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地方标准化案例大盘点之广东篇(下)

地方标准化案例大盘点之广东篇(下)

2021-01-25 01:39:28

中兴通讯

——以“四到位六原则”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

中兴通讯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杰出代表,通讯行业的领导者,17年来共有10000多人次参与标准化活动,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提供示范经验。目前,中兴通讯是100多个国际标准、开源、联盟的成员,70 多名专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担任主席、报告人等领导职务,牵头起草320多个国际标准,累计向国际组织提交提案40000多篇,承办大型国际会议200多次。

多年的标准化工作,不仅树立了中兴通讯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企业高速发展和高端国际市场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成效一览

(一)中兴通讯牵头的物联网国际标准带来超过200亿元的销售额。开发oneM2M功能架构标准,基于该功能架构,提供智能、灵活、安全的物联网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部署,优化产业链,缩短物联网应用开发周期,极大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基于该标准建设的物联网系统已经为全世界的多个客户提供便利可靠的服务,带动整体销售额超过200亿元。该标准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多家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网络上线并实现规模商用。


(二)牵头制定移动通信领域北斗定位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组织3GPP牵头完成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辅助北斗定义的技术要求、接口要求等系列标准,弥补了移动通信领域我国自主导航定位技术的空白,为北斗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大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该系列标准,我国产业链各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和北斗智能手机,仅仅2016年北斗智能手机就突破了2000多万部。同时,北斗系统移动通信应用提升我国移动通信安全水平,,保障我国卫星通信领域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开创向国外企业进行“专利许可”先河,获取近亿元的专利费。创新性地提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理念,坚定推动专利写入标准,提升专利价值。中兴通讯自主研发的Go Ta数字集群通信集群系统被ITU接纳为国际标准,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拥有超过100项核心专利,不仅成功在全球商用, GoTa在全球市场实现销售额100亿以上,而且开创中国企业向国外企业进行“专利许可”先河,先后向国际著名大公司进行了GoTa系统的IPR授权,收取专利费近亿元,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专利受制于人的战略困境。


“四到位六原则”

(一)四到位

1、高层领导意识到位。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工作,将标准化定位为公司战略,并成立标准化战略委员会,统领全公司标准化工作。

2、资金到位。每年从研发投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设立标准专项资金,保障标准研究工作必要的资金需求。

3、人员到位。在国内企业中首创标准研究总监制岗位。通过公开竞聘、从研发队伍中选拔出有多年研发经验,技术水平高,对新技术有高度敏感性,同时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员。

4、管理到位。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参与上级标准化工作总则、标准项目管理办法、加入标准化组织管理办法、国际提案评审办法、承办标准化会议管理办法、标准研究总监评价办法等。


(二)六原则

1、标准研究与技术研发相结合原则。将标准研究工作纳入到研发流程中,标准研究人员参与技术研发全过程,了解公司技术、产品优势和特点,同时,通过对标准研究动态和趋势的分析反馈研发部门,为产品的版本规划、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支撑。

2、标准研究与专利结合原则。将专利、标准等无形产品与有形产品价值同等对待,甚至比有形产品更重要。对预研项目和研发项目都有明确的专利策划、布局任务,并且由标准研究总监统筹,保证专利策划与标准研究协调、紧密结合。

3、标准研究与市场相结合原则。借助标准研究,与国际上的大运营商通过联合提交提案,开展进一步的技术合作,逐步得到大运营商认可和信任。如:中兴通讯在3GPP与跨国运营商Vodafone、NTT DoCoMo、Cingular等联合提交了“HSUPA终端一直行测试”立项建议。

4、国际化原则。通信网络强调互联互通以及全球漫游,国际标准被接受的程度很高,但各目标市场国又有其特殊的需求。因此,中兴通讯加入10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一方面积极参与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目标国的标准制定。

5、合作原则。注重与产业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包括芯片厂家、系统制造商、终端厂家甚至业务提供商等。如国内企业“大中华”以及终端产业等产业链组成的TD-SCDMA联盟。

6、优势竞争,重点突出原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技术战略目标和自身的优势,将参与标准化组织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参与各类标准化组织的目标和资源支撑,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


何氏水产公司

——标准化养殖带动农民致富

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主导水产品有桂花鱼、鲈鱼等品种,其中桂花鱼年交易额占到全国的60%以上,销售遍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50个城市,配送全国200多个水产批发市场和600多家超市,是我国市场辐射最广、规模最大的淡水鱼冷链物流企业,是集养殖、收购、暂养、活鱼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以“公司+标准+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创建广东省桂花鱼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2014年初上升为国家桂花鱼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将标准化贯穿到从养殖到冷藏配的各个环节,全面建立覆盖养殖、收购、暂养、物流配送全过程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共有139项企业标准),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组织化水平。

成效一览

通过示范区建设,开发一套从养殖到配送等139项技术规范构成的标准化体系,打造 “种苗繁育→成鱼养殖→市场交易”水产健康产业链,直接带动了当地水产养殖、物流配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据初步统计,示范区水产养殖面积达1.3万多公顷,年产桂花鱼等超过6万吨,产值超10亿元。


