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蔡济开:从私企老板到天天挽裤穿拖鞋的台湾泥鳅养殖户

蔡济开:从私企老板到天天挽裤穿拖鞋的台湾泥鳅养殖户

2022-03-20 20:06:29

广东雷州外出创业人员带动群众养泥鳅 今年产值超两亿


  你见过两个手指粗,长二三十厘米的泥鳅吗?20日,记者来到雷州市客路镇达富村靠近207国道边的富大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条条重量达一二两的大泥鳅令人稀奇。合作社负责人蔡济开介绍,这种泥鳅为“台湾泥鳅”,近两年才引进广东省,在珠三角等地养殖方兴未艾。据了解,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湛江市首家养殖台湾泥鳅的养殖场。

  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家具厂

  蔡济开是雷州市客路镇达富村人,1996年从南华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经过几年打拼,开办了一间家具厂,年纯收入达几十万元。从熟悉的家具行业转行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泥鳅养殖领域,蔡济开说是缘于一个偶然机会。

  一次,他回到家乡与村民聊天时,了解到青年人全部出去打工了,留守的老人只是种植一些低效益的传统作物,村里不少土地丢荒,非常可惜。多年来,一直热心村中公益事业的他留了一个心眼。恰好的是,他的朋友当中,不少人是搞水产养殖的。并且,从前两年开始,很多人养起了台湾泥鳅。于是,他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调研市场。台湾泥鳅产量高,容易养,目前市场供不应求。经过几年调查研究,他认为湛江气候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养殖台湾泥鳅。

  经过钻研和积累,蔡济开全面掌握了台湾泥鳅的养殖技术和销售途径。2013年,他回到家乡准备开始大展身手时,家人和朋友劝他:何必放弃每年轻松赚一百几十万元的事业,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农业领域,不值得去冒险。蔡济开说,家乡大有作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才是人生乐事。

  他的雄心首先在老家被泼了一瓢冷水,遭到一些村民嘲笑:有老板不当,回来做农,是不是破产了?经过多番努力,他在老家租下30多亩的丢荒地,引进种苗,办起了我市首家台湾泥鳅孵化场。

  创业路并不平坦。面对一条条比本地泥鳅大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台湾泥鳅,当地群众好像看“外星人”一样,感到诧异,因为从没有人养殖过,群众怎么都不接受。后来,经过耐心劝说,一些群众抱着试试的心态,同意养殖。为了增强群众信心,蔡济开与养殖户口签订协议,从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到销售途径实行一条龙服务,特别是为了解决群众销售的后顾之忧,蔡济开以高于市场价统购包销。对一些困难户,还实行种苗赊帐,到收成时再还钱。去年,经过四个月的养殖,第一批台湾泥鳅上市,每亩纯收三四万元。很多群众笑不拢嘴,纷纷上门要求养殖。为了带动更多群众养殖台湾泥鳅,今年,蔡济开与朋友合股在唐家镇办起一个400多亩的台湾泥鳅养殖基地。

  200多户农民加入他的“泥鳅王国”

  聊起台湾泥鳅,蔡济开如数家珍,台湾泥鳅生长适应0至32度水温,长得快,个头大,抵抗力强,病害较少,自从前几年进入大陆后,由于肉多,口感好,发展较快,特别是在四川、重庆、贵州和东北更受欢迎。湛江由于气候条件,一年可养殖两造,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只可一年一造。目前,整个市场是供不应求,每斤平均收购价十四五元,加上每亩产量一般有3000斤,一年一亩收入七八万元是正常的。

  记者来到白沙镇雷祖祠附近一片鱼塘,养殖户邓兴俊正在给台湾泥鳅投料喂食。他高兴说,他是附城镇河北村人,去年他听朋友介绍后,半信半疑试着养了三四亩的台湾泥鳅,种苗和技术都由蔡济开提供。四个月后,收入达到10多万元。今年他已将养殖场扩展到40亩。此外,邓兴俊还介绍了20多个朋友到蔡济开的合作社订购鱼苗。

  效益是最好的宣传,尝到甜头的群众口口相传。去年,台湾泥鳅养殖面积只有500多亩,今年发展到200多户,面积3000多亩,预计今年产值超过2亿元。

  从一个西装革履的私企老板到天天挽裤穿拖鞋的“农民”,两年来,蔡济开的目标更加清晰了:与千家万户结缘,打造一个台湾泥鳅王国。他希望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加强扶持力度,使丢荒的土地充分利用,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浙江临海养殖户引进“台湾泥鳅” 个头大有赚头



