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这件关于长江的大事!一定要警惕!

这件关于长江的大事!一定要警惕!

2022-05-11 03:49:52


◆ 长江水系405种淡水鱼类,受威胁的有95种:其中极危24种、濒危40种、易危31种


◆ 长江水系特有的173个物种里,有69种受到威胁


◆ 如果用目前世界通用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来考量,长江已经到了“no fish”(无鱼)的程度,这是最差的一个等级


◆ 长江江豚升级保护刻不容缓


文︱王大千、杨丁淼、李黔渝、王贤、秦华江、周凯

本文刊于《瞭望》2016年第45期(ID:OutlookWeekly1981),原题《“无豚之江”敲响长江水生态警钟》


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在古人笔下,这个“基因”宝库曾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象。


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历时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到,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加剧,虽然采取了大量保护措施,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随着一些地方“生物完整性指数”沦入最差等级,部分物种,特别是水生哺乳动物、大型鱼类等标志物种面临灭顶之灾。多位专家呼吁,要警惕长江沦为“无豚之江、无鱼之江”,紧抓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这一历史机遇,对水生动物“大保护”达成社会共识并切实付诸行动。


1

长江标志物种走向“功能性灭绝”




位于长江之滨一段夹江之中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野生环境中生活着一群长江江豚,它们分属“姗姗”、“杨杨”和“迟迟”三个家族。记者到访时,一头今年出生的小江豚正紧挨着母亲遨游江中,周围还不时有其他江豚出没,憨萌之态可掬。


在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饲养的长江江豚时而嬉戏畅游,时而噗噗换气。两边上翘的嘴角让它们拥有天生的笑脸,令人心生爱怜。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研究保护长江江豚,目前保护区内,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超过60头,不少雌豚在怀孕或哺乳。



▲ “微笑”的江豚 程敏/摄影


“我国首创了迁地保护区。从2010年到2015年,各保护区的江豚数量共增加了27头。”但另一方面,从2006年到2012年间,野外江豚的数量却以平均每年3.7%的速度减少。最近一次调查显示,野外江豚数量仅为1040头。。

  

南京一位学者谈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首次预言白鳍豚将灭绝,有人认为“耸人听闻”。结果,白鳍豚灭绝的速度,比他的“悲观预言”还要快。如今,他很担心在白鳍豚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个鲸类物种后,长江江豚将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个鲸类亚种。

  

安徽省一位长期从事长江江豚保护的专家则认为,按照目前速度,到2028年至2030年前后,长江江豚将达到或接近“功能性灭绝”境地。

  

瞭望记者走访中发现,相关机构和专家保护、研究长江江豚的“心理阴影面积”很大——场所沿用“白鳍豚馆”旧称,既为纪念已经功能性灭绝的白鳍豚,也担心改名“江豚馆”会让长江江豚步白鳍豚后尘。

  

长江江豚如此,长江中很多标志物种命运更惨。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叶,长江流域白鳍豚尚存万头以上。2007年8月18日下午,安徽铜陵市民曾玉江在江中发现一头白鳍豚并拍下156秒视频,这是人类迄今在长江最后一次有影像佐证地观察到白鳍豚。

  

“高峰时每年从海洋进入长江产卵的中华鲟多达上万条,但最近一次监测到的已不足百条。,2013、2014连续两年,未监测到中华鲟在长江产卵。2015年尽管发现了野生幼鱼,但同样未监测到产卵行为。

  

每年从海洋溯江而上的鲥鱼,因为肉质极为鲜美,曾经是长江“三鲜”之一。有关专家介绍,上个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安徽枞阳县每年还能捕获2吨多鲥鱼。但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野生鲥鱼已经消失……


2

“生物完整性指数”沦入最差等级




今年2月份,瞭望记者曾跟随湖北省洪湖市的渔民在长江捕鱼。整整一天时间才打到几斤鱼。“捞上来的估计都是人工放流的,不是自然鱼。”渔民告诉记者,连他们都觉得长江里的野生鱼几乎没有了。

  

自然鱼类资源萎缩的情况在雅砻江、嘉陵江、湘江等支流也普遍存在。湘江之滨湖南省株洲县渔民李瑞生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一天可以在江上捕两三百斤鱼,但最近几年,已锐减到五六斤。“那时中华鲟都还能看见。现在能捕到金鳅鱼等当年的常见品种都觉得很稀罕了。”李瑞生说。

