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2021-04-15 00:58:56

一,水花的培育

一 / 水花下塘前的准备

1,池塘准备

1.1鱼苗培育池面积35亩,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5432,平均水深1.21.5,池坡比111.5,池底平坦,壤土,淤泥厚1520cm,进排水方便。

   鱼种培育池面积510亩,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5432,平均水深1.82.5左右,池坡比111.5,池底平坦,壤土,淤泥厚1520cm,进排水方便。

   1.2 清塘消毒:考虑到鱼种对敌害生物(包括野杂鱼,细菌,寄生虫等)的敏感性比较高,鱼种塘清塘工作要求比成鱼塘更仔细,最好能采用带水清塘法,比干法清塘效果好,避免加水带入敌害生物。用量分别是:

  1)带水清塘:水深50-60厘米,用生石灰70-150千克/亩或漂白粉7千克/亩。

  2)干法清塘:生石灰50-70千克或漂白粉5千克/亩。

   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水后立刻全池泼洒。浓度一定要高,并且均匀。过一天后,用耙将池底淤泥翻动一次,这样才能保证清塘效果。

   茶粕清塘:水深11亩用量80斤,鱼苗下搪前1015天施用。水温低,毒性消失慢,温度高消失快。先将茶粕打成块状、放入木捅或水缸中,加水浸泡,水温25时浸泡一昼夜即可使用。施用时加大水量,全池均匀泼洒。

     池塘清塘消毒后,间隔三天注水40-60厘米左右(注水口用80目网布过滤),并对水体消毒杀菌“苯扎溴铵+浓戊二醛”各一瓶用2-3亩;

    间隔3天用碧水爽(多元有机酸)解毒,次日施用“苗种培饵氧吧2-5包/亩+藻种100克+氨基酸培水素500克”,(具体施用量要根据水花的灵活掌握,新塘或者沙质塘还要加发酵后的有机粪肥),一般2-3天浮游生物完全达到高峰,这时正是投放水花的最佳时间。因为水花要求水质相对"清爽",不宜过老及大量浮游动物长起后下池,而是应当在下花后2-3天浮游生物达到高峰。 


/ 二 / 水花下塘

   水花在孵化灶或环道中基本达到平游时应该使用“苗种免疫浸泡剂10-20毫升/方水,浸泡30分钟,连续2天,每天1次”;

    黄颡鱼苗入池前一定要试水,取一盆底层水,放几尾鱼苗试养1天,如果鱼苗活动正常,说明毒性已消失,方可放养。放苗时池塘和鱼苗袋中的水温差不得超过2℃。在池塘上风处将装鱼苗氧气袋放入池塘浸泡30min左右,打开氧气袋缓慢加入池水,平衡水温与水质,然后放苗入池。有条件的可先进网箱暂养并开食后再入池。

    在下池前2-3小时要每亩用“泼洒姜100克+聚维酮碘100毫升每亩”兑水全池泼洒,防应激、细菌病。水花到达塘边后“调温”20分钟,再倒入水花暂养箱中,每万尾用“鱼美剂10克”喂饱水花,待水花吃饱后在上风口放入池塘。实践证明饱食后下塘水花培育的成活率更高。

    在水花培育的过程当中,一般放苗的密度为20-30万尾每亩左右。

/ 三 / 饵料的投喂

   水花下塘后,不需要用豆浆喂水花,直接按照以下方法:

    下塘当天开始全池泼洒“鱼美剂”,10-20克/万尾,每天2次。以后每天用2次“鱼美剂”,200-400克/亩.天,具体用量要根据鱼苗的长势灵活增加。     每隔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5-10厘米左右,每五天补一次营养和菌种“苗种培饵氧吧1/+藻种100+水美100/”。防止水体的老化,掉清。

     当鱼苗培育7-10d左右长至1-1.5厘米时开始转换饵料,投喂甲鱼、鳗鱼饲料或黄颡鱼专用粉料,方法是加水揉成团状放入饵料台。饵料台的设置方法:规格为1×1m带框网片或塑料框,吊在离池边约1.5m、池底约750px的水下,竹竿固定。一般5亩池塘四周共设置20个左右的饵料台。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上午7:00、下午16:00和晚上21:00。每天按500g/10万尾投喂,投喂量根据每天摄食情况适当增减,白天占全天投喂量的40%以下,晚上占60%以上。当鱼苗规格达50px以上时,设置2-3个浮性饵料框,开始驯化投喂破碎料。当鱼苗规格达3厘米以上时,开始投喂黄颡鱼0号料。

