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什么原因,我总有一些儿时记忆,与同龄人不符,与上辈人相似,也许我的记忆存储中较早的开始记录,并且也对那样的生活心怀向往,那种简单,质朴,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
就好比在“阿五杯·第二届黄河大鲤鱼烹饪大赛”的现场,看着樊胜武先生再次当着众人的面,分享他对这条黄河大鲤鱼、对豫菜浓厚的情结,看着参赛选手们用并不卓越的手法用心的烹制着眼前的这条黄河大鲤鱼的时候,我的思绪却慢慢的远离了现场,再次飘向了我的儿童时光。
我的家乡,新乡原阳,也算中部地区难得的一片鱼米之乡了。久负盛名的原阳大米(点击直接购买一年原阳大米)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而我便是从小在稻田里踩着泥,蹚着水长大的。
要说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那是有点夸张,但家里的物资也绝对说不上丰富,唯独不缺的便是大米,直到今天,我仍旧觉得每顿不吃上一碗米,就跟没吃饭一样。大自然给我们原阳馈赠的除了软筋香甜、天然弱碱的大米外,小时候的另外一个乐趣,便是到房前屋后的小河里去抓鱼。
![]()
那时的农田灌溉只有靠河流,小渠,黄河水经过各个分支的分流,从黄河到排河,从排河到小河,从小河到田间地头的小渠,从小渠再到小河沟。总之,总觉得那时我们几乎是被河水包围的,当然,是幸福的包围。
尤其是到了夏季,稻田插秧工作已经到了尾声,我们这些孩子们也就有理由偷懒了,大人们在地里紧张的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而我们则有足够的时间去各个小河沟里找寻另外一种生灵——鲤鱼。
![]()
更早些时候,河水直接流入稻田,太多小鱼也随着水流进入,起初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待到水稻长的稍微高些,我们随着家里大人去稻田里除草,一步,两步,突然,有什么生物从脚下划过,碰触到脚腕的地方,我们这些稻田里长大的孩子是不会有什么恐惧的,因为多半是当初随河水流入的小鱼长大了,若是碰见有经验的老手,当天晚上,一家人便有新鲜的鱼汤喝了。
![]()
稻田里的鱼是不好抓的,但那绝对是野生的、天然的,在水稻根部游走,吞吐之间若是赶上稻花飘落,哪里还需要什么饲料,它便会一天天长大。也许是这样足够原生态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变得格外狡猾。先是大胆的从我们的脚下蹿过,好像在炫耀着自己高超的游泳技术,拨开渐渐长高的稻苗,顺着水的波纹看去,才发现小家伙已经游出一段距离的,但毕竟还是有稻苗的阻隔,还有希望。于是,我轻轻的拔出陷在你里的脚,试图靠近这条鲤鱼,那步子要格外轻巧,毕竟水下是人家的世界。
![]()
这条鲤鱼也不是那么轻易好骗的,起初,它不动,等我靠近,我绝对有理由相信,那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就在我正要下手抓的一刻,再次“哧溜”一声跑开了,我清晰的感觉到双手已经碰触到了它的尾巴,但还是抓了一把黑泥,整个人还差点趴到水里。
这时,家里的大人会略带嘲笑的口吻看着我们这些孩子们说:算了,那不好抓,等会我们换个地方,别再给稻子都踩翻了!
尽管心中仍有不甘,但也深知想要抓住这条鱼的难度,无奈离去。当然,大人们口中的“别处”是有的,那里更轻易的便可抓到鲤鱼。这是老家房屋后的一个小河流,水已不大,甚至还有些地方已经渐渐干涸,一片一片的水洼,也变得有些浑浊,看不清里面到底有些什么。
![]()
年长的哥哥还是老道,沿着河岸来回踱步观察,从那一个个水洼表面微弱的波纹之下去判断到底哪里有鱼。一旦确定,赶快让我们回家拿上破旧的窗纱,随手从杨树上撇下两支拇指粗细的棍条,不过三两下,一个简易的渔网便做好了。这可不是直接捞鱼的,哥哥会选择一个不太大的水洼,用窗纱做好的简易渔网深深的扎入稀泥里,分别将两边拦上,接下来便招呼我们几个卷起裤腿跳进去,把中间的水往岸上撩,不一会的功夫,水位下降,其中几十只小鱼瞬间显露,这下才是大家兴奋的时候,只见那小鱼活蹦乱跳,但又无法冲破窗纱的阻挡,只能眼睁睁的等待我们将它们装入水桶带回家中。
![]()
这种小河沟里的鱼,自然是称不上“大鲤鱼”的,但我们这帮吃货也不会等着它们再长大了,把小鱼带回家中,因为个头较小,处理的方式也比较粗糙,已经顾不上是否处理干净,拌上一点白面,烧热的油中轻轻一炸,一碗焦黄的小鱼就成了当天餐桌上最好的美味。因为鱼小,炸的透彻,那些小刺也早已变得嘎嘣脆,和我一样的孩子们都吃的格外欢,大抵与是自己亲手抓回来的也有关系吧。
慢慢长大,小河沟里的小鱼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倒不是口味问题,而是总想着那个从稻田里逃跑的鲤鱼是自己作为捕鱼能手的耻辱。又到一年夏季,阴雨连着下了几天,小河里的水有的也漫了出来,在屋后的小河里屯了不少的水。河水夹着着雨水,让这湾水域里开始了新的生命孕育。
尤其是每逢阴雨到来,那些渐渐长大的鲤鱼开始偷偷的冒出水面呼吸空气,有的更是大胆,直接跳出水面,这可比当年稻田里的挑衅更加猖狂了。招呼村子里几个同龄的孩子,带上简易的工具,我们决定“攻占”屋后的那湾水。
![]()
只需三五个人,从小河湾的同一个方向跳入水中,张开双臂,把手没入水中,同时向前推进,即便当中有鱼从手臂穿过,也不要着急去抓,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战线,确定可以将更多鲤鱼赶到某个角落。搜索的范围扩大,给这弯水里的狡猾的家伙们留下的空间就越来越下,根据经验,我们几个人相互使个颜色,确定,时机已到,三,二,一,下手!
