并刻在墓碑上:......一生喜爱读书,德清高,言简重,知书达理,宽容忍让,留好言行与儿孙,后人永怀念。

  

  母亲病故后,因我们姐弟都不在身边,父亲一个人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家。那时他有事会打电话到系办公室,办公室的人就过来喊我。我心里很矛盾接这个电话,很想知道他怎么样,又愁他的问题怎么解决。每次接完电话回到实验室,心情都不平静。有一段时间,我每月回金州两次。周六上午去的时候在车上愁他怎么办?周日晚上回来,且不说累了一天没有座位,想想孤独一人在家的父亲,在车厢里光线很暗的掩饰下我的眼泪刷刷的流。回家后,还要忙着自家的事。而且折腾这一趟我也病病歪歪的不舒服些日子,等刚好了又得去。后来他又得了脑溢血、血小板减少等重病多次住院,更得子女去护理了。所以我现在特别在意我们年老时,怎样才能尽量地自理自立,不给子女添麻烦。

  


  屋漏偏遇连天雨,孩子他爸得了多发性神经根炎,腿无力站不稳,四处求医;孩子也常感冒发烧去医院,有一次去了营养科医生说营养不良。说我照顾的不好,还说你这个妈怎么当的。因常闹病请病假学习也跟不上,系里的老师建议我让他休学,后来就只好这么办了。

  

  这个期间工作上也不顺心。电镜室的另一个人是78级淡养留校的,他突然不干要出国了。实验室本来是他负责,之前我们的分工是他管电镜使用、操作,我管制样技术,给学生上课我主要负责实验课。他突然要走,新招来的大学生还接不了他的工作。

  

  当时系里送他去外地学了好几个月。仪器合同里还提供了厂家免费培训,所以他和其他家有电镜的单位人员一起去日本又培训了一个月。还有电镜安装时工程师也对他进行了培训。那时人事制度都不完善,没有什么说道,他想走,领导答应就可以离开。他简单的做了交接就这么走了。而新来的虽说是哈工大的毕业生还是学仪器的,但他只能把设备开起来,其它的技术都不懂。另外还听说他只想把学校当个跳板,所以对这份工作不熟悉也不感兴趣,更没心思在这里干。他来上一天班,休三天不见人影,大概过了半年系里就把他辞掉了。

  

  正好这时有个在外地研究所使用电镜的人想来,这次系领导有教训了,先来征求我的意见,说是工人,我说会干就行。这位新来的老宋干的真不错,技术经验都很好,知识和能力也不比工农兵学员差。可是在高校里是唯文凭的,因为他属于工人编制,有很多的工作不能用他。比如说从出国的同事走了以后,就由我和那个大学生分工给研究生上课,他上电镜部分,我上制样部分。而老宋来了上课的事仍然这样安排,由于他没有上过大学,不知大学课是怎么讲的。这还没什么,正好这时要对上课的人进行资格认证,然后给我们发了教师证。他拿不到教师证就不能上课,这样电镜这一部分就得我来上,这时我必须要学会和熟练掌握电镜的使用,同时要写教案和制作这一部分的幻灯片上课用(我的制样部分这些都做完了)。由于我物理懂得不多,要讲清楚这么高精尖的仪器的原理构造,对我来说真是很难,我自己必需得先弄明白,要不怎么讲给学生听?我只好又得下苦功夫,翻看手头仅有的几本书,通过学习来理解、分析和记笔记。要写好多遍草稿,最后写出满意的教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反应也很好。



  另一件事是在对虾病毒病的科研中,课题组让我参加,我建议领导说让老宋也进来,可是领导不答应。之后这两件事让老宋心里不平衡,很多事情就推了不干,他不干的事我反倒挨了领导的批评。尤其是在我上了副高职以后,我们之间更不好共事了。他是个老高一的学生,挺有水平,但也有些自负,有些事情我跟他说了他不愿意听。比如评职称的事,我说你走工人系列先评个技工,然后再慢慢往上走,可他不愿意屈就,任其自然。结果后来的上职称和涨工资直至他退休后返聘,都因为职称问题受到影响(有一次说这事,他也有些悔意)。我发表的论文,虽然他没参加实验,但是我都把他分别放在2、3、4的作者上,如果他当时主动的发点第一作者的文章,在他退休前评上高级技师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那我们一起工作时也会很愉快的。

