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既要鳜鱼肥美,也要山青水美

既要鳜鱼肥美,也要山青水美

2022-04-08 20:42:33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5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描述了太湖流域水乡春汛期的美好景物。吴兴区作为著名的优质淡水鱼产地,目前有各类养殖水域面积12万亩,其中池塘、稻田养殖面积9万多亩。

传统水产养殖方式,虽然给农民带来了可观收入,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积月累必然会导致周边水体水质恶化,最终难以为继。吴兴区针对这一问题,着力开展全域水产养殖尾水专项治理,初见成效。除了采取“外河禁养、退养还耕、调整结构”等措施外,其中“集中连片治理、异位修复”的方式,值得借鉴。

早晨的织里镇伍浦村,连片的鱼塘掩映在蒙蒙薄雾中。在东灌区的一个治理点,,这里共有养殖面积275亩,主要养殖鲈鱼和螃蟹,年产值520万元。现在投入60多万元建成的“三池两坝”治理设施,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能够达到循环水再利用和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原则分级投入,在通过第三方审计验收后,区财政还给予相应补助。

走在鱼塘间的田埂上,抬眼望去,北边就是茫茫的太湖。过去几十年间,太湖水质的变化让人百感交集。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道理,懂得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开始下决心把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理的治理到位。

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把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好了,水里、地里、树上,都有可能长出金元宝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的首要支撑点。

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浙江大地上的人们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有着无数的创新和创造之举,这是我们理论研究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只有两腿粘泥,紧贴实践,理论才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同时,我们还要时刻提醒自己,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是写在大地上而不是书本里。


(作者介绍:刘宏伟,、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来源:生态之音

135编辑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