/ 四/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黄颡鱼苗入池后,保持水深5060厘米,每隔3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015厘米深;鱼苗入池15天后,用生石灰消毒1次,用量为5千克/亩,将水体pH值控制在7.58.5,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鱼苗培育过程中应适时开启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平时应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查看水质、水温、鱼苗的活动和摄食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经过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鱼苗体长为3厘米左右,达到夏花(寸片)规格,可以分塘进行鱼种培育。

 / 五 / 捕捞前的炼网

   炼网:鱼苗培育时间15-20天可达寸片规格,可以出售或转入鱼种培育阶段。此时必须炼网2-3次。

      炼网的目的:(1)了解鱼苗数量及成活率,(2)提高鱼苗耐低氧的能力,排空体内粪便及过多的粘液,便于长途运输。

      炼网的方法:使用专用的密网,拉网前不要喂食。第一网在天气正常的上午,将鱼苗拉拢集中20秒左右,立即放入塘里并喂食。第二网将鱼苗在密眼困箱中集中1-2小时,在箱里用手向同一个方向拨动水。形成水流,激发鱼苗顶水,锻炼肌肉,接下来可以进行短途运输;如果要进行长途运输,必须在隔一天后炼第三网,停食一天,并在箱里“吊养”一夜后装袋运输

/ 六 / 注意事项

1、一般鱼苗下池后10天左右,加喂开口饵料并补充维生素。

2、每隔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厘米左右,每五天补一次营养和菌种。

3、鱼苗经过15-18天的饲养,体长达3厘米以上,达到寸片后要及时分塘稀养。

4、防治气泡病:水花下池前1小时使用40%的苯扎溴铵50-100毫升,能最大限度防治气泡病。

5、预防白头白嘴:水花下池7天左右,全池泼洒“纤灭100克+原虫膏150克+菌毒消粉剂250克=1亩”,连用2次。

治疗白头白嘴:使用“虫虫草100克+原虫膏200克+浓戊二醛125毫升=1亩”。

/ 七 / 实际案例

    四川省内江市“江龙水产养殖场”吴老师说他们场一直使用‘鱼美’进行育苗,因为该产品蛋白含量高,被吸收率高。

   那么什么时候用芳水鱼美呢?

    对此吴老师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大棚增温,提前繁殖。4到5天的水花消化系统逐渐完善,有了吃东西能力的时候用芳水鱼美,这时吸收效果最好;每日4次,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2%,鱼苗生长速度快。以此培育健壮苗种为基础,让白甲乌鳢提早赶上生长旺季,成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能年底出成鱼,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是养殖育苗的好帮手!

    苗种培饵氧吧+鱼美培育的优点,看看小视频,你就知道了!

  二,鱼种培育   

    黄颡鱼的鱼种培育是指将黄颡鱼从1.52.5厘米培育至610厘米这一阶段。鱼种阶段的黄颡鱼相对鱼苗阶段来说,具有集群性强、适应能力强、食性与成鱼相似等特点。在实际生产中,黄颡鱼的养殖往往不经过鱼种培育这一阶段,而是从鱼苗阶段直接进入到成鱼养殖了阶段。如果不经过鱼种培育阶段,可以减少黄颡鱼养殖的环节,但是到成鱼收获季节时,有些个体达不到商品鱼的规格,会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经过鱼种培育阶段后,黄颡鱼养成时,商品鱼个体大,规格整齐,经济效益较好。
    (一)、培育鱼种方法
    黄颡鱼鱼种培育方法有池塘培育、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等几种。较常采用的方法是池塘培育,对于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黄颡鱼应视条件而定。
      
流水培育鱼种
      1
、流水培育鱼种池的要求。在建流水池时首先要考虑水源、水质、水位落差、交通、电源、成本等因素,使集约化养殖的黄颡鱼鱼种能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生长。在设计建造流水池时,总的原则是,流水池应保持一定的水体交换量,以达到池内有充足的溶氧;要保证鱼池各部位水体交换充分,没有死角和分层现象;为了减少鱼类能量的消耗,在保证溶氧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水流的冲击;流水池的进水、排水系统和排污设施布局要合理。流水池可以建造成长方形切角、椭圆形或圆形,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池深0.81 0.50.7,池底距排水口坡度为。进水方式是全环抱小管进水,在池底处设3540个直径为34厘米的进水水泥管孔,均匀地排在池壁上,设有一个总进水渠流入每个鱼池。流水池不要过大或过小,池子过大,虽然相对造价成本较低,利用率高,但水体交换慢,排污时间长,池水(尤其是底层)溶氧低,有死角和分层现象,影响鱼类生长;池子过小,面积利用率低,造价高,水体利用率差。流水池,无论哪种设计建造方式,都要以砖石浆砌,水泥灰浆抹面,池底、池壁要平整光滑,以免挂污,影响水质。排污方式在池底中心位置设排污暗渠和暗管,规格要根据池子的大小来确定,排污孔的直径、数量根据池水容积和排水速度而定,排污孔上盖拦鱼网,大池可设排污孔23个,小池可设12个,池外用阀门控制。
      2
、放养前的准备
      
