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伯都讷传说】《血泪鳇鱼贡》之二

【伯都讷传说】《血泪鳇鱼贡》之二

2022-06-08 00:40:5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宁江发布

2





昨天呀,

咱们说到锡伯族人被迫南迁,

那他们会就此顺从吗,

他们还可以依赖鳇鱼生存吗,

带着这些疑问,咱接着往下看↓↓

《血泪鳇鱼贡》

第二章

为防沙俄策背叛  强迁锡伯奔绝尘

鲟鳇遭遇滥捕杀  濒临绝迹怨村民

单说这伯都讷锡伯族人,自清初起征服鳇鱼、捕捉鳇鱼,经历了70余年。这个历程是含辛茹苦的历程、与乡民争斗的历程、丰富生活的历程、繁荣市场的历程。他们踌躇满志地继续着渔猎生活。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康熙朝中期,朝廷命他们整体搬迁。他们洒着泪水,拖儿带女,全部离开了伯都讷,离开了松花江,离开了世代繁衍生息的三岔河口一带。

●●●

这是何故呢?话得从康熙朝中期大清朝北方的局势说起。

●●●

17世纪末,沙俄不断向黑龙江流域蚕食,并蓄意策划我北方民族中的反叛势力背叛朝廷,特别是与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相勾结,妄想推翻大清朝夺取中原,皇上了解到这其中也有少数的锡伯人参与。他知道这个民族非同小可,他们强悍、勇猛、果敢、决断,文武兼备,世间少有。如果失去他们,就会失去大清朝的北部地区,并直接威胁中原乃至整个大清国。于是康熙决定为了加强防务和监控锡伯族,把锡伯人由蒙古八旗划入满洲八旗,换句话说朝廷把他们当成自己人,以此显示朝廷对他们的关爱,接着将正式编于满洲八旗的锡伯人和散居各地的锡伯人全都安置于伯都讷,同原住伯都讷锡伯人一起,共编兵制30个牛录(每牛录150人),专设牛录额真(主子)来统领、管辖。有了军队编制,管理起来当然方便。后来康熙觉得这个民族总体没有反意,但其近毗蒙古远邻沙俄,与敌对势力如此比肩继踵,日子长了难免会对外藩认敌为友,与朝廷反目成仇,因此,康熙又做出新决定:将锡伯族全部迁往内地。他特命理藩院左侍郎玛尔汉为召进锡伯特使,手持圣旨前往伯都讷。玛尔汉特使在伯都讷副都统大人琐诺木陪同下,抵达达户屯召见锡伯族五姓族长,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特命玛尔汉为特使,召伯都讷锡伯族苏姓族长上朝商议要事,尔与特使同行,不得有误。钦此。”锡伯人有史以来从未受到皇上的召见,更没有上朝商议要事的先例,真是受宠若惊。因而群情激奋,纷纷向族长上言:一定遵从皇上旨意,服从朝廷安排,蜂拥着将鳇鱼皮肉、欧李蜜饯、珍禽奇兽等特产送给特使拜托转呈皇上。

●●●

两月有余,苏姓族长风风光光地回来了。他向乡亲们讲述了朝廷对他的盛情款待,他饱尝了高级享受,皇上的召见令他感受到国家君主的至高无上,皇宫的富丽堂皇叫他大有置身神仙境界之中的感觉。人们听得或咂嘴吐舌,或目瞪口呆。他们都为族长庆幸,也为之感到骄傲。乡亲们万万没有想到苏姓族长又说出个令人震惊叫人气愤的消息:朝廷决定伯都讷锡伯族人整体即刻南迁。人们气愤已极,大吵大喊。有的渔民猎户沮丧地叫:“朝廷是怎么了?硬要我们离开这块生我养我的风水宝地,难道是让我们去受穷去饿死吗?”有的族长气急败坏地喊:“皇上假意关心我们,让我们入满洲八旗、建牛录兵制却原来是欺骗我们,要置我们于死地。我们要抗旨,就是不走,他康熙难道敢把我们都杀了不成?”有的牛录额真骤生反意地大吵大:“这叫什么朝廷?难怪蒙古部要反叛,沙俄要侵吞,真不如我们也……”苏姓族长听得几乎气炸了肺,但他牢记皇上的嘱咐:要陈说皇上圣意,耐心说服,不可激化矛盾,详细介绍朝廷对锡伯人的生活安排。他强压心中的火气,表现雍容闲雅的样子,开口说道:“诸位族长、诸位牛录额真,乡亲们,不要性急,不要发脾气,听本族长把皇上与朝廷的安排部署讲给你们听!”接下来他讲了如下几点:一是朝廷搬迁锡伯族的目的是使皇上特别赞赏和信任的锡伯族免于内乱和外侵的干扰和欺凌,进入内地去过祥和的日子。二是朝廷对锡伯族搬迁的部署,迁移地点是盛京(沈阳)、京师及山东德州等富庶地区。三是朝廷对锡伯族民的生活安排,新居住地都是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土地肥沃的地方,居民仍以渔猎为主,并辅以耕种,朝廷命令地方衙门划拨土地。三是,皇上有旨:原住伯都讷的锡伯人是唐代室韦部亲王之后,予以特殊待遇,留在京师,朝廷另有任用。以上各项事宜由内务府总管大臣负责,并专设锡伯移民事务司做具体工作。最后,苏姓族长语重心长地说:“族民们,我们可不能辜负了皇上慈恩的圣意和朝廷的良苦用心啊!”结束了他的一番长话。

●●●

听得这些人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抡拳挥臂者臂撂不下来了,恨天怨地者气撒不了来了。他们惊呆得木然不动,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岂不是一步登入天堂了吗?一个久居江湾的水达达民族真有这个福分吗?