这时,便是可以考验大家技术和速度的时候啦,总有人可以率先抓起一只,然后高高的举起,向身边和岸上的人炫耀,也有时骄傲不过两秒,狡猾的鲤鱼又从手中逃窜,掉入水中,溅的大家一脸的水。当然,这没什么好沮丧的,大家享受的也正是这与鱼儿反复较量的过程。
而我,则通常会所有的精力放到一个角落,我确定那里有鲤鱼游动的迹象,直到走到岸边,几棵水草之下,我已经看到了它若隐若现的鱼脊,内心推测着它的大小,然后屏住呼吸,双手向利剑一样出去,管什么水花弄湿了衣服,一把将那条鱼抓起。经常会有这样的惊喜,因为水下看鱼脊,想必也就是个不大不小的鱼,但一旦抓到手中才会发现,原来比想象的要大的多了!
![]()
我可要把它紧紧抓在手中,绝不会让它掉落,直到放进岸边的水桶才放心。这时,多数的小伙伴们也已经收获满满,我们自然是不会“赶尽杀绝”的,满载而归,想象着回家后享受这顿美味的感觉。因为我们各自收获颇丰,平分之后也能落上好几条,一顿自然是吃不完的,家中闲置的水缸便成了最好的养鱼之地,扔进一些水草,再插上两根荷叶,这个最原生态的鱼缸便做好了。把抓来的个头相对较小的鲤鱼放进去,让它自然生长,平日里,偶尔我们也会把手中正在啃的馒头掐几块碎屑丢进去。
![]()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鱼慢慢变成了大鱼,有时还会放进去几条泥鳅,几条黄鳝,时间长了,甚至忘记里面有几条鱼了,待到某一天突然想起,用网捞起来,那个头,都足以让一家人大饱口福啦。
这便是我儿时抓鱼、吃鱼的最真实记忆。
我不知道阿五黄河大鲤鱼的樊胜武先生,曾经生活在距离原阳不远的老家长垣,是否也有类似的儿时记忆,但我可以确定的是,自阿五更名以来,一个资深的烹饪大师、一个志在振兴豫菜的河南人,他的事业和命运早已跟这条黄河大鲤鱼紧密相连,分不开了。
点击观看:阿五黄河大鲤鱼:给河南一道名菜!
相信很多人,都在不同的场合看过阿五的一个宣传片,而这条宣传片我相信樊胜武先生应该看过不下百遍,千遍,但就在前不久的一场活动上,大屏幕再次播放这条短片,台下仍有人低头刷手机的时候,我注意到前排的樊胜武看的仍旧格外认真,用心。因为那里记录阿五走的的这些年,记录了樊胜武和他的团队对待这条鱼的认真。正如他在宣传片中所言:什么是大事?把这一条鱼做好,就是大事!
其实,所谓匠心,皆在用心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产品,每一项服务。阿五更名至今,想必业内仍有不同声音,但我想,从某些角度而言,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条“梦想之鱼”已经起航,带领着品怕创始人的美好愿景,扎根河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
也许,“黄河大鲤鱼”并非你的最爱,平日里也很少吃,但对于“振兴豫菜”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而言,让河南除了烩面、胡辣汤之外,还有一道硬菜,一道可以称之为豫菜名片的菜,这是阿五的愿景,但也应该是这个时代,每一个热爱美食文化、希望豫菜振兴的吃货和行业同仁们共同的愿景!
![]()
以上,为“阿五杯·第二届黄河大鲤鱼烹饪大赛”点赞!为阿五黄河大鲤鱼品牌创始人樊胜武的执着、坚守、匠心前行而点赞!为用实际行动在为豫菜振兴贡献自己所有力量的餐饮人点赞!
诚然,属于我儿时记忆的那一湾清水,已再难找回,而属于阿五黄河大鲤鱼的一湾水正在逐渐变大,那里畅游的黄河大鲤鱼承载着樊胜武和更多阿五人的梦想,坚定的游向远方……
![]()
来源:咕嘟夜食
新闻热线:0373-7289111
邮 箱:yyxdst1@163.com
欢迎朋友们写信投稿!
![]()
黄河之滨 魅力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