  

渔民的直观感受正是目前长江鱼类资源形势严峻的一个缩影。

  

“如果用目前世界通用的IBI(生物完整性指数)来考量,长江已经到了‘no fish’(无鱼)的程度,这是最差的一个等级了!”,尤其自2003年以来的十多年间,长江的IBI指数由第三等级骤降到目前的最后一个等级。“现在长江流域的单位渔获量仅为上世纪70年代的10%。”常剑波说。

  

,长江水系405种淡水鱼类,受威胁的有95种。其中极危24种、濒危40种、易危31种。而长江水系特有的173个物种里,有69种受到威胁。

  

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长江江豚“天天”进行体检。戚恒/摄


2013年8月,:长江部分段位的鱼类资源已濒临崩溃。科考队在金沙江中游石鼓段一上午的多次多点采样,仅获得3种5尾鱼类样本。

  

“金沙江流域历史上监测到的鱼类有143种,而这次科考仅仅发现17种,其中3种还是外来物种。”曾参与此次科考的WWF上海办公室主任任文伟说。


3

人类成为最危险“天敌”




在长江中游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刊记者问工作人员:“江豚在长江中有天敌吗?”

  

“有,就是人!”一位女技术人员不假思索地答道。

  

今年4月上旬,江西鄱阳湖永修水域一天内竟然发现六具高度腐烂的江豚尸体。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死因,但专家推测,非法捕捞高密度渔网设置的“迷魂阵”应是罪魁祸首。

  

一位水生动物专家直言不讳地说,伤害源自买卖——国人至今对食用野生水产品趋之若鹜。受此刺激,长江流域“酷捕滥捞”猖獗。

  

“现代捕捞网具非常先进,小到几克重的毛花,大到几百斤重的中华鲟皆能一网打尽。”一位专家痛心疾首地说,“即使有漏网之鱼,也难逃电捕、炸鱼、滚钩、迷魂阵等非法捕捞的层层鬼门关。水生生物像被过筛子一样,哪里有生路?‘酷捕滥捞’进而导致食物链范围缩小或出现短板,旗舰性物种如长江江豚、中华鲟等即使不被捕捞也会活活饿死。”

  

几乎所有水生动物专家,都谈到了长江采砂之祸。

  

大规模采挖江砂严重破坏了河床暗沙区这类鱼类索饵场所,破坏了水文、改变了江水流态和水质、制造了深水噪音等,迫使水生动物流离失所,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牺牲品。

  

一些受访专家认为,长江流域数以万计的水坝、岸线开发、填土等涉水工程,严重破坏了历来彼此相连相依存的长江水系,不仅导致富营养化和污染加剧,更切断了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命通道”。

  

湖南环保志愿者近期在湘江流域一条重要支流使用皮划艇“溯源”探险。参与者发现,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划船,只能人拉肩扛、带着皮划艇翻越各种各样的水坝。“每天不断地翻坝,每次都令人崩溃!”一位参与者深有感触地说,人尚如此,鱼何以堪!

  

在赤水河一些支流,不少沿河群众说,河里水位几乎是电站说了算,特别是旱季,航运、旅游都要靠水库放水。过去,有着优美身形、大大眼睛且肉质十分鲜美的中华倒刺鲃十分常见。近些年,中华倒刺鲃变少。有关部门近年分批组织放流了大量鱼苗,但目前尚未见到显著成效。

  

刘焕章告诉本刊记者,由于金沙江干支流电站林立,鱼类产卵受到极大影响。“比如金沙江中上游的圆口铜鱼,如果电站尤其小水电的无序现状得不到改善,可以说,它们的未来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附文:


顶层设计拯救行动




文|苏晓洲、周勉、王大千、杨丁淼、李黔渝、王贤、秦华江、周凯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沿江采访发现,近年来,社会各方对长江水生动物保护行动越来越多:有季节性禁渔,有加强渔政执法打击“酷捕滥捞”,有增殖放流,有建立珍稀物种种质资源库、活体样本库、基因保护库等,有开展就地、迁地保护,有开展人工繁殖试验等。但相关措施和政策不配套、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大大抵消了社会资源投入的效力