示范区周边以何氏水产公司为经济纽带,形成了村带户、户带户的连带效应,尤其是通过活鱼冷链物流配送,实现了示范区发展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双赢。目前,公司与18000多养殖户签订了按照标准化养殖的经营合同,养殖户户均增收达3.8万元。累计帮助农户创收超5亿元,带动饲料、包装生产年产值超1.2亿元,带动物流服务业年产值超9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达30000余人。真正实现了农户增收,企业增益、农业增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平均每天有30多万条鲜活的桂花鱼从“南海”端上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九大会议期间,何氏水产公司作为会议水产品的重点供应单位,先后共7个批次的3000公斤优质鲜活“何氏蹦蹦鱼”通过冷链标准运输技术端上了十九大代表的餐桌上。


工作纪实

(一)“七个统一”标准实现最佳效益:以提高桂花鱼养殖效率、配送存活率及食品安全为总体目标,制定统一种苗选育,统一水质控制,统一鱼病防治、统一饵料选择,统一成鱼收购,统一市场销售、统一技术培训的“七个统一”标准,实现养殖料肉比4:1,配送存活率99%,食品安全100%的标准综合体整体最佳效益目标,建立养殖户和市场对接的联动机制,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户致富和产业良性发展的三赢。


(二)核心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市场化。首创活鱼低温暂养、纯氧配送专利技术,在暂养和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上研究形成了13项核心专利技术,并转化制定了《桂花鱼暂养操作规程》、《桂花鱼冷链运输打包技术要求》等标准,大大提高鲜活淡水鱼配送质量和效率,突破鲜活淡水鱼50小时高密度运输技术的难题,运输存活率达99%以上,年营业额增长速度达30%,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积极推动了我国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引领全国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标准化。


(三)农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自主研发、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了鲜活水产品从养殖、采购、检测、暂养、运输、销售和品质监控于一体的全程可追溯供应链管理平台,生成二维码标签,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从鱼塘到客户的全过程信息,包括活鱼来源、监测数据、运输车辆、运输时间及市场流向等,最终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目标。


(四)成为行业“领跑者”。标准化成效不断扩大,通过了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水产品销售和配送良好操作规范》等多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获得了“国家桂花鱼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成为行业“领跑者”。



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

——以标准整合供应链服务

佛山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业链发育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拥有大批骨干企业及著名品牌,建筑陶瓷约占全国的20%左右。2016年3月,在省市政府的直接指导下,由东鹏、新明珠等15家佛山知名陶企抱团发展,成立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以标准为突破口,打造众陶联平台。该平台是中国最大的陶瓷产业供应链整合服务平台,以集中大单采购为基础,联合多方聚力,打通上下游对话合作,构建陶瓷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  

成效一览

众陶联平台先围绕供应链核心,结合陶瓷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实际情况,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一套简单、高效、完善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推动陶瓷原材料生产的专业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对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实现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平台交易额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众陶联作为联系佛山陶瓷产业的纽带也在不断成长,有利于佛山陶瓷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就地转型升级,为整个陶瓷行业带来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至2017年12月,参与众陶联平台的企业集团有 563个,供应商 3154个加盟企业产值2215 亿,接近中国陶瓷产业45%的份额,平台交易额达287.5亿元,平台平均为陶企降低成本约11.6%采购成本,其中煤炭成本降低约10.59%、硅酸锆成本降低约13.27%、陶瓷墨水成本降低约8.46%、粘土降低成本约11.73%、钾钠砂成本降低约7.14%、纸箱降低约12.9%。


工作纪实

(一)以原材料标准化为核心推动产业抱团发展。我国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性能波动很大,给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在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粘土、瓷砂、石粉等矿物原材料还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且前一些国家现行有效的陶瓷原材料的国家/行业标准指标宽泛。平台收集陶瓷企业、检测机构多年沉淀的大数据,将企业大量使用的原材料划分为粘土类、长石类、石英类、化工类、熔块类、色料类、其他类材料七个大类,并且根据生产不同陶瓷产品需要不同的原材料,以及原料的产地及有效成分,细分原料的等级,制定统一、细化的原材料标准体系,制定了包括球石、砂石、粘土、陶瓷色料、陶瓷熔块、陶瓷添加剂、耐火材料等108项陶瓷行业原材料标准,36项检测抽样标准。原材料标准体系的建立解决了标准存在的问题,同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原材料实物采购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并得到陶瓷企业的充分认可。陶瓷原材料标准作为平台统一采购标准,已由东鹏、新明珠等15家佛山知名陶企发起执行,得到有效“落地”。既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质量,又实现平台集中大单采购,增加“话语权”,有效降低陶瓷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平台成员共同打造以原材料标准化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的陶瓷产业链服务平台,产业抱团发展。


(二)团体标准助推产业发展。联合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研制了建筑卫生陶瓷用耐磨氧化铝球》、《建筑卫生陶瓷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等6项团体标准,补充和完善标准要求或填补标准空白,增加行业标准供给。其中《建筑陶瓷制气用块煤》补充和完善现有用煤细分标准,对建筑陶瓷厂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用块煤技术标准填补了空白,满足建筑陶瓷企业对煤气产率的要求。平台以团体标准作为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加强行业凝聚力,推动了产业集群良性发展。


点击右方链接,查看地方标准化案例大盘点之广东篇(上)


下期预告:地方标准化案例大盘点之山东篇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图片:

觉得不错,请点赞↓↓↓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