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一下生字:课文13荷叶圆圆

一下生字:课文13荷叶圆圆

2021-10-18 02:16:09



  一下资料   链  接  

?

一下各课生字讲解 链接(2018版)

1,识字1 春夏秋冬

2,识字2 姓氏歌

3,识字3 小青蛙  

4,识字4猜字谜

5,课文1吃水不忘挖井人

6,课文2我多想去看看

7,课文3一个接一个

8,课文4四个太阳

9,课文5小公鸡和小鸭子

10,课文6树和喜鹊

11,课文7怎么都快乐

12,课文8静夜思

13,课文9夜色

14,课文10端午粽

15,课文11彩虹

16,识字5动物儿歌

17,识字6古对今

18,识字7操场上

19,识字8人之初

20,课文12古诗二首

21,课文13荷叶圆圆

21,课文14


1 一下各课生字讲解   链接(2016版)

2 一下各课板书          链接(2016版)

1一上 各课生字讲解  点击链接

3 一年级生字教学资料  点击链接 

4一上生字动画示范集锦


 ?电子课本  链接:

0-1   一上   语文电子课本 点击链接

0-2   一下   语文电子课本 点击链接

0-3   二上   语文电子课本 点击链接

0-4   二下   语文电子课本 点击链接



课  本 



粉笔板书 



粉笔讲解 




硬笔讲解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一字一理 


李平中性笔

李平粉笔


  • 演变、字理、字帖


形声字。今本《说文》无亮字,:“亮,明也,从儿高省。各本无,此依《六书故》所据唐本补。盖即晁氏以道所见唐本也。古人名亮者字明,人处高则明,故其字从儿高。明者可以佐人,故《释诂》曰:亮、相,导也。典谟多用亮字,《大雅》:‘凉彼武王’,传曰:‘凉,佐也。’此假凉为亮也。《韩诗》正作亮。《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此假亮为谅也。”战国金文已见亮字作,似从高不省从人。战国古玺文习见亮字作,何琳仪《古文典》 (640页):“亮,从儿,京省声。儿与京借用从儿京省声。其本义为信,即诚实之义。

  • 书写示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李平中性笔

李平粉笔
  • 演变、字理、字帖

形声字。从木,几声(参见几部“几”字)。本义是树木名(音jī),即桤木。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桤qī”。《说文》:“机,木也。:“盖即桤木也。……机、桤古今字。桤见杜诗。” 《山海经·北山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璞注:“机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出蜀中。”假借为“几案”之“几”(今音jī,旧音jǐ)。《龙龛手鉴·木部》上声:“机,木几,小案之属也。”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卧,仰天而嘘。”陆德明释文:“机,李本作几。” 《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吕延济注:“机,案也。”新中国成立后,“机”又用为“機”的简化字(参见本部“機”字)。

形声字。从木,幾声。本义指弩机,弩上的发动机关。《说文》:“機,主发谓之機。” 《淮南子·原道》:“其用之也若发機。”宋沈括《梦溪笔谈·器用》:“郓州发地得一铜弩機,甚大,制作极工。”泛指其他制动装置,也指有这种装置的机械。《燕丹子》卷上:“秦王不得已而遣之,为機发之桥,欲陷丹。” 《后汉书·赵壹传》:“罼网在上,機穽在下。”李贤注:“機,捕兽機槛也。” 《战国策·宋卫策》:“公输般为楚设機,将以攻宋。”姚宏注:“機,械,云梯之属。”特指织布机。《集韵·微韵》:“機,织具也。”《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其母投杼下機,逾墙而走。”引申指事物变化的关键。《韩非子·八说》:“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機也。”汉王符《潜夫论·本政》:“是故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機,在于明选而已矣。”又引申指时机。《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通“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又引申指机巧,机灵。《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機警。”又通“几(幾)”。事情的苗头或征兆。《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睹其機兆,赫然愤发。”又指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機。”在元代以来的一些小说戏曲刻本中,多借本义是木名的“机” (参见本部“机”字)来表示“機”的意思(见《宋元以来俗字谱》58页“機”字)。新中国成立后,“幾”简化为“几”,“機”类推简化为“机”。


  • 书写示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李平中性笔

李平粉笔
  • 演变、字理、字帖


形声字。从口,㠯声。 《说文》:“台,说也。”说即悦之古文。台本义为喜“悦”,字后作“怡”。《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即用为怡悦义,此义读yí。“台”在春秋金文中开始出现,是在目上加口旁分化出来的,但不用来表示本义,几乎都用作“以”。邾公钟:“台(以)乐其身,台(以)匽(宴)大夫。”战国文字中除人名外,台亦读作“以”。殷商、西周文字中以“㠯”为“以”。 “台”作此用时读同“以”,即yǐ,但字书、辞典不立此音,不妥。读yí的“台”亦可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见于《诗》《书》等文献。《书·说命上》:“以辅台德。”孔传:“以辅我德。”秦、楚简牍中用为“始”或“治”或“殆”等。“台”读为tái,最初用于星名“三台”。古代用“三台”喻指三公,三公乃朝廷之重臣,因而引申出“台斗” (斗指北斗) “台司” “台臣” “台光” “台任” “台岳”等词,用来指称宰辅重臣或宰辅之位。“台”旧时作为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作为,如“台安” “台甫” “台命” “台候”等。“台”今天成为“臺” (高而上平的建筑物) “檯” (桌子)“颱” (台风)的简化字,读tái。“台”用于地名如台州、天台山等,读tāi。

