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涨知识 | 三文鱼到底能不能吃?这些问题你必须弄清楚

涨知识 | 三文鱼到底能不能吃?这些问题你必须弄清楚

2022-03-07 01:55:48

点击↑省直三院 即可订阅本微信

点击右上角“…”分享并收藏此文


“一周总有那么七天想吃三文鱼。”

同意的人请举手


  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三文鱼用这些美名,同时俘虏了营养专家和吃货们的心。

  但最近,一则“中国国内市场1/3的三文鱼产自青藏高原”的新闻,引发了巨大关注。报道播出后,有人质疑,这些青藏养殖的所谓“淡水三文鱼”实为虹鳟鱼,与消费者通常认为的“三文鱼”并非一类,有假冒之嫌,且虹鳟生吃风险较高。


虹鳟鱼并非传统意义的“三文鱼”

  虹鳟鱼也属于太平洋鲑属,但指的是大马哈鱼(太平洋鲑)属和鲑鱼属的鱼中,生活史全部于淡水中完成,没有跨盐度洄游行为的一个类群。

  相比较大西洋鲑,应该看作是另一种鱼,不可混淆为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非要加上“淡水”两个字做定语,更是不应该,这样容易造成误导。



虹鳟鱼不可充当三文鱼

  强行将虹鳟鱼充当三文鱼是不妥的。

  在学术分类上来说,虹鳟鱼跟大西洋鲑鱼同是鲑鱼科但不同属。虹鳟鱼和大西洋鲑鱼只能算是远亲,和太平洋鲑鱼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一脸欢喜的“虹鳟”


专业严肃的“三文鱼”


淡水鱼寄生虫超乎想象

  海水鱼中的寄生虫以线虫为主,它们多数在人体中长不大,在成虫前就会死掉,因此生吃海水鱼的风险相对较小。

  相比海鱼,淡水鱼的寄生虫检出率要高得多,不仅是淡水鱼类,河蟹、河虾等河鲜产品中携带的寄生虫也很多,生吃、腌吃、醉吃都不安全。

  这些寄生虫中,华支睾吸虫是中国最常见的,俗称肝吸虫。

  目前世界上约有3500万人受到此寄生虫侵扰,而中国人又占总数七分之三。

  肝吸虫一旦进入人体,可以长期存活。在肠道孵化后爬到胆管,偶尔也寄居于胆囊或胰管。它主要损害肝脏,可造成胆管炎、胆管结石、胆囊炎、肝硬化、胆管癌等。大多数感染者最初没有症状,急性症状常在食用受感染的鱼类后10~20日出现,并持续2~4周,特征性表现为高热、厌食、腹痛、肌痛、关节痛、荨麻疹;而在慢性病程中,常并发梗阻性黄疸、胰腺炎、胆管炎、胆管性肝炎,甚至胆管细胞癌。

  被肝吸虫感染,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肝胆癌症。其感染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可能是非感染者的15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更是将华支睾吸虫(感染)列为一类致癌物之一。

  所以,当淡水养殖的虹鳟鱼被作为刺身生吃时,风险仍然大于大西洋鲑这样的海水鱼。对于虹鳟鱼,还是不建议生吃,烹调熟透后再吃则没有问题。



感染肝吸虫病怎么办

  肝吸虫病及时发现并到正规医院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不必过分恐慌。但肝吸虫病可反复感染,预防感染的最佳方法是不生食淡水鱼类。如有生吃鱼、虾史的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在体检中如发现肝功异常,应检查肝吸虫抗体及便虫卵。如果有肝吸虫病医院一般会用驱虫药,比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但对于重度、长期存在感染的患者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需要额外的干预措施,包括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取出虫体等。



好吃,也需谨慎!


文/徐亚茹

编辑/肖婧菁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