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长乐这一处海蚀奇观真是美醉了…作为长乐人的你还不知道?

长乐这一处海蚀奇观真是美醉了…作为长乐人的你还不知道?

2022-06-12 03:57:44

福州滨海新城的长乐文武砂镇,有一道亮丽风景:在十七孔围垦堤坝东北隅的海天交接处,一黄色礁岛傲岸独立,四周潮起汐涌,波光鳞鳞。礁上两块天然巨石宛如双帆高耸,又像一对情侣窃窃私语,当地人则形象地称之为“铁锤铁铛”。福州滨海文化景观评选,今天带您来到长乐文武砂,欣赏海蚀奇观——王母礁。


王母礁上两块天然巨石耸立如帆



长乐文武砂

长乐文武砂地处东南海隅,初为一泓海湾,海岸边南北两座岛礁,旧时风沙肆虐,刮北风时南岛积沙,刮南风时北岛积沙,所以人们叫它“风母砂”,“文武砂”的地名即以其方言谐音而成,而岸边的岛礁王母礁也被唤作“风母礁”。

  

  

从地图上看,文武砂像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蓝色海洋的衣襟上。文武砂平原上河港如网,湖泊如镜。这里的物产也很独特。这里是长乐乃至福州市民的菜篮子。

  

“民以食为天”,丰饶的文武砂提供我们这些奇货特产,在大快朵颐的同时,我们还应当保护有限的资源。培育更好的海珍河鲜,是我们的菜篮子更加丰盛。


 


1956年,政府组织围垦开发此地,围海造田,历经艰难终于在海湾口建成一条长1640米的海堤,拒海潮于堤外,蓄淡水于堤内,莽莽沙碛的荒滩变成了风景迷人的海滨平原,“风母砂”从此成为历史。如今,作为福州滨海新城核心区的文武砂更化身为黄金港湾。


舌尖上的文武砂




蛏汁膏:大量海蛏煮熟,取其肉晒干,其汤汁,待沙沉淀后,用微火慢熬,水份蒸发,至黏状液态,装瓶密封加工而成,可长期贮存不变质。蛏汁膏用作调味品,煮面煮菜时,滴上几滴,鲜美无比,吃之啧啧有声。东山、壶井许多蛏农家,都自己熬制,用以自给或馈赠亲友,很少形成商品。





竹蛏:形状如蛏,个体更长,可达十公分,介壳颜色略黄如竹皮,野生于沙质滩涂。退潮时,沿滩寻地挖掘,稀有难觅,价格昂贵,是高档宴席上的一道名菜。主产于“铁锤铁铛”海滩。





淡水鳗鱼:俗称流鳗,体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皮肤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随着鳗龄增长转淡黄色,喜欢生活在淡咸水交汇处。


文武砂水库的天然流鳗,头平尾秃,大可达三、四斤,肉嫩味美,绝无腥味,老酒清炖之后,肉坟起,香味扑鼻,垂涎三尺。多用之进补,食之浑身温暖冒汗。


每年冬春季夜晩,渔民多在近海中张网捕获鳗苗。鳗苗细若发丝。按头卖给养殖场,虽然辛苦,可经济收益颇丰。





三角:类似青蛾,介壳呈等腰三角形,谓之“三角”,又叫“厚核”,厚核与青蛾混在一起,外地人很难辨认。厚核珍贵,其汤清,无白沫,味道纯清,多数人购之,用作孩子的补品。


东山人有扒青蛾、厚核的传统,现在市场上的青蛾、厚核,多为人工养殖的。要吃野生的,请到文武砂来。






鲈鱼:十八孔水库的鲈鱼体大鱼肥,普通三四斤,大的可达十多斤。性平味清,是鱼中的上品。民间多以清蒸,作为病后康复进补,尤其手术后进食,利于伤口吻合。





油鳝生活在蛏蛤埕的鳝鱼,以蛏蛤为食。鱼体圆形细长,似圆状筷子。夏秋季节, 退潮时,以药物诱捕,迫其出洞,然后捕获。油炸之后,骨酥肉香,是下酒之珍品。






龙肠:生活在沙质海滩,状似地龙(蚯蚓) ,又叫海地龙。因为稀罕珍贵,称之龙之肠。渔民用手锄挖掘,产量极低,价格不菲。破腹清洗,配以香菜、辣椒炒之,或作酸辣汤,清脆可口,妙不可言,是酒席上的佳肴。





钱蟹:蟹类中的一种,蟹柜大如铜钱,故名之,盛产于文武砂水库两侧的湿地、沟渠、水稻田。夏秋两季的夜晚,成群结队的钱蟹出洞乘凉,渔民张网捕之,一次多大二三百斤。蟹蒸熟,对上啤酒,爽口解乏,既美味又便宜,是大众化的佳肴。


  

黄色的礁岩、金色的沙滩、欢腾的浪花,王母礁以恢宏的碧海蓝天为背景,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幅瑰丽的画卷。岛上怪石嶙峋,退潮时分,徒步穿过海堤登上王母礁,可欣赏花岗岩被海蚀风化后形成的各种景观。天地造化、鬼斧神工的双帆石长年吸引着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地前来,而王母礁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一年中的不同季节,都与日光、月色及海涛交织出不同的风情,令人沉醉。



文武砂的王母礁是海钓鱼爱好者的海钓圣地.


王母礁附近也是情侣恋爱的好地方

  

王母礁却又不仅仅是一处只有颜值的自然景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小小礁岛与历史事件有了关联。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宋度宗淑妃杨氏临朝垂帘听政,辅佐幼子益王赵昰(即为端宗)。然而这短暂的安定很快被打破了,元兵大举进逼福建,杨太后只能再次携子偕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渡海准备南下广东。一支船队载着风雨飘摇的王室,一个母亲带着她年幼的孩子,曾在此礁岛停泊避风。

  

三年之后,南宋王朝就正式宣告终结,杨淑妃也投海自尽。也许是缅怀一个王朝的消亡,也许是感念一位母亲的慈悲,在曾让杨淑妃停泊避风的这座礁岛上,人们建起一座小小庙宇祭祀她,并称此庙为王母庙,王母礁亦因此而得名。

  

王母庙已无迹可寻,王母礁上还有始建于600多年前的妈祖神龛,传供奉着一尊妈祖金身。在礁岛之巅,矗立着一座高达8米的妈祖石雕像。当地渔民在出海捕鱼之前,虔诚地顶礼膜拜,祈求妈祖庇佑一路平安。

  

明朝兵部侍郎陈省曾游览王母礁,作诗描绘道:“海中有二礁,隐隐双柱峙;王母与云母,呼名良有以;海汐可坦行,潮来四临水。”

  

  光阴荏苒,王母礁坐看风起云涌。在革新的浪潮中,它如同一艘满帆的航船,载着文武砂人的愿景驶向美好的明天。


来源:福州晚报 福州晚报记者 赵莹 翁宇民/文 陈暖/摄

新媒体编辑 陈心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