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2022-04-13 21:47:47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这不仅仅是慈悲心的表现,更为深刻的是,这其实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们中国环保生态意识的根源所在。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我们就来说说儒家文化中的环保和生态意识。

1、儒家提倡是爱人的,因此儒家文化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的文化。儒家强调雅爱人,把自己的爱心推己及人,这就是一个和谐的人际社会。同样,儒家的思想家们还常常将仁爱的思想,推恩到自然界上,特别是推恩到动物身上。孔子就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和环保主义者。《论语》上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说,孔子捕鱼的时候,只用鱼钩钓鱼,而不会用网来个“一网打尽”,更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干脆把水弄干,来个“涸泽而渔”。用箭射鸟的时候,不会去射那些已经归巢休息的鸟儿。表面上看是慈悲意识,其实用现在理论就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

2.儒家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是对世界的一种大胸怀,大关怀。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时候仁民爱物,在这里,孟子比孔子的环保生态的思想就更进了一步。孟子说上层阶级和统治者,不仅要对老百姓仁慈,还有有爱物的思想,就是爱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北宋的时候,著名哲学家张载则提出了民胞物与的思想,意思是,民众就是我的同胞和兄弟姐妹,世界万物就是我的朋友。提倡对万物包括动物都要仁爱。

3.儒家的仁政学说,包含了生态环保意识。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经常告诫那些统治者,要不违农时,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即使是提倡人定胜天的荀子,同样重视环保生态意识。这种不违农时的思想,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