流水池使用前要修补好缺损,检查能否保水,进排水是否顺畅。用强氯精或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冲洗完后再浸泡 7天。流水池消毒并浸泡好后,就可以进水。进水时要有滤水设施,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池内。进水深度为4050厘米。鱼种放养前要进行试水。
      3
、鱼种放养
    鱼种流水池放养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在 5毫克/升以上,各项指标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没有病害。
    
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200300尾。流水池水流充足,溶氧丰富,鱼种的放养密度可以相对大一些。
     4
、饲料
    流水池培育鱼种,其饵料来源全部靠人工投喂。
     5
、流水养殖黄颡鱼鱼种,最大特点是养殖密度大,所产生的排泄物和没有吃完的残饵量大,需要的溶氧含量高,因此,要经常清除粪便和残饵,要保持一定的水流交换量。

   池塘培育鱼种
   
根据此时黄颡鱼苗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为增强等特点,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环节,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1
、池塘条件及清理
      
培育池面积一般12亩较为适宜,因为面积过大,易造成鱼种摄食不均,并给捕捞操作带来困难,池塘水深在1.5左右,池底平整,排水口处约20%面积降低20厘米左右较为理想,淤泥少,保水性能较好,便于进、排水,周围环境安静,且稍微有些遮光物。在投放苗种前首先要进行池塘除野消毒,培育出浮游动物后进行放养鱼苗。
     2
、苗种放养
     
放养 2厘米左右的小规格夏花苗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游动敏捷,行动有力,并将鱼体进行严格药浴消毒。根据生产情况和池塘条件而确定苗种的放养密度,一般将鱼种饲养到越冬前后放养到成鱼池进行成鱼饲养的饲养密度较大,每亩放养量为800010000尾,如短期饲养到7月至8月份分池饲养商品鱼的每亩放养量为40006000尾。待鱼种长到 8厘米时,即可进行分池,再放入成鱼池塘中饲养成鱼。
     3
、饲料及投喂
     
在投放 2厘米的苗种时池塘中浮游动物量可以基本上满足几天的需求量,在鱼种23厘米之间最好饲料是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活性饲料,随着个体的增大,池塘中天然饲料减少,必须要投喂人工混合饲料才能满足苗种的摄食需求。首先在池塘搭一个饵料台,其材料要用竹席、草席、彩条布等物,每亩池塘饵料台的面积约68平方米即可,最好将饵料台能升能降。将饵料台用竹桩固定的离池底约 1020厘米处,然后将饵料投喂在饵料台上。

苗种培育中多采用配合饲料,投喂量及次数,一般投喂量开始转化食性时为10%,在以后逐渐下降到占体重的56%,每天投喂24次,在 3厘米长以前每天投喂34次,在身体全长5厘米前每天投喂23次,其后为每天投喂 2次即可。黄颡鱼鱼种配合饲料的营养标准是:粗蛋白质 40%43%、脂肪8%10%、碳水化合物18%23%、纤维素3%5%
     4
、饲养日常管理
   在整个鱼种培育过程中,池塘日常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多方面的、经常性的工作,是提高鱼种成活率,使其达到大规格的关键。
    (1)
每天投喂饲料要特别注意四定,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
    (2)
35天清整食场1次,每半个月用漂白粉(0.30.5千克)消毒 1次。如投喂的是颗粒饲料,次数可适当减少。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污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防止有害昆虫、病菌的繁生。
    (3)
每天清晨巡塘 1次,观察水色和鱼的活动,特别是浮头情况,如浮头较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掌握施肥、投饲的数量。下午应结合投饲或检查吃食情况巡视池塘,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苗种培育期间,也是蝌蚪和各种有害水生昆虫繁衍的旺期,应随时捞出池塘中的蝌蚪,以免蝌蚪抢食鱼种的饲料。发现水蛇、水蜈蚣、水虿、龟鳖等敌害时,应及时处理。水鸟较多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驱赶和杀灭。
    (5)
适时注水,改善水质。池塘中每天投饲量大,排泄物多,池塘水极易过肥。因此,经常加水,可改善水质,预防缺氧泛池,促进鱼类生长。在饲养期间,一般1015天加水 1次。
    (6)
鱼种培育阶段,是鱼病最易流行时期,在此段时期中要注意观察,并采用各种预防措施。黄颡鱼此时期最常见的病为出血性水肿病,除池塘用消毒剂消灭细菌,并在黄颡鱼的饵料中加添四环素每公斤饲料中加 20投喂,每天一次,连续 35天。
(
)网箱培育鱼种
      