●●●

不久,朝廷又派玛尔汉传达皇上命令即刻南迁的圣谕,并赠皇上亲笔题的移民旗。就这样,30个牛录锡伯兵连同眷属逾万人,于康熙三十八年春季浩浩荡荡南迁了。大队最前头彩色大篷车上插着大旗,上书“大清国锡伯族移民团”,各姓氏头车上也插着同样的小型旗。旗在空中呼啦啦飘扬,车轮在地上轰隆隆滚动,人欢马叫,十分壮观。人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不时唱起反映渔猎和爱情的民歌:

●●●

亚齐娜,咱夫妻,恩爱相依谋生计。

亚齐娜,到江边,风里雨里没房住。

亚齐娜,割野蒿,盖起窝棚安新居。

亚齐娜,安新居,木梭穿线织鱼网。

  亚齐娜,一叶舟,搏击江水捕鱼忙。

啊呀咿,皇恩荡,水达达荣耀奔京乡。

亚齐娜,咱夫妻,艰难日子笑中过。

亚齐娜,勤打猎,披星戴月走山林。

亚齐娜,走山林,使用弓箭和木棒。亚齐娜,咱夫妻,满载猎物走回家。

亚齐娜,转回家,新鲜野味作美餐。

亚齐娜,咱夫妻,欢歌喜舞歌声甜。

  啊呀咿,皇恩深,水达达日子赛黄金。

●●●

话休絮烦。朝廷把这些锡伯族移民分别安置在辽中盛京(沈阳)、山东德州等地,正如苏姓族长所说的不差分毫,人们皆大欢喜,立时驱散了长途跋涉的疲劳。不必细说,单说康熙爷考虑到伯都讷原住锡伯族人皆室韦部四亲王一大将之后,予以特殊安排,让他们居住在京城西单的四合院,一家一院,并安置其青年男女给宫廷王府、公府庄园充当“包衣人”。这包衣人虽说是奴仆,但常言说“主多大,奴多大”,能给王公贵族当奴仆,当然就身价百倍,特别是有些年轻、英俊、武功高强的男士被选中了宫廷侍卫,就别提多荣耀了。

●●●

迁至盛京、德州等地锡伯族兵民从事捕鱼、狩猎及农耕又经历了近60年,到了乾隆中期情况发生了变化,朝廷选调锡伯精兵迁往大西部了。

●●●

自从康熙调集兵力平息了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丹勾结沙俄所进行的叛乱以后,由于康熙错误地相信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把准噶尔部交给了他,致使西藏、、青海等地就没安顿过,战争接连不断。那是因为策妄阿拉布坦比其叔叔噶尔丹野心还大,一开始就与沙俄勾结起来向外扩张。他接连进攻西邻哈萨克、哈密、内部纠纷的西藏,得生灵涂炭、局势紧张。尽管康熙极力排除主和派的反对,坚定不移地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阴谋叛乱,但是由于沙俄总是纠集那些挑拨中国民族关系、扰乱清朝统治的代理人,不断掀起反清风潮,因而战争、骚乱、纠纷接二连三,从康熙朝经雍正朝,直至乾隆朝没有安宁之日。乾隆皇帝在频繁地调兵遣将予以平息的同时,决定采用布兵设防的办法以确保大西部的安全。这其中就有一支精兵即从盛京选调的锡伯兵1016人,连同家属4030人迁到伊犁,屯田驻防。这就是锡伯历史上重要的西迁。迁移动身之日是四月十八日,后来就成为锡伯族的西迁节,此是后话。

●●●

话再说回到伯都讷,自锡伯族人迁走后,伯都讷渔猎进入了滥捕绝杀的状态。当地其他族民众早就对锡伯族把持渔猎生产而怀恨在心,更对捕捞鳇鱼垂涎三尺。许多人动用多种土办法疯狂捕捞鳇鱼,成鱼、幼鱼一起打捞,就连小小鳇苗,也摆上了餐桌,甚至做了鸡鸭猪狗的饲料。鳇鱼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没过多久鳇鱼濒临绝迹。那些疯狂的人们渐渐平静下来,只能“望江兴叹”了。

●●●

这种情况引起由外地来此落户、刚刚兴盛起来的一户人家——“黄门楼子”的注意,心中产生一个奇妙的设想。欲知后事,且看下章。

●●●

塞翁得马非为吉,

宋子双盲岂是凶。

祸福前程如漆暗,

但平方寸答天公。



下期节目

不见不散


来源:伯都讷文化研究会

图片:整理网络

编辑:孟    娜    范立莉

宁江区互联网信息中心

主办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