“台湾泥鳅”的个头要比本地泥鳅大很多

临海养殖户引进“台湾泥鳅”,个头比本地泥鳅大4倍

泥鳅味道鲜美,同时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被称为“水中人参”。

这些年,我市也有不少专业合作社盯上了这块蛋糕,通过人工养殖泥鳅来发家致富。不过,本地泥鳅有生长慢、产量低等问题。因此,个别养殖户开始引进优良鳅种“台湾泥鳅”。

昨日,记者来到临海市括苍镇枧坑村,在一片桃树中间,有一大片被网覆盖的水塘,这就是余桂荣的泥鳅养殖基地。

见到余桂荣的时候,他正和工人忙着将一些“台湾泥鳅”挑选出来准备育苗。

在他们身边摆着4个塑料筐,两个筐里装着普通大小的泥鳅,另外两个筐里则是体型要大上很多倍的泥鳅。余桂荣说,这就是“台湾泥鳅”,是合作社与浙江省淡水研究所一起引进培育的。

记者发现,这种“台湾泥鳅”的重量有3、4两多,身长达16至20厘米,体型是普通泥鳅的四五倍大。

“台湾泥鳅”为什么个头这么大

看到这么大个头的泥鳅,记者有些吃惊,为什么能长这么大?是不是吃了什么特别的饲料?

余桂荣笑着说,“确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个泥鳅的品种就和本地泥鳅不一样。”

随后,余桂荣告诉记者,喂养“台湾泥鳅”的饲料主要是两大类,一种是水塘里自然生长的各种浮游生物和植物;一种是人工加工后的天然饲料,比如玉米粉、米糠、豆渣等。

“比如育苗的时候,我们会向水塘里撒一些豆渣,刺激水里浮游生物生长,给泥鳅提供天然饵料。”余桂荣说。

为余桂荣提供技术支持的是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胡廷尖,他告诉记者,“台湾泥鳅”是近年来新培育出来的一种泥鳅品种,业界对它还没有正式的命名。

“因为这个品种最初是从台湾出来的,因此就被暂称为‘台湾泥鳅’。”胡廷尖说,浙江省是2013年引进这个品种的,后来成为大陆水产养殖的新品种,很多合作社都在养殖。

养殖周期短,一年能养两季

余桂荣说,自从去年第一批“台湾泥鳅”上市以来,已经陆续卖出去近6000斤,主要销往杭州、温岭的批发市场,以及临海当地的部分酒店。

余桂荣告诉记者,“台湾泥鳅”除了个头大,习性、养殖周期、产量方面也比本地泥鳅要好。

“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4个月就能上市,本地泥鳅起码要养一年才能卖。目前,两种泥鳅的市场价格也差不多。”余桂荣说。

“本地泥鳅一亩一批只有800斤,从试养的情况看,养殖“台湾泥鳅”一亩能产3000斤,周期又短,效益自然高很多。”余桂荣说,同样肉质、口感方面,本地泥鳅和“台湾泥鳅”也相差无几。

此外,“台湾泥鳅”习性优势也让余桂荣更加看好它。“本地泥鳅具有钻泥的习性,养殖时经常有一些逃跑到水塘外面,”台湾泥鳅“则没有这个问题。”

那“台湾泥鳅”好不好养?余桂荣说,“台湾泥鳅”除了对水塘深度,以及溶氧量的需求更高一些,其他方面和本地泥鳅养殖方法差不多。

“我们大概算了一下,刨去水电、人工、饲料等成本,养殖一亩‘台湾泥鳅’,按照一年养两季来算,亩产能达到5万元。”余桂荣说。

提醒

大个头的“台湾泥鳅”市民知晓率不高,养殖需谨慎

余桂荣说,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台湾泥鳅”不愁销路,但是本地市民接受这样大个头的泥鳅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本地市民还吃不习惯这么大个的泥鳅。现在,我们主要是运到杭州的批发市场,那是个全国性的市场。”余桂荣说。

胡廷尖也介绍说,国内生产的“台湾泥鳅”多数也是出口销往日本等国家。“去年很多合作社都开始培育,价格已经比最初下降了不少。”胡廷尖同时也提醒,“台湾泥鳅”是新培育的品种,养殖技术方面尚不成熟,有些习性并没有完全掌握。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