网箱培育黄颡鱼鱼种,通常在江河、水库、湖泊等水体中进行。大水体中的水质清新、透明度较大、溶氧量充足,鱼种的生长速度较快。常用的网箱规格长 5,宽2,高1,一般用40目左右的网布加工而成,待鱼种长到 3厘米以上时要更换网目为1522目的网箱。一般在网箱底部要设置一个饵料台,面积 23平方米,并在网箱架上加一个遮盖物遮光。投喂的饵料同池塘饲养的饲料标准相同。
     (
)瓦氏黄颡鱼种的集约化培育。湖北万松良等通过三年的实践认为,集约化培育鱼种的特点是完全依靠人工投饲,放养密度大,育种率高,饲养管理较为方便。但因密度大,管理要特别精细,若有疏忽,易由病害或水质恶化造成批量死亡,或发生逃鱼事故。
        
鱼种集约化培育的设施要求与上述鱼苗培育基本相同,但培育面积宜大一些。如流水泥池520平方米一口,网箱510平方米一口,网目稀至1020目。也可仍用育苗水泥池和网箱培育鱼种。放养密度依据设施条件和放苗规格而定。一般流水水泥池每立方水体放养11.5厘米鱼苗30004000尾,至3厘米时分稀至15002500尾,直至养成5厘米左右的鱼种。网箱中的密度稍小一些,11.5厘米的鱼苗每立方水体放养20003000尾,至22.5厘米时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至3.5厘米时放养密度为1000尾,直至养成5厘米左右的鱼种。鱼种投喂的饲料有3种:一是红虫和水蚯蚓;二是绞碎的鱼浆;三是人工配合饲料。红虫和水蚯蚓适合鱼种阶段早期投喂,中期应投喂鱼浆,后期逐渐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的推荐方如下:鱼粉36%,蚕蛹10%,肉骨粉9%,血粉8%,面粉30%,豆油2.5%,粘合剂1.5%,复合维生素1%,无机盐合剂1%。配合饲料有条件可制成微颗粒饲料,或者直接用水拌成团饼状投喂。也可将鱼浆与鱼粉、豆饼粉和面粉等粉状料拌合成团投喂。根据鱼种摄食情况,一天投喂34次,边吃边喂。让所有的鱼吃饱。瓦氏黄颡鱼苗种有集群摄食的习惯,很容易驯食。日常主要做好水质调控和溶氧管理工作。水泥池应保持昼夜微流水不断,并有气泵定时增氧,始终保持池水溶氧在 5mg/1以上。每12天虹吸排污一次。网箱内也要定时清箱,清除粪便。根据鱼种生长情况,适时分池分箱,调整合适的鱼种密度。注意防病治病,发现症状,及时诊治。另外,在晴天日光较强的情况下,育种池和网箱上要有适当遮盖,以满足瓦氏黄颡鱼避光栖息的习性。在良好的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约需 25天培育,瓦氏黄颡鱼苗可长成 5厘米以上的鱼种。

三,水花,鱼苗,鱼种的运输。

运输鱼苗、鱼种的过程中,不论使用何种方法,操作必须细致,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鱼苗体质健壮,鱼苗鳔室充气(长腰点),口器开通,游泳活泼,即可装运。尼龙袋充氧运输的装运量,约为运输盒的80%。

2、水质清新无毒,溶氧量高。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的水均可使用、应选用无色透明、含泥量低的水。自来水要除氯,放置24小时后才能使用。夏天要用凉水。

3、鱼种起运前,鱼体要经拉网锻炼,排除粪便。肌体结实,减少黏液分泌,才能提高成活率。

4,在运输水花的过程中,可以在苗袋中加入苗种免疫浸泡剂20-50毫升每立方水体,在朝苗,鱼种的运输过程中,每立方运输水体可以使用苗种免疫浸泡剂10-20毫升,泼洒姜10-20克,增强水花自身免疫力,苗种阶段的抗应激能力,成活率。

 5、注意温度平衡,温差不得±2,运到目的地后应先下箱醒鱼,一小时后给鱼苗投喂熟蛋黄。10万尾鱼苗投喂蛋黄一个,待见到鱼苗花肠(吞食蛋黄进入肠内)后,再等一小时后方可放鱼入池。尼龙袋和运输盒内的鱼苗,下箱前先将它们放入水中、使内外水温一致。然后打开尼龙袋或运输盒,灌人塘水、将袋放入箱中,让鱼苗(鱼种)自行游出。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