形声字。《说文》:“臺,观,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本义指用土筑成四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台”和“臺”本是两个字。后“臺”简化为”台”。《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毛传:“四方而高曰台。”引申为像台的器物。戏在台上演,指称戏的量词用台。如:一台戏。古代原有“台”字。《说文·口部》:“台(yí),说(yuè)也。”台、臺原是两个字,臺是一种建筑,古代又表示官署,“楼臺” “臺阁”古代不写作“楼台” “台阁”。元代俗字把“臺”简化为“台”,同音代替。《简化字总表》采用了这种写法。

  • 书写示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李平中性笔

李平粉笔
  • 演变、字理、字帖

形声字。从攴,方声(西周金文所从之方上部或羡加饰横)。所从之攴隶变后省作夂。“放”字可指驱逐、抛弃。《说文》:“放,逐也。”《周礼·夏官·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郑玄注:“放,逐也。”由驱逐义可引申为释放、放任、开放、发放、放置诸义,这些意义上的“放”读为fang。“放”又可指仿效、效法,读若“仿”。《广雅·释诂三》:“放,效也。”中山王方壶:“用隹(惟)朕所放。”(因而是我效法的榜样)《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孔颖达疏:“能放效上世之功。”由仿效引申为依据。《论语·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些意义上的“放”读为fang。“放”字还可读若“方”,相当于“并”。多友鼎:“用嚴(?)(狁)放(兴),(广)伐京?(师)”。

  • 书写示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李平中性笔

李平粉笔
  • 演变、字理、字帖


象形字。古文字像鱼之形。鱼为水生脊椎动物。用鳃呼吸,身有鳞鳍,卵生。《说文》:“魚,水虫也。” 《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又假借为“吾”。《列子·黄帝》:“姬! 鱼语女。”张湛注:“鱼,当作吾。” “鱼”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假为捕鱼之“渔”。《合集》 10488:“贞:王鱼(渔)。”鱼字甲骨文像鱼的形状。金文鱼鳍变大,尾由双线条变成单线条。小篆头尾都失形,身与鳍合二为一。隶书、楷书笔画化,完全失形。鱼是部首,常作形符,鱼作形符的字多与鱼的名称及鱼的部位有关,如鲸、鳍、鲜等。鱼字是草书楷化。

  • 书写示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李平中性笔

李平粉笔


  • 演变、字理、字帖

指事字。字形1、2从禾,在像禾穗的部分加一短竖,指示禾中下垂的部分。本义指禾的垂穗,引申指禾穗下垂的样子。 《说文·禾部》:“?,禾垂皃。从禾,耑声,读若端。”“?”即表示“朵”字引申义的后起分化字(二字古音相近,?,端纽元部;朵,端纽歌部,端纽双声,歌元对转。 《广韵》“?”字又音丁果切,则与“朵”同音)。这跟从“?(穗)”字(《说文·禾部》:“?,禾成秀也。穗,?或从禾、惠声。” 《广韵·至韵》:“?,禾稷成皃(貌)。”)分化出“穟” (《说文·禾部》:“穟,禾?之皃(貌)。”)是同类的现象。字后被分成上下两截:变为;余下的部分与“木”形近,遂变从“木”。字义亦由专指“禾”之垂而变为泛指植物枝叶花实之垂(也可能“朵”字最初就是用于泛指,由于“禾?必垂”,比较有代表性,故字形从“禾”),又特指花朵。《说文》:“朵,树木垂朵朵也。从木,象形。此与?(穗)同意。:“凡枝叶花实之垂者皆曰朵朵,今人但谓一花为一朵。”又用为量词。《新唐书·韦陟传》:“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隶变后字亦作“朶”。《玉篇·木部》:“朵,木上垂。朶,同上。”新中国成立后,“朶”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朵”字。

  • 书写示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李平中性笔

李平粉笔
  • 演变、字理、字帖


会意字。从羊,从大。表意偏旁羊为羊角或羽饰类,“大”像正面站立之人形,二者结合会美饰之意。此字商代甲骨文已经出现,繁者人体上部毛角羽饰较多,简者弯垂羊角而已。西周沿袭其结构而趋于规整齐一。战国时已形成与小篆大致相同的主流结构,同时作为后代主要异体的从羊、从火结构开始出现,构件“火”初作,后作,乃“大”之讹。其他变化则构件“羊”或作,大或等。隶变时,主流结构楷书作美,从构件火的作羙,其他变化大、有代表性的是构件“大”讹作廾。《现代汉语通用字典》以美为正体。本义是美好、美饰。《诗·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引申指味美。《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饭之美者,玄山之禾。”引申指善、精、良。中山王壶:“因载所美。”云梦秦简《日书甲种》 157正:“昼见,有美言。”引申指称美、褒扬。《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引申指擅长。《后汉书·郭太传》:“善谈论,美音制。”甲骨文、金文用作人名。《小屯·殷虚文字乙编》3415:“子美亡害?”美爵:“美乍厥祖可公尊彝。”


  • 书写示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

李平,师范院校教师,专注教师基本功研究二十余年。

人教社部编语文生字书写专栏作者。

微信(电话)18560036857

因字生缘   慈悲为念


   

点击“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