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生鱼养殖技术大起底 你还有哪些空间可以挖掘?

生鱼养殖技术大起底 你还有哪些空间可以挖掘?

2021-09-21 19:32:35


  • 文/ 水产前沿杂志  李钒整理

2015年对于生鱼养殖户来说日子也不好过,病害高发、鱼价低迷、药残风波、商品鱼积压,一再将生鱼养殖户推到了风口浪尖。就好比南美白对虾一样,再难养的年份,仍然有人赚到了钱,说明什么?说明了这个品种仍然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以前都说生鱼好养,“皮糙肉厚,粗生粗养”的,现在是“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必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今天,我们就对生鱼养殖技术来个大起底,希望给生鱼养殖户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养殖模式篇

  

1.当年出鱼模式

  

目前大多数生鱼养户为此养殖模式,即5月前下黑芝麻(刚孵出7天左右的生鱼苗),11月之前出鱼,12月之前清塘。此模式的优点是进苗时段是头苗期,一般苗种质量较好,而且养殖周期短,快进快出、投资成本相对低、饲料系数低;但是其产量低、利润空间不大、池塘利用率较差。经5-6个月养殖,其亩产可达10000-12000斤,饲料系数为0.95-1.05。此模式适合资本有限,风险意识较强,初次养生鱼的人。

  

2.次年出鱼模式

  

此模式也有部分养户采用,5月1日之前下黑芝麻(头批苗),次年4月15日前清塘。此模式下,苗种质量同样较好,且产量较高、池塘利用率较高、利润空间较大;其不足之处是需过冬,设施投入较大,池塘常年累积隐患较多,因此成本和风险都不可小觑。经11个月左右的养殖周期,亩产可达12000-15000斤,饲料系数约为1.1-1.2。这种模式适合资本扎实,技术较好,有能控制养殖风险信心的人。

  

3.大规格鱼养殖模式

  

即在10月1日之前投放规格为0.8斤/尾以上的炮头鱼(同批、同塘鱼中最大的几尾),放养密度为4000-5000尾/亩,配养大头鱼、鲫鱼,经5-6个月的养殖周期,亩产可达10000斤左右,期间饲料系数为1.4-1.6。在次年根据市场行情出鱼,在次年4月15日之前清塘,避免受5月份生鱼排卵期的影响。

  

此养殖模式的优点为鱼成活率高,市场机会可以掌控,资本投入和回收较灵活,如果与当年出鱼模式结合(即5月到10月养一造头批苗,10月到次年5前养一造大规格鱼),如此可提高池塘利用率。但选择此模式的养户较少,一是因为苗价贵;二是到了冬季增重需搭冬棚,成本投入大;三是饲料系数较大;四是营利程度与市场行情把握度密切相关,所以要求对市场行情把握水平高。

  

4.秋苗养殖模式

  

有少部分养户采用秋苗养殖模式,一般在7-8月份下黑芝麻(尾批苗),密度为4000-5000尾/亩的生鱼塘,配养大头鱼苗、鲫鱼苗,经8-10个月的养殖春节前养至0.2-0.5斤/尾,亩产80000-10000斤。次年7-9月出鱼,12月之前清塘,可根据行情出鱼,期间饲料系数为1.4左右。

  

此养殖模式避免了5月份左右的生鱼产卵期对饲料系数的影响,因此饲料系数低,而且,鱼苗便宜,高温病害防治压力小,产量高;但不足之处在于鱼苗质量参差不齐,养殖周期过长,冬季病害防治压力较大。

  

5.大塘大收益模式

  

此模式适合面积10亩以上的大塘,利用其大塘养大鱼的优势,分当年与次年两批次上市,提前回笼部分资金,减少风险。因为是大塘,第一批成鱼上市后,养殖密度降低,存塘的鱼后期生长速度加快,显著降低饲料系数。但这种养殖模式前期投入非常大,适合技高人胆大的养殖户。

  

6.小塘精养模式

  

本模式适合面积为1-3亩的池塘,且有优质的水源,可以经常换水。放苗密度达到2万尾/亩以上(8朝鱼)算。高投入也意味着高产出,但生鱼现在“靠价而活”,养殖户更要非常谨慎市场风险。

  

7.网箱养殖模式

  

此模式适合大面积池塘,具有成本低,水质好的优点。网箱宜小不宜大,一般用15-33平方米的小网箱,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规格5-150克/尾的黑鱼种8-16尾。一定要做好防逃措施,网箱水上部离水面1米以上,四周加设0.5米宽的罩网,防止黑鱼跳窜逃逸。

  

选苗篇

  

众所周知,苗种的选择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杂交鳢推广普及了几年后,也开始出现种质退化的问题,养殖户在选苗时更要慎之又慎,选错了苗很可能会造成全盘皆输。

  

养殖户尽量选择公司苗或品牌苗,小苗场不具备保种的能力,亲鱼繁殖年龄小,近亲繁殖问题严重。反之,大公司苗更有保障。其次,养殖户最好选择头批苗,因为头批苗生长快、病害少、饵料系数低。但是养新鱼的利润较低,而过冬生鱼不但产量高,也可以博高价,养过冬鱼放苗时间不宜过早,可以放中批苗中的尾批苗,也可以放比较早的尾批苗,越冬前少投料,这样越冬时鱼规格小,掉膘就少。开春后也要控制投喂量,这样生鱼集中产卵的时候掉膘也少,养殖户要根据自己的养殖计划来选择鱼苗。

