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小麦夜读】这样吃“刺身”原来是错的,99%的人不知道

【小麦夜读】这样吃“刺身”原来是错的,99%的人不知道

2021-06-22 23:56:00

▲  点击收听 ▲

在日本,人鱼的传说层出不穷。江户时代,越中国(今富山县)的渔民们就曾在出海打鱼时遭遇了一条硕大的人鱼。


若狭国(约今福井县西南部)的渔民则因误杀了一条栖息于礁石上的人鱼,结果引来一场大海啸摧毁了其村庄。


而另一说人鱼是一种能带来长生的生物,电影《阴阳师》里,吃了人鱼肉的女子获得了永生。


在今天大阪的瑞龙寺中,供奉着一具人鱼标本,据说是富商万代藤兵卫高价买下送来供奉的。这条人鱼长发飘飘,骨骼清奇,从头到脚被人看了个遍。


不仅如此,《日本书纪》、《古今著闻集》中,都有对人鱼的记载,在一些日本人的心中,人鱼是一种有神性的生物,既可能引发灾难,又会带来长生。


《西游记》里,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妖怪捉到这个笨和尚,每每都会烧锅煮水,准备烹饪。


而日本的习俗,喜欢吃生鱼,所以人鱼小姐的那块肉,被渴望长生的人直接吃掉了。如果唐僧不是西去取经,而是东渡传教,估计被生吃的就不是美丽的人鱼小姐,而是雪白干净的大和尚了。


相对于其他国家,日本人确实长寿,这除了日本人饮食清淡,喜欢喝茶,也与他们常吃鱼有关,尤其是深海鱼,体内有丰厚的脂肪,可以转化为宝贵的DHA(脑黄金),提高记忆力,而鱼中的EPA(血管清道夫),则能够帮助人体清除血液垃圾,降低三高的危险。



烹任过程中,很多营养都会随着温度损耗,或流失在汤水与蒸气中,或与铁质的器皿发生细微的化学反应,比如鱼里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欧米伽一3,它对保护心脏和大脑神经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如果施以高温,就会被破坏。


因此,吃新鲜的生鱼,不仅是一种饮食物习惯,也是健康选择。


日本有世界上最大的渔场,日本人也自诩为“彻底的食鱼民族”。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将大量的浮游生物翻上海水表层,给鱼类带来了丰富的养料,同时,寒暖流交汇所产生的水障,又像天然的大渔网,将鱼儿限制在这个巨大的海水养殖场内,这就是北海道渔场。


北海道渔场,因海水的流动性强,而水质清冽,所出产的新鲜的鱼,腥味非常淡,稍稍辅以佐料,便去掉腥味,只剩鲜嫩味美。


生鱼片,算是日本的国膳,在今天日本的餐桌上很常见,被称作“刺身”。“刺身”不仅仅局限于生鱼片,各种鱼虾蟹贝切片后,蘸着佐料吃,都可以称为刺身。


“刺身”这名字蛮奇怪,听起来让人有点儿不舒服,感觉很危险呢。


有一种注释说,原本鱼被切片呈盘,最初称“切身”,但是在日本,武士道盛行,而切身,让人容易联想到“切腹”,非常不吉利,故此改成“刺身”,不过这并没有什么考据调査,只是一种说法。



“刺身”的前身是“脍”。《诗经》中有记载:“饮御诸友,炮些脍鲤。”讲的是周朝大将尹吉甫,在一次私人宴会中,请朋友吃的菜,“脍鲤”,就是生鲤鱼丝。


而《礼记》中则有“脍,春用葱,秋用芥”的说法,已经在斟酌什么时候用什么调料了。孔子对“脍”的态度是“不得其酱不食”,这位也是个很讲究的美食家。


我国食“脍”也已经很久了,至今仍偶尔能在餐厅吃到生拌牛肉,这也算一种传统饮食吧。


对于生鱼来说,“脍”又演进为“鲙”。剌身和“鲙”的不同,在于“鲙”是鱼丝,刺身基本是鱼片。


在江户时代后期,国学家小山田与清的《松屋笔记》中记裁:“从鲙中产生了刺身这样一种名目,并且由此诞生了一种刺身的制法,大概是起始于足利将军(室町幕府) 的时代。”看来早在江户时代,普通百姓就已经有了食用刺身的习惯。


时至今日,运输业的发达,使鱼虾朝游于沧海,晩上却能被盛上都市的餐桌。而冷藏技术普及,随时取冰冰镇,可以辅助保鲜,因此在现代,用生鱼片(或者鱼块)蘸茜油和青芥的吃法已经非常普及了。


