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信阳美丽乡村之罗山 以产业发展支撑乡村的可持续性

信阳美丽乡村之罗山 以产业发展支撑乡村的可持续性

2022-03-02 23:30:02


♨功能推荐♨

回复”招聘“了解罗山最新招聘求职信息,总有一款适合你。

回复”今日“了解罗山最新新闻资讯,大事小情尽在掌上罗山。

回复”爆料“参与爆料身边不好之事!

回复报名“或“封面”参与罗山2015微封面活动!

回复方言“参与罗山方言测试趣味活动!

何家冲村的山水景观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医院旧址

记者一行在何氏祠前合影

何氏祠的外墙上,挂满了牌匾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而美丽乡村建设,并不是涂脂抹粉,要发持续展、把人留住,靠的是产业支撑。

  以产业发展 支撑美丽乡村的可持续性,做强富民安民的产业,才有持续的原动力。罗山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内外兼修”的同时,还根据乡村特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致力于把农村建得美,也经营得美。南部山区,依托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中北部平原地带,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将土地流转与体验、采摘、观光农业相结合,达到村美民富的双赢。

  □东方今报记者 李光远/文 章继军/图

  何家冲:发展旅游产业,让红的人文、绿的自然相得益彰

  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铁铺镇何家冲有足够的红色资源来大做文章。

  何氏祠位于何家冲西头,建于清朝道光十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军部旧址,就在这里。几百年过去,除了门楼上“何氏祠”三个大字,以及一面镶嵌在东房墙上的宗祠石碑,这里很难找到何氏族人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对红色革命历史的记录。

  何家冲到底有多“红”?在何氏祠的外墙上,悬挂了22个牌匾,诸如“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全国各地的很多单位或组织,把这里当做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基地。

,几年前,牌匾是挂在门口两边的。“后来到这里挂牌匾的越来越多,门口挂不下了,也很乱,就挪了地方。”再后来,有16个牌匾挪到了围墙上,分两排悬挂。

  “前一段时间,省里有个单位过来挂牌,一看这么多牌子,就说‘你们可以找挂牌的收赞助费,每个牌子五万元’。”铁铺镇党委副书记涂鹏说,“这是玩笑话,别人能把何家冲当教育基地,是对何家冲的认可,也是对这里的宣传,从来没想过收钱的事儿。”

  广场前,是一条环村修建的明渠,不但美观,更方便灌溉。逆流而上,依次经过小竹林、桂花园、900多年苍劲生长的银杏树、红军井,在一处清澈的水塘边,一片果树园散发着清新的香味。在果园后面,四个连在一起的古院落,是红军医院旧址,其中两套院落是参观区,另两套村民在居住。

  何家冲道路南边,是修葺一新的宽敞河流。去年以前,这条河已经多年干枯,河道里到处都是杂草矮树。去年10月,镇里在河道上游修建蓄水渠,清理了河道,建了三道拦水堰,河水渐渐多了起来。

  “前段时间下雨,河里的水非常壮观,就像三道瀑布一样。”在涂鹏的手机里,依然保留着当天拍摄的照片。

  顺流而上,何家冲大堰组彭德旭家的红军食堂就在河边。6月8日中午,食堂里来了两桌客人。“淡季的时候,平均一天三四桌,旺季一二十桌都有,忙不过来。”正在收拾餐具的服务员说。

  午饭过后,彭德旭驱车到湖北境内购买蔬菜,从去年十一开始,红军食堂的生意比往年红火了很多。“游客多了,特别是开车来旅游的多了。”彭德旭说,开始是自己干,最后忙不过来,请了两个人帮忙。

  红军食堂门前有一片荒地,一群人正在施工,一个工人告诉记者,一个在外地发了财的老板,回乡在这里准备搞一个生态农庄,住宿、就餐、采摘体验园、农产品展示都有。“要不是搞美丽乡村,这里咋能发展这么好呢!”工人们说。