  

现在生鱼苗多是散户在做标苗,养殖环境、技术各不相同,养殖户在拿苗前一定要做好检测工作,多打几个样本到药店去检测看是否有寄生虫,肠胃是否健康。

  

病害篇

  

对生鱼威胁最大的两种病是诺卡氏菌病和烂身,以往养殖户多是依赖抗生素来治疗,但近两年已经出现“药不从心”的现象,以前流行的一些神药也退隐江湖。对于这两种病,还是要从预防着手,改善养殖环境才是关键。

  

1.诺卡氏菌

  

目前广东养殖的生鱼,发生诺卡氏菌病的鱼越来越小,鱼苗期都开始发病,发病时间也越来越早,以前7、8月份高温季节才发病,现在4、5月份就开始显现了。患诺卡氏菌病的生鱼不会急剧死亡,而是慢慢死亡,病鱼起初体表无明显症状,仅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上浮水面,随着病情加重症状才会明显。专家化析称是苗种退化的原因,也有人说是滥用抗生素致病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据资深网友“南海渔医”说,诺卡氏菌要压片镜检才能确定,目前尚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建议发病池塘首先大量换水,排出3/4,再加入新水,后用三氯异氰脲酸0.3克/立方米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以前流行使用的利福平、红霉素最好不用了,可心选择氟苯尼考等的广谱抗菌药。注意,单纯使用抗生素只能治标不治本,平时一定要提高水质的管控能力。

  

2.烂身

  

关于烂身的问题,意见并不统一,“南海渔医”怀疑是弹状病毒所致,皮肤溃烂只是一个表症,细菌是继发感染,弹状病毒可能急性期是没有烂身症状,病鱼只是窜跳死亡,慢性期可导致拖延多日的烂身。有人认为主要病因是气单胞菌,也有人认为是虫没杀好,水质过清,应激导致鱼窜泥所致。

  

如果没有一个很严重的外部因素是很难导致其烂身的,因此有专业人士建议,发生烂身的池塘可以换水或者少量多次全塘泼洒生石灰,一次每亩水面5到10斤,连续泼洒4到5天。或使用戊二醛、强氯精消毒,同时内服氟苯尼考+三黄,有人建议内服聚维酮碘效果也不错。抗生素不建议长用,会损伤肝肾。

  

管理篇

  

我们已经淡论了太多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谓有管理方面视而不见。生鱼和罗非鱼、对虾养殖一样,养殖户拼到最后,拼的就是硬件设施,也即是管理水平。

  

1.强增氧

  

虽然生鱼耐低氧的能力很强,但没有一种动物愿意长期生活在压迫的环境下,高增氧能力也意味着良好的水质环境、低发病率和饲料系数。近年已经有养殖户在生鱼养殖塘增设底增氧设施,取得不俗的效果。

  

2.底排污

  

生鱼养殖投饵量非常大,特别是高密度的精养池塘。外面的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池塘的小环境我们可以改变,有条件的池塘,最好做池底集污和排污系统,能非常有效地改善水质和底质。

  

3.慎选料

  

好的饲料意味着高的消化率,同时改善生鱼“肥身短身、有肚腩”卖相不好的问题。同时,我建议养殖户要适时停料,让生鱼有一个自我调节的时间。做到以上几点基本离成功不远了,剩下的就是老生长淡的勤验水、勤检测、常消毒、慎杀虫等事项了。

  

政策篇

  

生鱼在养殖技术上已经很成熟,现在最大的问题则是“鱼贱伤农”,鱼价越低,养殖密度越高,密度越高发病越多,用药也就越多,当市场环境不好的年份,养殖户就面临破产的危险。陷入怪圈中的生鱼养殖户该何去何从呢?

  

1.成立专业合作社

  

生鱼养殖是高投入的产业,没有合理的投入产出比,养殖户必然会另辟蹊径,虽然说淘汰是市场行为,但政策层面的引导少不了。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散户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将是未来中国养殖散户的唯一出路,以前一口塘可以养活一个家庭,现在要联合起来才能有吃饭,要么就会被大农业资本逐出市场。

  

2.规范化养殖

  

“毒鱼”事件后,各大消费市场加强了对生鱼的抽检力度,对生鱼养殖户来说可谓是一记警钟。养殖户现在要达成共识了,新经济形势下,我们自身一定要严格规范生鱼的日常养殖管理操作,自觉防范规避禁药侵袭,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才永远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3.控制养殖规模

  

生鱼不同于罗非鱼,罗非鱼是一个极度依赖外销市场的品种,而生鱼是依赖内销市场的品种,也就是说在市场的把控能力上,生鱼会更强。以珠三角的生鱼养殖业来说,本省养殖已近饱和,消费市场又极度依赖外省,同时,外省生鱼业也在蓬勃发展,这就意味着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控制养殖规模,精养转混养,提高品质,才能走出“鱼贱伤农”的怪圈。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问题请联系 fishfirst@126.com。如需转载,请按如下格式注明出处:

来源:水产前沿(微信号:fishfirst)

作者:李钒

如未按上述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征稿

zhenggao

中国水产业领先的行业公众号“水产前沿”诚征原创稿件,欢迎任何涉及水产的原创独家好稿(请勿一稿多投,请勿抄袭),也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邮箱:fishfirst@126.com

稿件或线索一经采用,均有酬谢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