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困扰黄颡鱼养殖户的“花身病”“烂身病”详解

困扰黄颡鱼养殖户的“花身病”“烂身病”详解

2021-11-09 00:43:25

规模化集约养殖黄颡最合适的方式就是网箱,因为这一途径可以让养殖变得可视、可控、精益、高效。在持续的养殖跟踪中,我们记录下了黄颡“花身”、“烂身”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黄颡的花身和烂身问题深深的困扰着相关养殖户,甚至已经严重的制约了这条鱼的发展。“花身”的问题的由来早有定论,烂身的原因却令人莫衷一是,而这两个问题又是先后发生,并反复纠结,现就这一过程中的见闻和思考分享出来以供交流参详。

一、“花身”问题,确切而言—“灰白身”
15年5月开始,我们跟踪的网箱养殖场出现大面积的“灰白身”问题,表现在从鱼体背鳍开始整个后半段的背部、体侧、尾柄处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颜色深浅不同的灰白色斑块(在清水中对比非常明显,离水后变轻,体表经检查无异物附着,鱼群与个体活力正常)。灰白色随着温度和投料过程的增长而不断加深(中间经过内服多维有过10天左右的缓解),最严重的情况是后半段整个变白。鱼群中零星出现“香蕉鱼”,此时如果进行加黄处理,所有灰白化的鱼都逃不了“香蕉鱼”的结果。因为长时间内没有出现明显死鱼,长势和料比也非常可观,养殖方没有过于介怀。究其原因,很多人都给出了致病因素如:水质、溶氧、应激、机械损伤和一部分的饲料问题,其中尤其是水质。而我们可以确信的是,黄颡体色的问题与水质、溶氧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所处的养殖环境已经让这两个因素达到了绝佳的水平居然还会有这样的现象。
经过反复的实验对比,直到把其他因素排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黄颡鱼变色的主要源于原料的不新鲜,油脂氧化和霉菌毒素等。问题最终会积累到肝脏,因为它是各种代谢包括色素代谢的中心。所以,黄颡体色的异常是吃出来的。经过饲料品牌的更换和加强内服解毒,这一问题在20天之后得到有效的缓解并逐步恢复正常。

二、“烂身”问题
1.烂身是传染性的,有致病原。
烂身问题反反复复的经历了5次,能够很明显的观察到该问题是从一口网箱逐步蔓延开来,在1-2天的时间“波及”到相邻区域并依次出现死亡高峰。我们曾抓取外环境中野生状态下的黄颡鱼(100多条)暂养于发病网箱的旁边,也是在1-2天之内陆续出现烂身的情况。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烂身最终的发生是由致病原引起的。至于是何种病原体,则需要做专业化的分离、提取、鉴定。

2.烂身与水质、溶氧问题也没有必然的关系。
提到烂身的诱发,在鱼塘方面很多观点都主要归结为水质(氨氮、亚硝酸盐、底质等的毒害和胁迫因素)和溶氧(缺氧造成鱼体的应激刺激与损伤),而我们验证到的结论与“花身”一样,“烂身”问题与这水质和溶氧没有必然的关联。也就是说,在水质和溶氧条件都能有效保证的前提下,烂身问题一样会不打折扣的出现。个人认为,我们的关注点应该集中在鱼体体质的孱弱上。体质变弱主要表现在:1.体表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以及粘液代谢分泌的减弱;2.肠道营养供给菌群失调,胃部膨大肠道变形;3.抗应激能力的空间变窄;4.体色变浅,色素被氧化,血液颜色变淡;5.肝脏,脾脏,肾脏颜色、质地、形态等。体质的降低与饵料中原材料的氧化和营养不均衡直接相关。

3.烂身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特征。
在网箱上我们观察到在烂身大规模流行前,有2~3天鱼群活力呈现“断崖”式的跌落,吃料很软,网箱内的表层水面有厚薄不一的粘液漂浮,有零星的死鱼出现。而后鱼群变得极其敏感胆怯,除非强制驯食否则不采食。取样观察可以发现烂身的出现最开始是体表颜色偏浅的部位(背部,背鳍与臀鳍之间的体侧,尾柄末端和两侧)零星出现直径3mm左右的“疱疹”,“水泡”周边继而出现更多水泡,然后连成片或连成一条线(线型多与机械损伤的条纹相吻合),造成局部皮肤组织严重水肿而与肌肉组织剥离。水肿部位的皮肤坏死溃烂露出红肿的肌肉组织,肌肉裸露在水中经“渗透”“炎症反应”不断向深处坏死溶解,同时创面不断扩大,严重时整个背部只剩下椎骨。病鱼先爬边,严重后沉底死亡,而后腐败肿胀上浮(有30%的死鱼在底部烂掉),死亡高峰时段4-5天,死亡个体从苗种到成鱼均存在,也没有明显的差异。

4.应对的思路与方法。
对于烂身,根本的在于解毒、调理、营养。使用抗生素短时间会有一定效果,可是在鱼体免疫系统濒临崩溃的情况下无异于饮鸩止渴。内服解毒减轻脏器负担,降低应激损伤,额外补充营养使氨基酸平衡减少浪费降低转化负担,使鱼体鱼群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进入良性轨道。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所有的鱼都能正常采食,这一点在网箱中可以做的很好。
5.相关图片。









(文章来源:水产养殖网 文/武汉华扬药业水产事业部 王明闯)

 帮邦魔盒不仅是一款功能强大但价格极低的在线溶氧pH测控仪,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