  涂鹏告诉记者,何家冲打造旅游品牌,坚持的是以红带绿、以绿托红,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红色、花海、古风、悠闲的美丽乡村。红色,是以红二十五军为主题,做大红色旅游,建有品位的村子;花海,突出主题绿化,实施四季享花工程,建有个性的村子;古风,挖掘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让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悠闲,打造千亩花海、果园,以花为媒以果为业,做足采摘、休闲文章。

  “何家冲有山有水,红绿相映,村在山中,水在村中,是典型的豫南水乡。”涂鹏说,何家冲真正做到了“青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旅游产业是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和谐共处的最好体现。

潘新镇万亩生态花木基地

在罗山恒盈达供港蔬菜基地,一位工人正在摘菜

泰岳公司的花木基地

  徐寨村:发展花木产业,让城里人来这里吸氧

  距离何家冲十多里外的潘新镇徐寨村是另一番景象。

  徐寨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村庄。几年前,这里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里有两片集中统一规划的楼房。

  “一共三百多套房子,搬进来的有一百多户,陆续有村民在搬。”徐寨村党总支书记胡宪忠介绍,全村15个村民组,556户共2126人,每年外出打工的有800多人。美丽乡村开展以来,徐寨村徐寨组建设了农家书屋、少年宫、文化活动广场等一系列的配套工程。“我们不搞一刀切,完全按照村民自己的意愿,村民可以搬到新型社区,也可以住在原来的村民组里,和谐最重要。”

  胡宪忠说的“不搞一刀切”,在胡楼组体现得最为明显。与新型社区的整齐划一不同,胡楼组的原貌被整体保留,并改善了排污、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了养老院,清理了乱堆乱放,实现了户内清洁、户外整洁。

  村容村貌的改善只是第一步,为了能够持续发展、把人留住,产业的支撑必不可少。2013年,以花木种植为主的泰岳农业科技公司被成功吸引到这里,并迅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我们这里山地多田地少,山都荒了,多少年没有人管理。”胡宪忠说,通过土地流转,当地农民闲置的数千亩土地被泰岳公司承包。“双方就跟谈对象一样,第一次见面就看对了眼。”

  泰岳公司的总部安在了徐寨村,按照规划,迅速翻整了荒山,该保留的松柏林保留,杂草、低矮的灌木丛该清理的清理,铺设喷灌管道、排水沟,挖塘蓄水建坝,引进数十种花木幼苗栽种于山坡上。

  “农闲的时候,每天来这里打工的村民有200多人,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的,还有60多岁的老太太。”张银忠是罗山县其他乡里的村民,因为懂花木技术,被请到泰岳公司负责花木生产和管理,每次见到年纪太大的村民过来干活,他都会开玩笑说“干不动不要紧,千万别摔倒了”,“干一天有一天的钱,一天六七十块,不用出门就把钱挣了,都愿意到这里干活。”

  目前,该公司已流转土地近万亩,涉及附近四五个村庄的400多户村民。葡萄园、桂花园、银杏园、牡丹园、香樟园等已经初具规模。

  “每到周末,很多人开车到这里扎帐篷住,原来山林里蚊子多得要命,现在这里蚊子都少了。”张银忠说,“再过上一两年,这里的休闲设施建好以后,来的人肯定更多。城市车多人多污染多,哪有我们农村好,这里要建成‘城市人来吸氧的地方’。”

  村庄变美了,环境改善了,村民们也搭上了顺风车,在家门口谋点事做。

  胡楼组村民殷勤和婆婆开了个家庭食堂,平均每天有两桌的客人。“就我和婆婆两人,客人多了也接待不了。”殷勤说,蔬菜是自家园子里种的,鱼肉都是本地产的,地道的罗山农家菜,游客的评价很高。

  在胡楼组村民房立友的门前,有一口占地两三亩的水塘,去年,房立友把水塘承包了下来,清淤、翻新、蓄水后,在塘里撒下了鱼苗,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卖鱼了。“我原来在外面打工,村里搞美丽乡村,我就回来了,在外打工总是要回来的,把家里建好了,比什么都强!”

