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西岸与龙舟

西岸与龙舟

2020-10-08 03:46:47


       西岸镇在连州境西部,东陂河中游,因镇人民政府驻东陂河西岸得名。

西岸镇旧时也曾称为“回兰乡”。1959年成立西岸人民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西岸镇镇址在西岸村。西岸村始建于宋建隆十年(公元969年)村址建在东陂河(古时也称为西水)岸边。

       西岸一河两岸有两个村子。河西之村曰:黄街(家)巷,河东之村却叫:西岸。黄街巷分上村下村,上村姓关、姓杜诸姓合居,而下村则为清一色黄姓,因此下村也称为黄家巷。然而黄家巷不称“西岸”却把居于河东的村子称为“西岸”,还真是让人费解。


这张照片中对岸即是西岸村,而摄影者所站的地方就是黄街巷


     然而细考之却又并不难解。古时以“东”为大方,是主位。西向却是小方为副之。住在河西岸的黄家巷把住在河东的村子称为“西岸”,其中“先入为主”之意是不言而喻的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居西而自诩为“大向”的黄家巷已知者甚少,而“西岸”却成了一级镇政府的所在地,在连州无人不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谓不假。




西岸村是连州的文化古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端午节是这里的一个传统佳节,端午节扒龙船是节日的习俗。在坊间,流传着一首关于当地端午节习俗的古老歌谣:“(五月)初一下水初二扒(龙船),初三初四敲赤鼓,初四初五、饮酒食肉,初七初八、劏鸡杀鸭,初九初十、一筒米做三日……”过节要过十天,节日的隆重热闹,可见一斑。而按当地习俗,龙船下水前,村民会请风水先生择一个距端午最近的吉日,敲锣打鼓,接神奉神,以庇护扒龙船活动事事顺利。


每年端午节前,各龙舟就会选定良时吉日下水啦

两岸共出龙船七条,以船身及龙须的色彩分别命名为“黄龙婆”、“肉色仔”、“乌龙”、“扁颈”、“红龙”、“白龙”、“红金龙”。端午前的几天里,龙船下水后,两个村子的人都会于午饭、晚饭后,邀请亲友,成群结伴上船扒游,外来游人,亦可上船同乐,称“游龙船”。遇上别的龙船,便相约即兴比试一番。

端午当天,两个村子家家户户宾朋满座,吃粽子,扒龙船,而最热闹的要数赛龙船。西岸的“赛龙船”,不计名次,图的是“热闹”,赛的是“和谐”,七条披红挂彩的龙船在近400米的河道上来回比试,有龙船争先的场面,有花炮烘托的氛围,场面壮观。下午四时许,“赛龙船”结束,众船手鸣金歇鼓,傍晚龙船上水,端午“扒龙船”正式结束。



西岸扒龙船的坊间传说很多,主要有四:

一为感恩。说是一年干旱,西溪河水变浅,农作物灌溉困难。端午期间,村里一渔夫网鱼时得一小蛇,小蛇奇异,尾部有九片闪耀的鳞片,渔夫轻轻抚摸鳞片,鳞片竟脱落,渔夫惊诧之余,把小蛇放回河中,小蛇摇身变成小龙,并从口里源源不断地喷出水来,慢慢地河水涨起来,灌溉两岸千顷良田,从而村里赢来五谷丰登。原来,这条小蛇原为上天神龙,因触犯天条,被玉皇大帝处罚变成小蛇,九块鳞片就是玉皇大帝加的枷锁,需得凡人的阳气才能解开。渔夫无意中救了神龙,而神龙亦报达渔夫,从此以后,西岸连年风调雨顺。村里人感恩神龙,每年端午“扒龙船”以作纪念。

二为避邪。说是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把水倒入水缸时,却从水里钻出蛇来,这是不祥之兆,村民认为“龙”能降“蛇”,便“扒龙船”以避邪,说来奇怪,蛇随水入屋的现象竟消失,“扒龙船”的习俗也就沿泽至今。

三为商事。西岸是粤北边陲小镇,石马迳古道从此地经过,连接湘南、湘西,明清时期,西岸已成为一个商埠小镇。西岸人“扒龙船”,图的是“闹热”,“闹”聚人气,人气“旺”,生意便更“旺”。

四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邱劲松 编)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