  

  有本书的作者说:“父母去世,子女常遭十年命运不顺。”我不知他说的是不是真理,我倒觉得自90年春节母亲去世后,整个一个90年代,我家里家外似有千斤重担压在肩上。沉重的心情,万般的不易,让我连病都不敢生,就这样扛着走过来。

  

  我说说在市水产养殖公司上班的云善,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和我结成连理的他。毕业后分配到市水产养殖公司,他开始做技术员,后来升为工程师。他在海带育苗和河豚鱼工厂化养殖中成绩突出。2000年后,养殖公司的海域被大连市规划为旅游区,公司的经营越来越不景气。于是就开始考虑工厂化养鱼。公司是第一次搞这个项目,人选就是他。我们在校时根本没有开过这门课,他也没干过,就不想接这个活,可是又没有别的出路,因为不干就只能去仓库当保管员,无奈他只好硬着头皮接了这个任务。

  

  在大连湾租用的车间,一干就是三、四年。刚开始干就遇到难题,越冬的半大鱼苗放到养殖池里不久,就见鱼群环池狂游,往池壁上撞,然后就有很多的鱼死亡。租池的其他家技术员告诉他是得了车轮虫病,得用药了。他电话问我敢不敢用?我说:“死马当着活马医吧,反正都是死。”他大胆的用药,又精心观察管理,夜里起来几次挨个池子观察,鱼病很快被控制,防止了一场大规模的死鱼发生。他说,当时,他最喜欢趴在池边看鱼围着池子游了。后来他摸索出了不少养鱼经验和方法,当年河豚鱼就获得了97%(之后几年都在95-97%) 的高成活率(一般的在80-90%就认为很高了),这个成活率在大连湾的车间里也是最高的。天暖后将鱼转移到海上在网箱里养殖,海上管理也取得了大丰收。他也因此成了公司里的名人。河豚鱼出口日本,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效益和产值。

  

  还有我们班的忠学,她毕业后一直在金州大地养殖场育苗室工作。是扇贝人工育苗的专家,也为他们单位的科研和生产做出骄人的贡献。她的丈夫是位船长,天天在海上作业也很辛苦,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得她操心出力。常年的劳累和工作环境的关系,对她的身体伤害很大,她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她很早就没有了母亲,她还要帮助父亲照顾下边的弟弟妹妹。

  

  她在工作中吃苦受力不说,担在肩上的重任却不是我坐在干净舒适的实验室能想象出来的。她说基层育苗技术员不仅是苦和累,还要操心上火,没年没节昼夜在干。挣到钱了,全场皆大欢喜。一旦失败,责任就在技术员身上。他们要面对的是何等的巨大压力和责备!一个单位的效益就靠他们这些基层的技术人员,他们是要给企业创造产值的,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真货!而我们在校的工作是个软任务,是个长期的,是在总结自己或忠学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也是将前人和历史的东西传递给后人,只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毕业后,我们有多少老同学一直像忠学和云善他们一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基层辛勤工作,取得了成绩却默默无闻,他们是我们这一代更值得讴歌的人!

  

  每当回顾过去,有得有失。想想失去的,觉得挺后悔,为什么要那么拼?我们这一代,是共和国最出力、最有奉献精神,回报也不多,却最努力工作的人!我们付出了青春,没有辜负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为党为国争光也有我们的一份,所以也倍觉骄傲和光荣!

  

  (待续)


本期倾情打造——


 推荐社长:古垒东边   

微信号 wxid_gwlpjot022


  编辑制作:荷       月    

微信号  zme13210734872


墨香||音王


音王至尊出品 丨 转载请注明出处

音乐、图片源自网络

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并立即删除

聆听音乐|欣赏美文|乐享生活 



广而告之

美颜膏,美丽肌肤的守护神

         每时每刻

年轻相伴

   燕窝糕

由内而外的身心滋养

你该拥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