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钟叔河:怎样做长沙地道风味“黄鸭叫”

钟叔河:怎样做长沙地道风味“黄鸭叫”

2022-04-09 18:20:34

快,关注上方“岳麓书社”,一起分享阅读心得,共享读书生活~

虽然才早上七点
可吃货们已经在思考这两个“哲学问题”了


不如来一锅黄鸭叫



黄鸭叫,即黄颡鱼(学名: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鲿科,黄颡鱼属鱼类。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头大且扁平,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
——百度百科


文字描述太生硬,不知道它长什么样?
来!上照片!


看不出来好不好吃?
让你见识见识它红烧后的样子


还是不太清楚味道如何?
别急,来看看钟叔河先生在他的《小西门集》中
是怎么回忆“黄鸭叫”这道菜的:


水陆洲在长沙城西江中,洲长十里,北端略与老城区相齐而南端更长。湘江大桥跨洲而过,汽车可以从支桥下去,向南直达橘子洲头。这一路上卖 “黄鸭叫”的餐馆,少说也有二三十家,长沙口音“黄”“王”不分,故招牌有写“王鸭叫”的。所卖的“黄鸭叫”斤三十元,“白鸭叫”斤六十元,都是鲜货过秤后做好上桌的价格。做法只两种,水煮黄焖,区别仅在加不加酱油而已。如有外地友人来长沙,又是无须讲排场的,这里不失为招待便餐的好去处(如无公车可派,叫出租车则稍为难),因为“黄鸭叫”的味道实在不错,而且座位上可以放眼湘江北去的景色,比坐在华丽包厢里的感觉好得多。不过客人如是来自北方和沿海,就得先交待店家一声,少放辣椒。

“黄鸭叫”是本地一种野生小鱼新取的名字,长沙人过去则称之为“黄(王)牙咕”。照我想,大约“黄”指其颜色,“牙”形容它身上有硬刺,像尖牙利齿样扎人,“咕”则因其成群游窜时咕咕作声吧。它的外形有点像小鲇鱼,只有颜色不对。身长者不过四五寸,一般只有三四寸。因为太小,过去长沙人办鱼、肉待客,它是没有资格上桌的。其时价钱也很便宜,大约只为正路鱼的三分之一,最多二分之一。幼时偶尔游荡到河街,常见它一堆一堆地堆在街边,其中有的“硬脚”还在动,也不像别的鲜鱼得用水养着。及至走到专门供应餐厅酒楼和阔人公馆的鱼市场,就少见它的身影了。但因其肉质细嫩,皮和鳔又富含胶质,包着细刺大口嚼咽虽不可能,煮出的汤却特别鲜美,为一般鱼类所不及,“黄牙咕煮豆腐”也就成了长沙有名的一道家常菜。

“黄牙咕”生得贱,不易死,根据我在河街上的观察,出水后活几个时辰大概不成问题,故不难买到鲜活的。当年我家将鱼买回,即置盆中,一面冲水,一面以刷把刷洗,只洗去所沾污物,决不可将鱼身上固有的粘液洗掉,盖此为“黄牙咕”鲜味之要素也。

每逢放学回家碰上了,我于汲水冲洗诸事俱乐为之,父亲还因此说过我不是读书种子。到冲洗干净后,母亲便不准我再插手,怕我被鱼的硬刺扎伤。大约只要将肠胆摘除,硬刺斫去,即可下锅。

长沙人吃鱼,除清蒸、干炸外,常先用油煎,再加水焖。“黄牙咕”则无须油煎,只要把拾掇好的鱼,与河水(五十年前长沙尚无自来水)一同下锅煮。关键是水必须一次放足,而且必须用冷水,盖断续加水则汤味不佳,用热水则有腥气。以当天从湘江河里挑上来的水,煮当天从湘江河里打起来的鱼,便是吃“黄牙咕”的当行本色,也是有名的长沙谚语“将河水,煮河鱼”的来历。若是吃塘里养大的青、草、鲢、鳙之类家鱼,或是吃从远处运来的鳜鱼、横子、江团等名贵鱼,就不是“将河水、煮河鱼”这么一回事了。

“黄牙咕”体内脂多,故不必加油。姜、盐自不可少,辣椒则多少随意。也有加入紫苏嫩叶的,我家则素不喜此,嫌其抢味。豆腐须先用清水漂过,再入沸水一氽,除去豆气;沥干水后,切成小片,等候锅中大开片刻后加入,再略为翻动,勿使鱼全在下,豆腐全在上。汤则必须将鱼和豆腐全部淹没,并且高出一二指许。“黄牙咕”和豆腐都不怕煮,但如豆腐加入过晚,则鱼易翻碎,不仅不好看,而且鱼刺搅在豆腐里,也不便于吃了。此后即用小火续煮,直至汤呈乳白色,试之“粑口”即成。

