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黄颡鱼“一点红”的病症处理一例

黄颡鱼“一点红”的病症处理一例

2020-11-15 19:48:57

“一点红”的基本症状

一、发病初期,病鱼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随着病情发展,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缓游,反应迟钝。

二、头顶部充血、出血、发红,在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

三、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

病症分析

一、  “一点红”病的致病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进入免疫力强的机体中不会引起任何组织变化,仅在真皮内短暂存活。免疫力低下时机体组织细胞吞入该菌后,细菌在细胞内繁殖,形成为菌球、泡沫结构和混浊小滴,成为泡沫细胞肉芽肿,发生瘤型病理改变。

二、该病的危害主要为皮肤损害,并常位于头面部。表现为鼻颊部红褐色结节损害,以后形成大片红褐色浸润损害,损害中心通常有溃疡和疤痕。当头部皮肤出现红褐色浸润损害的同时,鼻间骨也正遭蜂窝状蛀蚀,严重时鼻中隔穿孔

感染途径:

经鼻腔-----感染嗅觉细胞-----进入大脑-----经脑膜-----感染头骨。

三、黄颡鱼本为一种高溶氧清瘦型水体中生活的鱼类,人工养殖环境条件直逼其生存底限,所以人工养殖池塘中的黄颡鱼一般免疫力较低。

四、迟缓爱德华氏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一般不危害鱼类,只有在动物机体免疫力极低时才成为病原菌并引发动物疾病。

案例简析

•地址:桂林全州。•池塘状况:土塘,水面8.5亩,平均水深1.5米。放养密度5500/亩。放养时未进行彻底清淤。•黄颡鱼体长约8~10公分。•养殖户反映:512号就开始发现有两尾死鱼,13日死鱼10多尾,之后第三天死鱼增至30多尾。

病鱼症状:

   减料明显,病鱼离群独游,有的在水面做间歇性狂游或较长时间头朝上、尾朝下垂直悬于水中,且来回转动。

水质检测:

      PH值为7.2,亚硝酸盐指标为0.4,氨氮指标为0.2

      池塘水色较浓且浑浊

病鱼检测:

    头顶部红肿、溃烂,有些甚至头盖骨蛀空;腹部膨大,腹腔内有淡黄色血样腹水


肠道内壁充血,肠道无食。肝脏有点状出血点,土黄,无光泽,脾脏、肾脏肿大充血。

鳃丝粘液较多,镜检鳃丝内有车轮虫寄生,一个视野大概20多个虫体,活力强。

病因分析

一、由于前段时间雨降频繁,气温时冷时热,反复无常,造成水体倒藻,易浑浊。随着水温升高,鱼体生长,摄食也相应增多,排泄物增多,进一步导致水质恶化。

   促使鱼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寄生虫和细菌。

二、 养殖户缺乏防病意识,只重视治病,轻视日常调水、改底工作。一遇到不良天气后,极易发病。

初步诊断该病是由于水质不良,管理不善引起的车轮虫寄生和继发性细菌性感染疾病。


治疗方案

一、先提前一天泼洒“碧水第一”,8亩多池塘用6瓶。     

       第二天上午处理车轮虫,使用“车轮净”,规格1000克,用量一包一亩半,充分稀释,泼洒均匀。

       同时用药前后开足增氧机,至少两个钟头,并于当晚干撒增氧颗粒预防缺氧。


二、第三天使用“博碘”全池消毒,一瓶3亩。第五天使用“克毒1+1”,一瓶4亩用量。


三、同时内服“特种鱼大救星套餐”,一包拌60斤饲料。一个疗程5天,连服两个疗程。


用药效果反馈:

用药2天后,死亡量减少,病情得到控制;用药5天后只发现死亡两、三条鱼;用药第8天后没有发现死鱼,基本恢复正常。

总结与思考

一、黄颡鱼的车轮虫病害处理(黄颡鱼等无鳞鱼对硫酸铜较敏感,慎用,该如何安全有效使用);

二、车轮虫危害和“一点红”病症的之间关系和区分处理;

(由于病鱼体弱,鳃上常常会寄生大量的车轮虫,所以有人经常会误诊为车轮虫病。)

三、诱发“一点红”症状出现的原因:

       水质突变,如倒藻、pH值降低、氨氮增多、亚硝酸盐偏高、溶氧低,水体浑浊等。

       另外,饲料营养、刮伤、抢食、机械损伤都可能诱发该病。


(由于发病起源于脑内感染,有时外用消毒,内服抗生素均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要选择一些能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等,且用药周期较长)

扫描二维码,关注骏杰公司微信公众号,更多技术交流持续为您呈上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