虽然看起来生鱼片不用上锅,可是制作起来,却一点儿也不省心。“割主烹从”的料理理念,也注定了“割”要比烹多花心思。


先要选择对鱼。那些小刺多的鱼,煮熟吃尚且嫌烦,更何况生着吃刺更硬,因此定不能选。


制作刺身最主要的几种鱼类,就是鲷鱼、鲑鱼、金抢鱼、加吉鱼等,因为口感很好,非常受人喜欢。


比如金枪鱼,它的肉质越红,品质越好,含有很多不饱和指肪酸,它的DHA是所有鱼类中最多的,因此在刺身中,金枪鱼也是非常常见的。


而在超市里经常能看见一种切好带红白相间条纹的生鱼片,被雪白的冰镇着,叫三文鱼的,其实是鲑鱼,俗称大马哈鱼。不过不管是什么鱼,一定要新鲜洁净,绝对不能是冻成冰块的,但可以适当地用冰镇着。


主刀的板前师傅会首先将鱼去了头尾,沿着脊椎剔成两半,再去皮和脊椎骨及刺,剩下的整块鱼肉,开始制作生鱼片,当然,下脚料不会丢掉,毕竟那么新鲜,倡导节俭的日本人会用这些来做一些鱼汤和渍物。


花了这么一番工夫后,就是最考验功力的步骤了——切。


刀与鱼块呈90度角,一定要垂直,然后推着轻薄的刀刃,顶刀下去,一切到底,潇洒利落,厚度均匀,刀法线不歪不曲,才能保证鱼片的整齐美观。


切第一片后,要让它乖乖地横倒,靠在右边,第二片切好后,倾斜着靠在第一片上,第三片斜靠第二片,规矩整齐,井然有序地切完一整块鱼。


在这之后,要选择合适的盘子,用精细的手法,点缀上萝卜丝、黄瓜花、菊花、姜片、薄荷、海藻等造型如花的配饰料,有时还会有一两片柠檬在上面,星星点点的紫苏叶或蓼叶增添着生机。


主角生鱼片则居于盘中最显眼的位置,或铺陈排列,或巻成花形,晶莹而润泽,光洁而干净,一整盘如春天的原野一样花红草绿,色调鲜艳却不夸张,柔和而淡雅,清爽而勾人食欲。


在一边精巧的小味碟中,则是蘸生鱼用的酱油,在盘中的某个角落,山葵酱则静静地鲜绿着,或呈花叶的形状,或为闲散自如的一小撮。


看起来佐料是眼花缭乱的,却各有其功能。


萝卜丝杀菌清异味,黄瓜片清口,海藻海带提味,姜葱辛辣解毒去腥,芥末开胃又能杀死寄生虫。酱油是生鱼片中最主要的佐料,除了增加咸度,还可以提鲜,诱发出天然的香味。



这样主角配角都准备齐全,就可以开始享用美味的生鱼片了。


吃法上还有一点儿小讲究,先用筷子夹一片生鱼片,放在空盘里,再稍稍加一点儿山葵酱在鱼片上(此处不可贪心),再用鱼片将芥末裹起来,蘸上酱油,酱油不能蘸多了,新鲜的生鱼片弹性非常好,淋漓的酱油如果甩在衣服上,不但很尴尬,而且也影响心情。


之所以要将芥末裹在鱼片里,是由于日本的饮食习惯,如果芥末散碎地落在酱油中,搞得一塌糊涂,在日本人看来是非常失礼的。


日本人以食鱼为主,这种饮食风格,不仅是由其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决定的,而且鱼的营养丰富,是它变成日本人最喜爱的食材的原因。


在1万年前的绳文时代,鱼贝就是主菜,到了7世纪后,,民众的饮食天平更加倾斜向本来就居于主导地位的鱼类了。


在日本,鱼文化也深入民心。不仅在餐桌上,有着浓烈的“海之味”,在文化上也不时能看到“鱼”的踪影。


每年的五月五日,有无数的鲤鱼会畅游在日本的空中。


这一天是男孩节,只要家里有儿子,就会在家的庭院外的高处挂上鲤鱼旗,黑色或红色的鲤鱼,英武地在空中迎风招展,天空即是蔚蓝的大海,而鲤鱼旗,则典出“鲤鱼跳龙门”,寄托了父母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如跃龙门的理鱼一样,畅游天下,生机勃勃,有所成就。


鲤鱼旗,是一种对“鱼”的神化与崇拜。


原题《可以生吃的鱼》,摘自《日本味儿》

陈杰,浙江大学历史系硕士,日本史普及作者,著有《日本战国史》、《明治维新——改变日本的50年》、《幕府时代》三部曲等。李洁,浙江大学历史系硕士。曾担任今古传奇报刊集团武侠版杂志社副刊编辑,七彩虹文化集团责任编辑,业余时间曾作为《中国动画》特约动漫评论员。担任武当与央视合作动画《虹少年》编剧。爱好日本动漫,熟悉日本文化。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