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特种水产 >两江问水第10站丨“治水美镇·浙江样本”佐村:绿水青山归去来 美丽经济如花开

两江问水第10站丨“治水美镇·浙江样本”佐村:绿水青山归去来 美丽经济如花开

2021-06-10 03:36:07

佐村镇

水为肌骨,山为灵肉,山与水共同勾勒出了佐村镇“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的乡村风情。

1日上午,在佐村镇“治水先锋”何本良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佐村镇赵楼村下里坑自然村。该村依山伴水,风景秀丽。站在村口的80年老桥——施济桥上往前看,只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如绸带般环绕着村庄,溪上有七八只鸭子在嬉戏。“快看!水里有石斑鱼!”同事惊喜地喊了一声,并快步跑到水边,拿出相机按下快门。

 “石斑鱼对生活的水质环境要求非常高。以前,不少村民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扔到岸边、水里,导致佐村镇水质状况越来越差,石斑鱼几乎看不见。近年来,经过我们一系列整治,佐村镇又恢复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石斑鱼也越来越多。”何本良说,经过水环境整治,佐村镇不仅成功摘得“治水美镇·浙江样本”“‘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率先完成了剿劣任务,还依托美丽的山水环境发展了旅游、养殖等产业,变绿水青山为“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生态与发展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佐村镇剿劣
念好“三字诀”

在佐村镇西营村内有一口仅20多平方米大小的门前塘,这也是西营村唯一一口池塘。在排查中,这口池塘被鉴定为劣Ⅴ类水。由于这口池塘缺乏活水,淤泥也多年未清,加上生活污水排入,久而久之,这口不大的门前塘成了“臭水塘”。每到夏季,池塘散发出来的臭味让附近的村民叫苦不迭。

近日,记者来到西营村,看到了这口门前塘。和过去不同的是,池塘水质清澈,水面上养殖了一些水生植物,传说中“臭气熏天”的景象已经不见踪影。在池塘的一端,一根黑色的水管正在给门前塘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水。

在此次劣Ⅴ类水的整治过程中,西营村对门前塘进行了彻底清淤,同时铺设了约300米长的管道,从溪边给门前塘引进活水,并种上水生植物,为池塘建立起了自身净化系统,水质得到显著提升。

据了解,佐村镇全域内共排查鉴定出劣Ⅴ类水5处,均为村内池塘。这5口池塘水质差的主要原因相近,均为多年未清淤并缺乏活水。根据这5处劣Ⅴ类水的成因,佐村镇推出“截、清、引”三字诀,积极开展整治。“截”指的是截污纳管,组织整改少数农户生活污水漏接、错接的情况;“清”就是清污清淤,结合“清三河”工作,对全镇未清淤的河流、池塘和沟渠全面进行清理;“引”是指引入活水,想方设法为池塘引入活水,逐步修复生态。早在4月底,佐村镇已全面完成劣Ⅴ类水的整治工作。

三大举措,

让绿水青山归去来

佐村镇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域内有山塘39口、水库6座、村内池塘97口、沟渠142条、河流6条。镇内的佐村溪、秀石溪、谷岱溪流入白溪江,汇入东阳江;五丰溪直接汇入横锦水库;梓溪、宅口溪流入嵊州市。可以说,佐村镇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市的水质状况。

虽然佐村镇没有工业、少有污染,但百姓们早年的生活陋习让这里的绿水青山变了颜色。“谷岱溪流经佐村镇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溪流。以前,百姓们直接将垃圾扔到岸边,将污水直排到溪里,谷岱溪渐渐变成了一条黑臭溪。”佐村镇党委书记蒋明介绍说,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前,镇里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把佐村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

于是,2013年,佐村镇率先打响了“治水战役”,并走出了一条“水岸同治、管养结合、产业植入”的特色治水之路。据了解,自2013年起,佐村镇重点抓水岸同治工作,积极组织群众清除河岸垃圾、清理水内淤泥,大力推进“无垃圾村”“无垃圾河”创建工作。做好“清”的同时,该镇加快推进截污纳管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截至2016年底,佐村镇完成13个自然村管网和终端建设。