冬日里“黄牙咕煮豆腐”正行时,把砂锅放在烧着白炭火的泥炉子上,一边煮得咕嘟咕嘟响,一边解开棉衣对着火吃。我最喜以鱼汤泡饭,一眨眼就是一碗,正所谓“酒怕牛肉饭怕鱼”也。砂锅里禁不起大调羹舀,当然不免要添水,添水也只能添冷水,不能添热水。小时骄纵,每不许添水,故兄姊常怕我一上桌就索要大调羹,我“抢菜”的名声也就是这样在家中传下来的。这转眼已是好多年前的旧事了。

“黄牙咕”是野鱼,小时在乡下钓鱼却好像没有钓到过它,小河小溪中也似乎少见。大约它个子虽小,却需要宽大的水面;又是底栖性的鱼,故只能由渔人用网捕捞。近几十年,人工养鱼越来越普及,水利设施越修越多,能容得这种小野鱼自由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人们吃厌了池塘里人工繁育的鱼,越来越不能忘记“黄牙咕”的味道好。三十元到六十元一斤,即使减去餐馆的利润,也是家鱼的好几倍,贵贱正好颠倒过来了。原来的“黄牙咕”易名“黄鸭叫”,有音无字的俗称进而成为书面语言,就是它地位上升的标志。

“黄牙咕”的学名叫什么,有本介绍湖南鱼类的书说是“黄鲴鱼”,拉丁文Xenocyprisargentea。但是查《辞海》:黄鲴鱼属鲤科,“长约三十厘米,银白带黄色”,应该是我在水陆洲餐馆门首玻璃水箱中所见的“白鸭叫”,比“黄鸭叫”个大,也较稀有,不是我所熟悉的了。我说的“黄牙咕”恐怕乃是Pseudobagrusargenten,《辞海》作“黄颡鱼”,说它属鲿科,“长十馀厘米,青黄色,有须,背鳍胸鳍各具一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肉质细嫩”,与所知正合。

又查《本草纲目》卷四十四:

“黄鲴鱼,状似白鱼,扁身细鳞白色,长不近尺。”
“黄颡鱼,无鳞鱼也,身尾俱似小鲇,腹下黄,背上青黄,群游作声如轧轧,性最难死。”
看来,“白鸭叫”之为黄鲴鱼和“黄鸭叫”之为黄颡鱼,似已无疑,那本介绍湖南鱼类的书是搞错了。也许是因为“黄鲴鱼”的“鲴”和“黄牙咕”的“咕”音近,因而张冠李戴的吧。

去年到四川,从峨眉去乐山的路上,也有路边餐馆挂牌子卖“黄辣丁”,不知和长沙的“黄鸭叫”是不是同一种鱼。中国幅员广大,物产繁富,如能将草木虫鱼在各处的俗名搜集起来,加以比较,看它们有哪些异称,再和过去的记载作一番对照勘察,从而考证土风民俗之嬗变及其异同,未始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这种费力而不得名利的工作,只怕现在已经不会有人愿意做了。

钟叔河
一九九六年八月


本文摘自《小西门集》,
钟叔河 著,岳麓书社出版。


这是一篇有香味的文章……


咳咳,先不馋了
钟先生在文章中介绍了“黄牙咕煮豆腐”的做法
想必大家都跃跃欲试了
做法流程图岳麓君已经做好
勤劳的吃货们动起来吧~


 黄牙咕煮豆腐 

主料:“黄牙咕”、豆腐。
调料:姜、盐不可少;辣椒、紫苏随意。

将鱼买回,即置盆中,一面冲水,一面以刷把刷洗,只洗去所沾污物,决不可将鱼身上固有的粘液洗掉,盖此为“黄牙咕”鲜味之要素也。

冲洗干净后,大约只要将肠胆摘除,硬刺斫去,即可下锅。

“黄牙咕”则无须油煎,只要把拾掇好的鱼,与水一同下锅煮。关键是水必须一次放足,而且必须用冷水,盖断续加水则汤味不佳,用热水则有腥气。

豆腐须先用清水漂过,再入沸水一氽,除去豆气;沥干水后,切成小片,等候锅中大开片刻后加入。再略为翻动,勿使鱼全在下,豆腐全在上。汤则必须将鱼和豆腐全部淹没,并且高出一二指许。

此后即用小火续煮,直至汤呈乳白色,试之“粑口”即成。

钟叔河先生推荐吃法:鱼汤泡饭。
“一眨眼就是一碗,正所谓‘酒怕牛肉饭怕鱼’也。”



不如今天下班就做起来?
记得后台晒图,来馋馋岳麓君!

END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如何优雅地谈论《大鱼海棠》

吕思勉: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

钟叔河:柏林寺访书——“走向世界丛书”背后的故事

关于《走向世界丛书》(你们想要的续编书目来啦!)



 版权声明 
本图文消息内容版权归岳麓书社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违者依法追究责任。

长按关注“岳麓书社”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小西门集》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