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新闻 >听说| 养鱼还有这种操作?

听说| 养鱼还有这种操作?

2021-06-02 01:02:28


 

观赏鱼

 

饲养手册


 

●●●

观赏鱼一直是大家青睐的饲养对象,今天的“听说”就来给大家科普一波养鱼小技巧吧。

孔雀鱼

养鱼的水有三个最重要的指标,第一是温度,第二是溶氧量,第三是有害物质。


壹 · 温度

按对生长的环境温度,观赏鱼可以分为热带鱼和冷水鱼。

热带鱼,顾名思义是指原生在热带地区,且原产地常年基本没有低温的日子的鱼类(像孔雀鱼、鲷鱼、鼠鱼等)。

热带鱼最适温度在22~28℃,水体温度低于20℃鱼只会减少活动和进食,免疫力也降低;低于15℃就会导致鱼只死亡;长时间高于32℃鱼会加速生长,但同时会导致鱼只变形、患病。因此,绝大部分热带鱼在国内的饲养需要使用加热棒等加热措施(保证温度就好)。

鼠鱼

 冷水鱼是指原生在亚热带、温带等四季温度有明显变化地区的鱼类(像国内的中国斗鱼、锦鲤、虾虎鱼等)。

对于冷水鱼来说,15℃以上基本活跃,低于15℃就会减少活动和进食,免疫力也相对降低,个别对高温比较敏感的冷水鱼还得注意一下夏天的降温工作。

虾虎鱼

以上所说的都是指长期的水温对鱼只的影响。相对长时间的温度,突然的温度变化对鱼体的影响更为致命!鱼是变温动物(冷血动物),它们体内没有温度调节机制,也就是说,环境温度是多少,它们的体温就是多少。因此冰火两重天对鱼影响很大,1℃以上的温差对鱼只来说已经能造成严重的损害了,轻则免疫力下降得感冒水霉等疾病,重则仰泳给你看。


贰 · 溶氧量

关于养鱼的问题,很多人会问:“咦,我这个鱼要不要增氧啊?”其实需不需要增氧主要看水体溶氧量是否足够。而溶氧量是否足够又需要看水体有多大,水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多少,养鱼的密度有多大。大家都知道鱼是通过鱼鳃来获取水中的氧气,而鱼只在缺氧时通常会表现为目光呆滞、行动缓慢地聚集在水面活动。

但是还有一些鱼如斗鱼、攀鲈具有迷鳃,它们除了可以利用水中的氧气之外还可以通过迷鳃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所以迷鳃型的鱼类对水体溶氧量的需求没那么大。

其实在水体中除了鱼只消耗氧气,水体内一些益生菌的生活也是需要消耗氧气的。鱼只密度不大的水体其实可以直接忽略打氧这个东西,但是过滤最好要有,除了可以滤掉杂质,过滤使水体流动也可以适当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中国斗鱼


叁 · 有害物质

水清不代表水体里没有有害物质,水混也不代表水体里的东西对鱼只有害。

一般来说,我们看不见的有害物质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用来养鱼的自来水中的消毒剂氯,消毒剂的剂量对人体可能无害,可是对鱼只来说是有害的,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鱼只死亡,而且自来水从管道出来,溶氧量很低,建议自来水晒两天再用来养鱼,一是可以挥发掉氯,二是可以增加水体溶氧量。

另一种有害物质就是菌类利用鱼只粪便和残余饲料产生的氨,很多时候氨是导致鱼只死亡的直接原因,特别是没有过滤装置,投食又多的水体,水体有机质太多,溶氧量太少,硝化细菌(益生菌)无法形成优势菌落抑制氨的产生导致鱼只氨气中毒而死亡。

换水

很多人喜欢动不动就换水,但其实这是不好的。因为一缸久置的水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微型生态系统,可以维持水质稳定,如果把水全换走的话系统就没了,又需要时间来形成一个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换一次水,鱼就要重新适应一次新的环境,这样对鱼刺激很大。

小贴士

水里有有毒物质、水里大量死鱼、水质明显发臭(要懂得区分腐臭和鱼腥味,鱼腥味是正常的!),发现以上三种情况可以全缸换水。

有过滤的水体大概一个星期左右换1/4的水。

没有过滤的水体两三天换1/5左右的水,尽量抽走底层的食物残渣和粪便。

喂食


一般来说,小白喜欢整天喂,拼命喂自己刚买回来的鱼,生怕饿到了小鱼。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对鱼体的伤害很大。

新鱼到家起码3天不要喂食

一般鱼商养鱼的密度都很高,他们会适当饿他们要卖的鱼,这样不仅可以使鱼没有那么容易患病,还可以使鱼的状态更好、线条更美。当你把它们带回家后,在它们还没熟悉新环境又拼命地喂食,这样对饥饿的鱼儿来说幸福来得太突然,就会大量地去进食。这样它们一边要消耗自己去适应新的环境,一边要消耗自己去消化肚子里的食物,就会使得鱼只免疫力下降,肠炎什么的就会接踵而来了。

所以新鱼到家要过几天等到鱼只适应了新的环境再投喂。

暹罗斗鱼

喂鱼宜少不宜多

很多人买到了喜欢的鱼就很兴奋,生怕它吃不饱喝不足,于是大量喂食。但是过量的喂食会产生大量残留鱼食,导致水质变差,最后鱼就很容易死翘翘。

喂鱼的标准是鱼在十分钟内吃完。十分钟吃不完的就捞走,下次减少投量,成年鱼可以每天或者隔天喂一次,小鱼苗就少量多次,看到肚子瘪了就可以喂了。小鱼多喂饱可以长得快。成鱼最好是喂7~8分饱。这样的鱼最能表现出状态和色彩。鱼吃得太饱就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能量去长期驱动消化系统,这样有可能会导致鱼体缺氧和免疫力下降。

作者原话:一般来说,注意这篇推送的问题把鱼养活就没太大问题了。但是要养出好的状态以及一些特别点的鱼还是远远不够的。不同的鱼、虾的最适温度、PH值、硬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也不是每一种鱼都可以放在一起混养。建议大家在入手之前先了解一下鱼的属性再买,毕竟现在网络很发达,很容易找到资料的。大苏叔都是踩着鱼尸体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帮到大家。

谨以此推送献给老部长!


资料来源| “多蛟鱼”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游晓琳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