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夏夜“照鱼”话泥鳅

夏夜“照鱼”话泥鳅

2022-02-28 02:28:36

  小时候,每到炎夏的晚上,川东村里的许多人在饭后都会摇着芭蕉扇,聚焦在禾场上纳凉、讲古。这时,在村庄附近的水稻田间,会有一团团的火光缓缓移动,并不时传来隐隐约约的欢呼声,那是有人正在“照鱼”。

  所谓“照鱼”,其实就是用灯火照着去捉泥鳅。在夏日的夜晚,尤其是有月亮的晚上,一般是两个人合作出动,一人手里打着“灯笼”(有条件的用汽灯,我们村子的人是用一种像镂空的大碗形状带柄的铁笼,以2米左右的竹木小竿挑起,里面点着松木劈柴),另外一人则手拿一柄装在2米左右竹木小竿上的铁篦,沿着水稻田的小路,慢慢前行。

  这时,稻秧新插不久,禾苗不高,田里积水不深,如果不是新下大雨,水面往往很清澈。晚上,凉风习习,栖居在水稻田里的泥鳅会从泥洞里钻出来,舒服地贴着地面,享受着清凉世界。

  照鱼的人借着灯笼的火光,一旦发现它们,用铁篦子横对着它们砍下去,就可以把它们“斩获”。这里的关键一是要瞄得准,二是要下手快。否则,泥鳅就会立刻逃遁。因为它们都有“土行孙”的本领,在烂泥里钻得很快,再想找到它们就很难了。

  水田里有时也会有黄鳝和小鲫鱼。如果能够斩获黄鳝,会令照鱼的人喜出望外。只有那小鲫鱼,因为处于游动状态,虽然看到,却不太容易捕获。

  照鱼时,有时还可以发现别人在田里放的一种渔具,我们叫它“漏子”。它是用细竹篾编织而成的漏斗状的东西,头部大约碗口大小,篾片向内弯成一个松松的进口,尾部用绳子扎紧。使用时,在里面放一点煮熟的猪肝,然后在傍晚把它放到水田里,泥鳅闻到猪肝的香味,便会从头部的口子滑入,但是,当它们进去后,那口子就会因为弹性而闭合起来,于是这些贪食的家伙们也就出不来了。

  第二天早上,人们去收“漏子”时,只要把尾部的绳子解开,就可以把它们俘获了。“漏子”里多的是泥鳅,有时候也会有黄鳝甚至水蛇进入。照鱼的人看见人家下的“漏子”,一般都不会去动它们,但也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会把里面的泥鳅收归己有,甚至连人家的“漏子”一起拿了回去。

  泥鳅是人们很爱吃的一种美味食品,我们家乡多半是红烧或者与辣椒、萝卜等一起炒了吃。有时候,因为泥鳅捉得多,一时吃不完,就会晒干或烘干做“干鱼崽”,随时可以做菜。

  曾听人家说有一个叫“泥鳅汆豆腐”的菜,是把豆腐蒸热后,将洗净的活泥鳅放入,泥鳅受热在豆腐中乱窜至死。据说,这样的豆腐和泥鳅吃起来都味道特别鲜美。但是我母亲觉得这样对泥鳅好像太残酷,不愿做这道菜,所以我也从未吃过。

  泥鳅据说还有滋补和药用价值,民间甚至有“水中人参”之称。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甘,平,无毒”,能“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有些书上说泥鳅含多种营养成分,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

  据说泥鳅生吃能“长力气”,在我们乡下的确早有流传。我弟弟小时候,就因为听信了人家的传言,有一次“干塘”(即把池塘的水抽干)时,捉到一条小泥鳅,竟当场吞了下去。被母亲知道后,挨了一顿好骂。母亲说,要是弄不好,泥鳅钻到气管里,小命就没了。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夏天,我也曾经随堂哥参加过一次“照鱼”活动。在乡村的田野里,银色的月光下,我帮堂哥打着松木劈柴的灯笼,沿着田间小路悄悄前行,感觉很是刺激。堂哥的本事好,看得准,出手快,凡是被他盯上的泥鳅或黄鳝,几乎都难逃被捉的命运。

  那天晚上,我们出动了大约两个小时,收获不少,事后,堂哥分给了我一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看着那些被“斩获”而正在铁篦子上吱吱叫着挣扎的泥鳅,总觉得太残忍,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以后再也不想跟着去了。

  不过,那次出去,我看到稻田里有一些大田螺(我们叫土田螺),也探出它们的头在乘风凉。我倒趁机会捡了好些回来,母亲把田螺肉挑出来切成片,与辣椒炒了吃,感觉更好些。

  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川东农村老家了,听弟弟说,现在家乡的“照鱼”活动早已绝迹。因为,现在的稻田一年要施放多次化肥农药,田里再也没有野生泥鳅和黄鳝的踪迹,人们要想吃泥鳅,也只能到市场上买人工养殖的了。

中国钓鱼公众微信号合作品牌

更多精彩 请关注《中国钓鱼》杂志唯一官方平台

官方微信号:zhongguodiaoyuzazhi

长按二维码识别 专注中国钓鱼人三十年


联系邮箱:zhongguodiaoyu@sina.cn

联系人:中国钓鱼杂志小编

(版权所有方为《中国钓鱼》杂志,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