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值得体验的侗乡黎平原味侗族烤鱼

值得体验的侗乡黎平原味侗族烤鱼

2020-10-14 00:44:25

居住在侗乡黎平的人民,尤为喜欢烧烤鱼。以前的烧烤鱼,在侗乡世代称为侗族“吧稻”,即“‘大鱼’、‘大菜’、‘烧烤鱼’、‘上等菜’”,是侗家人秋收时节上坡摘禾时别具一格的一道菜。而今的烧烤鱼却被端上了招待贵宾的主席(或者中席),被称为佳肴。


 传统的烧烤鱼在侗乡每年仅有一次。每年栽秧季节,侗家人便把上年保存下来的鱼苗,按照田面积的大小,鱼苗历年存活率的高低,便把一两手指大的小鱼苗放入禾田里,少则放数十条,多则放百余条。到了金秋时节,秋风吹来,阵阵凉意,层层的禾谷像江河泛起的波浪。这时禾熟鱼肥,原来放养的鱼苗也都长成成人手掌宽的红尾大鲤鱼了。


  这正是侗乡人采摘稻禾的最佳时节。侗家人家家用青竹细蔑编织的 饭包,包上香喷喷的禾米饭,带上食盐、花椒、生姜、味精、广菜、糯米酒,上坡摘禾。中午时分,大伙儿便在田埂边或牛棚里烧起一堆旺火,再从禾田里捉来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准备烧烤。


 烧烤的方法有四种:一是串烧,将一跟削尖的竹子将鱼串好进行烧烤,此法多用于人多不便用之,既简便又快捷。二是用温火烘烤,以烤透内脏,把鱼烤至黄而不焦为佳。三是折来树枝条,将一头枝条削尖,用枝尖头将鱼单个从鱼嘴直插如至尾部,慢慢旋转烘烤,这种烤法,使鱼黄而不焦,其味特别芳香、鲜嫩、可口。四是将鲜鱼剖开,取出内脏,塞入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盐等佐料,外扎一层厚厚的香茅草,用温火焙烤而成。焙烤时,香茅草沁出芳香油渗进鱼肉内,达到皮黄骨稣,肉嫩味鲜,特别可口。


  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烤鱼,都离不开从大自然采摘来的一些折耳根、蚂蚁菜(又称肥猪菜)、骂闹(侗语)、韭菜,将它们洗净、切碎,加上少许姜丝、花椒、食盐、味精等拌匀,分成几小盘当作佐料。

  一切准备就绪,摘禾的少男少女们,围绕火堆,打开金竹细蔑编织的饭包,拿出糯米饭,慢慢品味侗家特酿的香醇糯米酒,伴着烧烤鱼进食,香喷喷,乐滋滋的,味道别具一格。

  朋友,时下这道佳肴已开始进入黎平县城各大小侗族餐馆,真诚等待你来侗乡黎平旅游观光做客,品尝这道独特的侗乡民族风味。


阅读延伸


黎平预计3年发展稻鱼生态种养达到20万亩


为深入推进“6个100万”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工程,黎平县出台稻(荷)鱼生态种养产业发展三年规定。

今年投资6000万元,在全县各乡镇发展稻(荷)鱼生态种养12万亩,乡镇至少创办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1个,并扶持销售稻(荷)鱼为主的农家乐1户,重点在百里侗寨、中路突破乡镇实施县级示范点,培育稻鱼鱼苗场,扶持以销售稻鱼为主的5户农家乐或农庄,逐步在县、乡集贸市场开设稻(荷)鱼专卖店;力争2017年全县实施稻鱼生态种养面积20万亩以上,实现每亩稻田水产品产值1000元以上、水稻产量500公斤以上。同时,通过实施稻(荷)鱼生态养殖,提升景区、景点品味,促进稻鱼产业与旅游互动发展。

该县还设置稻(荷)鱼养殖工程工作实施小组,负责全县“稻(荷)鱼养殖工程”的产业规划、工作协调落实,并以申报“黎平稻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全县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快速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