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故乡的河

故乡的河

2022-02-03 21:56:23

故乡的河

○刘丙文

故乡在武功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四面青山环绕,门前有一条河穿流而过。那条河虽然不宽,水也不深,但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也寄托了对故乡无限的眷恋之情。

故乡门前那条河,曾经是那么朴实、端庄、秀美。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河水十分清澈,河里各种各样的鱼儿随处可见,河边有不少鹅卵石,还有一片沙滩和青草地,河上有一座五六十米的木板桥,中间有六七个桥墩,桥面只有一米来宽,是连接两岸唯一的通道。小时候听老一辈村里人说,原来村前桥头有棵上百年的大桂花树,长得郁郁葱葱,像把大伞似的耸立桥边,每年八月开花的时候,方圆十几里都飘逸着扑鼻的桂花香,故乡桂花村就是因此树而得名。然而,可惜的是桥头那棵大桂花树在六十年代时不知什么原因被砍掉了,那些古老的石桥墩前些年有的被大水冲垮了,有的被拆掉了,那座木桥三十多年前也被水泥桥所替代。

故乡门前那条河,伴我度过了童年许多难忘的时光。河边的沙滩、青草地上散满了童年的欢乐与笑声,清凉的河水中留下了我们童年时嬉水、游泳、捉鱼无忧无虑的身影。放暑假时,是村民们最忙碌的“双抢”季节,青壮年男劳力在田里收割早稻,妇女们在打谷场打谷子,上了年纪的乡亲们则晒谷的晒谷,晒秆的晒秆,整个村庄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我和村里大点的孩子也参加了“双抢”劳动的行列,天晴时,跟着几位伯伯、爷爷去河洲上晒秆。别看我们当时年纪小,干起活来却像小老虎似的不怕累,也不怕太阳晒,紧跟在大人后面一趟一趟将稻秆拖到河洲上,然后将稻秆像队列一样排开。当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实在受不了时,大人们会坐在河边的大树下喝口凉茶,抽筒纸烟,我们几个小孩便跳进河里洗个冷水澡,解解酷热后又继续开工干活。傍晚夕阳即将西下,大人们收工了,我们又扑通跳到河里,尽情地游泳、打水仗,直到家里人喊吃晚饭时才恋恋不舍地回家。最难忘的是去河里捉鱼,那时河里的石头缝里和石块底下躲藏着各种鱼儿,有时只要将手伸进石缝里就能抓到好几条鱼儿;有时搬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一下另一块石头,底下被震昏的鱼儿便浮出了水面。虽然时隔三十多年,我还时常怀想在故乡河里捉鱼时那活蹦乱跳的情景。

令人遗憾和惋惜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故乡门前那条河渐渐失去了往昔的秀丽。原来在河的上游有一个造纸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引进了盐酸烧碱锅炉蒸煮原材料,但又没做废水处理,直接将锅炉中的烧碱污水排放到河中,使原来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水面上时常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还带有一股刺鼻的气味。从此以后,下游村庄里的人们不敢去河里洗衣洗澡了,担心皮肤感染,河里的鱼儿也变少了,连水中的石头也慢慢长了一层青苔,没有过去那么光鲜发亮了。更让人心疼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山里建房的多起来,人们都去河边采石采沙,甚至还有村民买了捞沙机架在河边开挖采沙,不仅使河水变得更加浑浊,还使原来的河床逐渐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几乎吞噬了所有的河洲和河滩。河边的青草地和一片片沙滩消失了,河床也比过去下窄了许多,有的地方挖到河底层露出了岩石,有的地方挖到了田岸边,有的地方连桥墩也开始裂缝下沉了。随着日子的富裕和生活的变迁,有的村民不再像过去那样用原始、简单的工具捕鱼了,而是用麻鱼机电鱼,用药毒鱼,渐渐地河里的鱼儿变得更稀少,原来河里常见的甲鱼、鲶鱼、石斑鱼等好多鱼种,几年后几乎难觅踪影了。在人们有意无意的掠夺下,故乡门前那条河没有了往昔欢笑的浪花,站在河边似乎只能听到河水痛苦的呻吟......

时光如流水,转眼到了二十世纪初,国家严令关停小型污染造纸厂的春风吹到了山里,家乡那个办了多年的造纸厂终于被关停了,乡亲们无不拍手称好。从此以后,故乡门前那条河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后来,当地政府开始治理河中乱采乱挖现象,拆除了河边的采沙机器设备,逐步让河滩恢复了昔日的宁静。近几年来,随着武功山旅游大开发的升温,家乡更加注意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不仅对过去损坏的河道重新规划进行大修复,还在河岸砌起了防洪堤岸,在河边铺设绵延几公里的自行车观光游览道。更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是,一片片荷花园、菊花园、大棚生态园,如雨后春笋般散落在河两岸的田野,河上那座老危桥今年拆除重建了新桥,门前屋后路旁栽上了一排排整齐的桂花树,原来河洲的打谷场改成了休闲广场和篮球场,还有一个漂亮的自行车停放广场马上就要竣工了。这两年我每次回老家时都发现,故乡每天都在变,不仅门前那条河变得更加秀美,整个山村都变得风景如画了。

故乡门前那条河,久经沧桑和风雨后迎来了新的春天,站在河岸似乎又听到了浪花里飞出了欢乐的歌声。我在心底默默祈祷和祝愿,这支歌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甜美,更加滋润乡亲们的心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