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海鱼虽好吃,可风险也不小

海鱼虽好吃,可风险也不小

2021-12-27 01:24:34


马上又到五一假期了,市场采购,烹饪一桌海鲜大餐,那可真是一大享受!不过,享受美食也别忘了安全,食用深海鱼有讲究,此前就有报道称,珠海一家人吃了海鳗鱼后发生食物中毒,经检测,这家人的食物中毒竟是由一种比河豚毒素还要毒的物质引起的,这种物质就是雪卡毒素。近年来,我国广东、香港等南方沿海地区常出现因食用海鱼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这不得不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重视起这种毒素。


什么是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又叫西加毒素,是主要存在于珊瑚礁鱼类体内的一类剧毒物质。不过这种毒素的真正源头来自于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多种底栖微藻,是藻类所产生的毒素,其周围的草食性小鱼吃了有毒藻类后,将毒素摄入体内,大鱼再通过吃小鱼将毒素在体内富集。


雪卡毒素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根据来源的海域可分为太平洋雪卡毒素、印度洋雪卡毒素和加勒比海雪卡毒素三类。受全球气候条件变化、人类活动以及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雪卡毒素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雪卡毒素的结构很稳定,受热不容易分解,常规的食物烹调加工过程很难把它破坏。


雪卡毒素有多毒?



多数人听说过河豚毒素,知道它有剧毒,而雪卡毒素的毒性比河豚毒素还要强百倍。


雪卡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是一种神经毒素,误食了含毒素的海洋鱼类后,中毒潜伏期一般为2~10小时,然后表现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麻或有针扎感,身体蚁爬感、瘙痒感,四肢麻木、关节肌肉酸痛,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病程约2~3周。


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动作失调、抽搐,甚至休克、呼吸肌麻痹而死亡。雪卡毒素中毒者会出现特异性的“热感颠倒”现象,摸着热的东西反而感觉是凉的,碰到水时感觉像触电。


哪些鱼类体内可能存在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主要存在于珊瑚礁鱼类体内,毒素对鱼本身没有明显毒性,可以鱼体内不断积累,再通过食物链传递,所以一般认为体型越大的鱼,毒素含量往往也越多。而且毒素在食物传递过程中还会发生结构改变,使毒素不断加强。


目前已知有超过400多种鱼类可能蓄积雪卡毒素,海产市场和餐桌上常见可能含雪卡毒素的鱼类有石斑鱼(如西星斑、燕尾星斑、老虎斑、东星斑、苏眉)、梭鱼、黑鲈和真鲷等。含雪卡毒素的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南海诸岛等地。养殖类鱼类少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报告。

如何避免雪卡毒素中毒?



雪卡毒素污染的鱼类在感官、嗅觉和味觉上均无明显异常,且常规检测手段不能检出毒素。雪卡毒素在鱼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内脏、生殖腺和鱼头部位,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不易被胃酸破坏。而在鱼肉和鱼骨中含量相对较低。因此:


  • 尽量避免进食野生珊瑚鱼类。避免进食1.5kg以上深海珊瑚鱼,因为鱼体越大,毒素含量越高。避免进食深海珊瑚鱼的头及内脏(如肝、肠及卵巢),这些部位带毒素较多。

  • 外购珊瑚鱼等深海鱼类最好放养15天左右,待毒素排除体外后再食用,可减少中毒机会。

  • 曾有过雪卡毒素中毒的人3-6个月内应避免食用海鱼。


发生食物中毒该怎么办?


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即到附近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急救措施为迅速清除已进入人体内的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等,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