豫湘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红提园

在隆盛园公司的玫瑰园里打工,熊玉梅很开心

  尤店乡:做精现代农业,让土地变成下“金蛋”的摇钱树

  作为农业大县,罗山县的农业相对发达,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罗山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推出观光、体验农业和林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目前,全县已建成5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培育了7个产业集群,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位于罗山县北部平原的尤店乡双楼村,就是其中之一。

  尤店乡宣传委员李尚金介绍,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双楼村以“产业发展、活力双楼”为主题,围绕粮食、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加大土地流转,引进农业企业,做精现代农业,园区已入驻企业9家,流转土地3800亩。“既带动了农民致富,也能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有了。”

  在双楼村新修水泥路口,一块竖立的高大石头上用繁体字写着“罗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个产业园规划面积6万亩,土地流转正逐步推进。

  沿路向西,两边一个个标准化大棚、一片片特色种植格外醒目,隆盛园公司的规划图牌子就竖立在路边。在隆盛园公司花卉苗木基地的玫瑰园中,熊玉梅正在忙着采摘。农忙时节,当地村民都回家插秧、收麦,只剩她和丈夫在这里抢收成熟的玫瑰。熊玉梅的剪刀在花丛中迅速穿梭,从头走到尾,怀抱一大把玫瑰。

  熊玉梅和丈夫都是驻马店正阳人,孩子在外上学,夫妻俩来到种植园工作,一个月分别有两千多元的收入。玫瑰花三个月一季,他们就三个月回一次老家。“老板人很好,工资从不拖欠。”既能挣钱又有机会回家看孩子,熊玉梅很开心。

  熊玉梅口中的老板叫刘元琴,个子不高,一直在罗山做实业。“我这人打骨子里就喜欢花,有这个机会,我就要好好地拼一把。”刘元琴告诉记者,从2013年10月开始,她成立了隆盛园农业开发公司,并在罗山县尤店乡双楼村进行土地流转。

  刘元琴说,开始她计划承包万亩土地,因为土地流转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农民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土地流转并不顺利。第一年,她仅仅流转了500多亩田地,且比较分散。

  “搞现代农业,最理想的是大面积连片种植,因为中间有个别村民对土地流转有担心,流转到的土地不能连在一起,是一块块的。”根据区域的不同,刘元琴建了8个标准化作业园区,开始从云南引进幼苗,分块种植玫瑰、百合、牡丹等花木。

  搞现代农业,投入很大,成本回收较慢,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让刘元琴觉得心力交瘁,并曾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搞这个到底行不行?

  执著的性格,让她坚持了下来。“乡里和村里,都非常支持,帮了很多忙,村民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很多事情慢慢在理顺。”刘元琴说,做什么事情都有坎坷,她相信有村民、乡里的支持,自己能做好,更相信现代农业前途光明。“现代农业对农民和企业是双赢的,不可能做不好。”

  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两年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周边村民尝到了甜头,双楼村的李荣虎感受颇深。2014年10月,李荣虎作为红提园的管理员,开始在村门口的豫湘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工。

  “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比出去打工强。”李荣虎说,一开始,村民对土地流转有顾虑,怕这些搞企业的干不了两三年跑了,村民找谁要钱呢?当这些企业大刀阔斧修整土地、搭架子、跑喷灌水管、栽秧苗后,村民的顾虑渐渐打消了。

  “人家企业投入这么多钱,不是玩花架子,是真干!”李荣虎说,“每次走亲串友,说起我们双楼村,别人都羡慕得不得了,都是恁好的事咋就让双楼赶上了。”

  李荣虎告诉记者,他就盼着土地流转能再快点,自己家的田地能尽快流转出去。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内容!!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