 “截”与“清”只是佐村镇治水的第一步。随后,该镇实施了管养结合的办法,让治水工作有了长效机制。该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享受”的原则对溪河、池塘进行了分配,实施“属地管理”,让村级党员、干部齐抓共管水环境治理工作。同时,严格执行周巡、月查、季考评的长效机制,并在微信群内实时更新巡查结果,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治水风气。此外,佐村镇还实施了产业植入的措施,将经济发展项目与治水相结合,鼓励各村发展绿色经济。

 山清水秀

使美丽经济如花开

1日上午,记者循着治水铁军的足迹,来到了佐村镇斯光村。该村原本名不见经传,近年来依托秀美的山村风貌举办了两届“烂漫山花节”,如今大红大紫。目前,该村坐拥300多亩桃花林和600多亩油菜花地,每到春天山花遍布山野,吸引众多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前去赏花。

  “好山好水养好桃。你吃一下我们的桃子,又红又脆又甜。”一见面,斯光村村委会主任郭满堂就递来几个鲜嫩的桃子。他说,斯光村地势有落差,村里又有丰富的水资源,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和生态旅游项目。“春天,我们有‘烂漫山花节’吸引游客。现在,我们正在造游泳池,希望依托好山好水,吸引游客夏天也来游玩。”郭满堂说,近年来斯光村将生态资源转为发展资本,不仅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增加了百姓收入,还倒逼村容村貌、水环境整治,并让村民树立了牢固的生态环境意识。

 绿水青山不仅让佐村镇斯光村的生态旅游业得到发展,也让该镇上村村的养殖业得到了发展。当记者站在谷岱溪上村村段时,村民吴品高走了过来。“经过这几年的整治,谷岱溪的溪水越来越干净,我们常会在溪边洗菜、洗衣。”说话间,吴品高突然指了指溪水,“你看,水里还有小鱼呢!”

溪水变清澈了,上村村打算在村内举办钓鱼节,让慕名而来的游客能吃到美味的溪鱼。记者注意到,小溪两侧还有几口塘。村民介绍说,塘内养了一些黄刺鱼、白条鱼。“有时候,我们会把塘里的鱼运到其他镇乡街道去卖。由于鱼的品质好,买的人特别多。”村民如是说。

 “令我们振奋的是,当佐村镇的水清澈流淌起来时,佐村镇的经济也活了。”佐村镇党委书记蒋明说,在治水倒逼下,佐村镇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经济业态,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环境优美,经济活跃,社会和谐,政风清明,民风向善,佐村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一个“精致秀美、灵动文雅”的山乡呼之欲出。


岱溪:盘活水资源做好“水文章”    

佐村镇厦城村的岱溪自然村因四面环水,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小台湾”。用“小台湾”的美称来赞誉岱溪山水,一点也不为过。走进岱溪,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横跨在河床之上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身用石块堆砌而成,夹缝中生长着野草,加上桥身散发出的历史感,颇有点古朴的味道。桥下流淌的河流就叫做岱溪,水质清澈,环绕村子一周,让岱溪变成了一个天然的“水上村”。

近年来,利用岱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佐村镇将治水工作和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开发相结合,积极做好岱溪的“水文章”,让岱溪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据了解,2014年初,岱溪正式开始河道整治,清淤、清垃圾、种上天然的水生植物;同时,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改掉垃圾入河的陋习,用长效管理保持住岱溪良好的水环境。

过去,岱溪的河流跟其他许多村一样,垃圾漂浮、水质浑浊,通过这些年的大力整治,不仅水变清了,河岸沿线经过绿化美化也成了岱溪的一条风景线。如今,环村道路、文化礼堂、休闲广场、烧烤场、九井背景区观光步行道相继建成,集娱乐休闲、饮食为一体的岱溪旅游接待中心也即将完工投入使用。

记者在岱溪采访时看到,河岸上有不少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垂钓,王先生便是其中一员。王先生是岱溪当地人,他告诉记者,现在岱溪通过整治,水质变好了,鱼也多了起来,村民们闲暇时都喜欢来溪边钓鱼,而且鱼的味道很不错。

记者 吴爽 郭婷婷 孙振华 杜倩


本期编辑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