有的增殖放流就是形式主义“作秀”,没有科学严谨的评估程序,没有给予鱼类足够的适应时间,还给贪腐滋生提供了土壤;有的地方,打着生物保护旗号发展旅游或保护制酒水源;还有的地方,名义上是保护区,渔船却在区内大肆捕捞而无人过问……

  

,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必须统筹考虑、科学规划,任何片面盲目的政策设计,都可能陷入“100-1=0”困境。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如果水生生物灭绝,长江水生态系统将面临灭顶之灾。当务之急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全面实施保护区禁渔、逐步实施全流域禁渔。

  

目前长江的渔业捕捞量在10万吨左右,不到全国人工养殖量的两百分之一。,先行在保护区和一些重要水域如长江葛洲坝以下干流至入海口江段实行永久禁渔。进而,尽快运用财政补助、政策鼓励等手段,加大人工养殖水产品的公共投入,引导长江流域渔民上岸和转产转业,对长江流域江河湖泊实行永久禁渔。

  

二是妥善处理黄金水道建设和水生生物栖息地恢复的矛盾。

  

,黄金水道建设会加剧河流渠道化,可能导致栖息地消失殆尽。还有一些城市热衷于搞沿江风光带,也牺牲了对鱼类十分重要的浅滩。“在一些重要江段,沿岸要尽量‘去硬化’、自然化。”危起伟强调说:“像洞庭湖这样与长江已基本‘失联’的江湖关系要重新打通,恢复和扩大鱼类栖息地。”

  

三是要重新评价鱼类洄游通道,避免使之成为涉水工程通过环评的“送分题”。

  

“涉水工程是破坏鱼类产卵繁殖最主要的因素,而目前很多项目洄游通道根本就没发挥应有作用,成了‘生态形式主义’。,洄游通道的设计修建是一项复杂严谨的任务,必须科学合理。没有修建的要立刻修建,效果不好的要重新评估修改。同时,国家应组织力量摸清长江鱼类资源“家底”,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权威的依据。

  

四是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机制下,实施严格生态管理。

  

本刊记者从长江委了解到,长江委2015年已经在30多个大型工程建立了联合调度机制,实现了控制性调水措施,生态效应比较明显。有专家建议,加强流域总体开发规划,通过制定《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管理办法》《水量调度管理条例》等法规,组建包括水利、电力、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干支流水库联合调度机制。相关机制要围绕强化监督管理、恢复水生动物洄游通道、强化生态流量保障、组织对不健康河流展开生态修复等方面积极行动,争取保持和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

  

五是对“小、微”水电站由鼓励建设变为引导退出。

  

根据最近一期全国水利普查数据,截至2011年底,长江流域500千瓦以下的“小、微”水电站有9498座、装机容量214.88万千瓦,这只相当于一座普通火电厂的装机容量,但带来的问题是,有近万段河流受到影响。


一些地方干部建议,随着大电网逐步实现全覆盖,“小、微”水电站对地方能源保障的贡献微乎其微。在此背景下,可以对“小、微”水电实行禁、限、转、退。比如不再批新项目,极少数保留项目或枯水期一律不发电,水直接回归河流或常年转为生态运行。

  

六是要规范人工增殖放流、加大渔政执法和相关考核力度。

  

业内人士建议,规范增殖放流程序,。此外,每年各地禁渔结束后,渔民往往报复性捕捞,“电、毒、炸”等手段屡禁不绝,对此必须加大打击力度。部分专家还建议,要将鱼类保护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设立一些量化考核指标,比如自然岸线率、捕捞量、保护区内涉水工程数量等,让鱼类资源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

  

七是要提高旗舰物种保护等级,建立河流鱼类资源保护区。

  

有权威专家指出,长江江豚作为全球唯一江豚淡水亚种,其数量比熊猫还少,目前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种(EN)。但在我国,虽然很多专家和动物保护组织多年来一直在奔走、呼吁将其由目前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但却没有结果。“长江江豚‘升级’保护刻不容缓!只有提升保护的法律地位,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才能坚强有力和可持续。”

  

还有专家建议,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对长江流域现有水利规划建设方案作出调整,在长江干支流建立一定比例面积的保护区和保留地,这些区域内不修水利工程,尽量保持一个较大范围的河流形态、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多样性、河流连续性和自然水文过程的波动性,使一些基本的生态过程能够实现,从而达到保护水生动物、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目的。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公司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